猫眼效应(Chatoyancy)一语来源于法语“Cat”(猫)和“Oeil”(眼),现在便俗称为“猫眼”(“Cat's eye”),意为猫的眼睛。因自然界有许多宝石当把它加工成弧面形
琢型后,在其弧面上出现一条明亮并具有一定游动性(闪光或活光)的
光带,宛如猫眼细长的瞳眸而得名,而现今猫眼则特指
金绿宝石猫眼,而其它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则需在其前加上宝石的名称,如
磷灰石猫眼、
矽线石猫眼等。
猫有一双深不可测、变化无穷和充满灵气的眼睛而成为人类的宠物。宝石作为自然界中的石之精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品种当以一定切磨方式切割并在光照下,呈现与猫的眼睛十分相似的景象,
宝石学中把这种现象冠以“猫眼效应”。
人们对猫眼认识和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古代
斯里兰卡曾以产金绿猫眼而闻名于世,其成品不仅传遍东方,而且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对猫眼的认识和利用始于元代,当时人们认为
猫眼石是猫儿死了之后,埋于深山化为二睛有关。从猫眼发现至今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或俗称:“猫眼石”,“波光石”、“
猫儿眼”、“猫精”、“猫睛”、“狮负”、“游彩或游彩效应”以及“迁彩”等。
石英等晶体中含有纤维状、管状、针状内含物。这些
内含物平行排列与宝石的结晶方向一致时,如果把它切磨成凸面形,使内含物与底面平行,当光照射到宝石上时,这些内含物对光产生集中发射作用,这时,人们可以见到宝石中出现了一条明亮的光带,我们称之为活光,如果转动宝石,活光也随之而闪动,类似猫的眼睛。随着宝石的晃动或改变光照的角度,光线能灵活地移动或者自由地
开合变化,由宽变窄或一条亮带成二三条再合成一条亮带,从宝石中放射出令人捉摸不定的智慧之光,充满了活气、灵气,就如黑夜中猫的眼睛一样。这种奇特的
光学现象便叫猫眼效应。
(1)含大量平行排列的
包裹体,或宝石是由纤维状、长柱状的矿物沿一定方向组成。包裹体可以是
气液包裹体,纤维状、针状
晶体(如
金红石、
电气石等)或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管状、空洞(如
负晶、拉长的气泡等),也可以是各种成因的
片晶或宝石中一组定向的解理纹。
(2)宝石必须切磨成底面平行包裹体平面的弧面型,如两者不平行(有一定的角度),则猫眼的
眼线位置不居中,甚至消失。
影响
猫眼宝石眼线的出露宽度和亮度的因素主要为宝石的
折射率和弧面型宝石的高度。如猫眼效应由宝石所含
包裹体产生,包裹体的折射率与宝石的折射率差值越大,则眼线越亮。对某一特定宝石来说,其折射率值是固定的,从包裹体反射出来的
反射光焦点平面的高度是一定的,所以只有当
弧面型宝石的高度与反射光焦点平面的高度一致时,宝石眼线才表现为一条窄而亮的
光带;不一致时,则为一条宽而稀疏的光带,亮度也相对降低。
自然界中,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很多,根据宝石检测过程中见到的猫眼宝石品种及综合一些宝石方面的书籍和期刊资料得出,猫眼宝石的品种有:金绿猫眼、
变石猫眼、
祖母绿猫眼、
海蓝宝石猫眼、
石英猫眼、碧玺猫眼、
透辉石猫眼、
矽线石猫眼、方柱石猫眼、
红柱石猫眼、
柱晶石猫眼、
磷灰石猫眼、
月光石猫眼、
锡石猫眼、
正长石猫眼、
木变石猫眼、
阳起石猫眼、
欧泊猫眼、
塔菲石猫眼、
尖晶石猫眼、
芙蓉石猫眼、
堇青石猫眼、
石榴石猫眼、
锂辉石猫眼、
蓝晶石猫眼、
顽火辉石猫眼、
透闪石猫眼、
橄榄石猫眼、
硅灰石猫眼、
丝光沸石猫眼、
绿帘石猫眼、
坦桑石猫眼、
蛇纹石猫眼、
石膏猫眼、
针铁矿猫眼、
孔雀石猫眼、
白铅矿猫眼、
针钠钙石猫眼、锰硅
辉石猫眼、
拉长石猫眼、玻璃猫眼等。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除了石英猫眼外,还有蓝晶石猫眼,
硅线石猫眼,拉长石猫眼,
蛋白石猫眼,
铬透辉石猫眼,
海蓝猫眼、碧玺猫眼、阳起石猫眼、透辉石猫眼、方柱猫眼等,其中金绿猫眼是最珍贵的一种,只有这种宝石才能叫
猫眼石。其中属
亚历山大金
绿玉猫眼最为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