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infection,Canine parvovire,CPV)感染是近年来发现的犬的—种烈
性传染病。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以
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
病理简介
犬细小病毒感染是发生在犬类身上的一种病毒感染。感染形式有两种,分别是肠炎型(enteric)和心肌炎型(myocardial)。肠炎型发生在成年犬类和大于3个月的幼犬身上。病毒会入侵肠膜,导致患病犬食欲不振、呕吐、血便(bloody diarrhea )和体温上升。为避免病犬死亡,失去的体液需要得到补充,也要服用治疗继发性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的
抗生素。心肌炎型通常发生在幼犬身上,病毒会侵入心脏的肌肉,通常72小时内会导致死亡 。
病原
CPV在分类上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细小病毒属。其抗原性与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水貂肠炎病毒(MEV)密切相关。CPV对多种理化因素和常用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10℃存活180天,37℃存活14天,56℃存活24小时,80℃存活15分钟。在室温下保存90天感染性仅轻度下降,在粪便种可存活数月至数年。
甲醛、
次氯酸钠、β--丙内酯、
羟胺、氧化剂和紫外线均可将其灭活。
CPV在4℃条件下可凝集猪和恒河猴的红细胞,对其他动物加大、猫、羊等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作用。CPV对猴和猫
红细胞,无论是凝集特性还是凝集条件均与FPV不同,由此可区别CPV与FPV。
流行病学
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如
郊狼、
丛林狼、
食蟹狐和盔狗等也可感染:豚鼠、仓鼠、小鼠等实验动物不感染。
犬感染CPV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爆发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至90日龄的犬较多发,病情也较严重,尤其足新生幼犬,有时呈现非化脓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纯种犬比杂种大和土种犬易感性高。
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感染后7~14天粪便可向外排毒。粪便中的病毒滴度常达109TCID50/g。发病急性期,呕吐物和唾液中也含有病毒。
感染途径主要是由于病犬和健康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无症状的带毒犬也是重要的
传染源。有证据表明人、
苍蝇和
蟑螂等可成为
CPV的机械携带者。
本病—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饲养密度过高,拥挤,有并发感染等均可加重病情和提高死亡率。
临床症状
潜伏期随动物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所感染病毒的毒力与数量而不同,一般为 7~14 d,病毒侵入后在感染的头 2 d,病毒在咽喉部复制,3~5 d 后出现病毒血症。研究表明,单纯细小病毒感染,一般症状较轻,由于混合细菌感染或继发感染而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呈肠炎综合征,少数呈心肌炎综合征,也有报道在 1 个犬身上兼有 2 型症状的。CPV还经常与其他病毒,特别是与引起肺病变的
犬瘟热一起形成混合感染。
肠炎型 :潜伏期1~2 周,多见于青年犬。本型的特征症状是呕吐、腹泻、便血、白细胞显著减少,在病程的早、中、晚期表现各不相同。早期:多数犬体温升高达 40℃~41℃(少数犬体温正常),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或绝食,呕吐食物及黄白色泡沫状液体,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正常或稍带黏液,1~2 d 后进入中期症状。中期:食欲废绝,频繁呕吐和剧烈腹泻,多数犬呈喷射状排出番茄汁样粪便,带有血液,发出特别难闻的腥臭味,少数犬黏液便呈黄色或乳白色果冻样;极少数犬呈间歇性腹泻。后期:病犬迅速脱水,眼窝下陷,皮肤弹性降低,可视黏膜苍白,舌面皱缩,最后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并发
酸中毒而于数小时至 2 d 死亡。病程短的 4~5 d,长的 1 周以上。成年犬发病一般不发热。血液学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尤其在发病后 4~5 d 最为明显,常降至 3000 个/mm3 以下。如果
继发感染,
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心肌炎型 :多见于流行初期或缺乏母源抗体的 4~6 周龄幼犬。发病初期精神尚好或仅有轻度腹泻,个别病例有呕吐。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可视黏膜苍白、衰弱、呻吟、干咳,呼吸极度困难。听诊时心有杂音,
