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判官部送兵》是唐代诗人
高适的诗作。此诗首联应题,颔联表达对独孤判官的担心,颈联想象独孤氏此去景象,尾联致以美好的祝愿和期待。全诗意境雄廓,突破了眼前别离的狭小空间和愁苦气氛,在想象中以边塞的辽阔图景为友人壮行并抒发豪情壮志。
⑴独孤判官:可能是当时安西四镇节度使
夫蒙灵詧的判官
独孤峻。《
旧唐书·封常清传》:“开元末,会达奚部落背叛……(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眢幕下)判官刘眺、独孤峻等逆问之。”
李白于天宝初年在长安作有《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诗,独孤判官与高适诗中所言当为同一人。部:统率。
⑸陇:指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三秦记》:“陇坻,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越。
⑹早着鞭:及早进取之意。《
晋书·刘琨传》:“(琨)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李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认为,据诗中“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句可知高适正作客他乡,因其早年送客赴任多在长安,开元末他曾滞留长安,故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独孤判官部送兵》一诗四联八句。首联应题,“饯君”就独孤而言,“为客”则说自己客居京城,客中之别,比寻常离别更添几分惆怅。颔联表达对独孤判官的担心,“今如此”是出发之地,“犹眇然”是将去之处,出发之地已是艰苦萧条,极为遥远的安西更是不可想象的苦寒。颈联想象独孤氏此去景象,意境雄廓,烘托出诗人博大的胸襟,也为尾联蓄势。尾联致以美好的祝愿和期待,希望其此去边塞能大显身手,早日建功立业。
江汉大学教授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诗中对朋友的出塞有慰问,有抚勉,更有热情的鼓励。面对现实,不甘沉沦,以坚韧不拔的态度对待人生,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正是高适的处世态度。“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二句可看出作者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
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
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