心率不齐。心电图R波降低,S-T波升高。常因
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只有极少数轻度病例可以治愈,致死率为 60%~100%[1,3,7,8]。
实验室检验
肠炎型主要表现
白细胞减少,小犬可低到0.1~0.2×109/L,多数是0.5~2×109/L,较老的犬只有轻微的降低。因胃肠道粘膜受损,蛋出质缺失,造成低蛋白症,尤其是低白蛋白症。心肌炎型病犬表现天冬氨酸激酶(AST)、
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酐磷酸激酶(CPK)活性增高。
病理变化
肠炎型:自然死亡犬极度脱水、消瘦,腹部卷缩,眼球下陷、可视粘膜苍白、肛门周围附有血样稀便或从肛门流出血便。有的病犬从口、鼻流出乳白色水祥粘液。血液粘稠呈暗紫色小肠以空肠和回肠病变最为严重,内含酱油色恶臭分泌物,肠壁增厚,粘膜下水肿。粘膜弥漫性或局灶性充血,有的呈斑点状或弥漫性出血。大肠内容物稀软,酱油色,恶臭、粘膜肿胀,表面散在针尖大出血点。结肠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
心肌炎型:肺脏水肿,局部充血、出血。呈斑驳状。心脏扩张,左侧房室松弛,心肌和心内膜可见非化脓性坏死灶,心肌纤维严重损伤,可见出血性斑纹。
诊断
根据特征性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可初诊。
采取小肠后段和心肌病料作组织切片,检查肠上皮和
心肌细胞是否存在核内包涵体。
病毒学检查:
电镜检查:粪便上清负染后电镜检查。
病毒分离与鉴定:用原代或次代犬胎肾或猫胎肾
细胞培养。用荧光抗体检测病毒,或测定培养液的血凝性。
血清学检查:荧光抗体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
免疫扩散试验等。国内外常用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血凝试验用0.5%~1%猪红细胞作指示系统,1:80以上为阳性。血凝抑制试验主要用作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抗体。
治疗
致死原因有五:1.
急性心肌炎,2.中毒性败血症,3.失血、脱水、
电解质紊乱全身衰竭休克,4.继发肠套叠,5.继发
急性胰腺炎。
心肌炎型病例转归不良。
肠炎型病例立即隔离饲养,加强护理,病初应禁食1~2d;恢复期应控制饮食,给予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次,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对症疗法:呕吐注射阿托品等;腹泻口服次硝酸秘、探酸蛋白和注射VK、安络血等止血剂;脱水输液,注意先盐后糖,最好静脉注射,先快后慢,有困难时可行腹腔输液;结膜发绀时则加入碳酸氢锅防止酸中毒,也可口服补液ORS。
特异疗法:静脉输进健康犬或康复犬的全血30~20ml;也可注射其血清或血浆30~5Oml;如有条件使用单克隆抗体,根据病情和体重可酌情增加用量或次数,效果可靠。
抗病毒药物。
支持疗法:可使用VC、肌昔、AA等。
总之,及时、大量、快速、多途径补液,结合抗菌、解毒、抗休克、对症等疗法,可较快解除症状和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是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治疗方案
抗病毒:
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0.5-1ml/kg 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日,连用3天,严重者可加倍。
利巴韦林5-7mg/kg,皮下或肌内注射 1次/日
干扰素10万-20万单位/次,皮下或肌内注射 1次/日
抗菌:
氨苄西林20-30mg/kg 内服 2-3次/日;10-20mg/kg 静脉滴注或皮下或肌内注射 2-3次/日
头孢唑啉钠15-30mg/kg 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3-4次/日
恩诺沙星2.5-5mg/kg 内服或皮下或静脉滴注 2次/日
止吐:
甲氧氯普胺(胃服安)0.2-0.5mg/kg 内服或皮下注射 3-4次/日;或0.01-0.08mg/kg/小时静脉滴注
消炎:
地塞米松0.5mg/kg内服或肌内注射 1-2次/日
维迪康0.02-0.08g/kg 内服 2次/日连用2-4天
补液:林格液或复方乳酸林格液与5%葡萄糖、ATP、辅酶A、
维生素C等补充体液。
预防
污染的病犬舍、窝需在彻底消毒并空闲一个月后,方可启用。
严格犬的检疫制度。
免疫接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同源的和异源的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异源苗是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灭活苗或弱毒苗,安全可靠,曾在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广泛使用过。 国内主要是五联苗(犬瘟热、
犬细小病毒病、
犬传染性肝炎、狂犬病和
犬副流感)。 预防本病发展迅猛,应及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及时隔离病犬,对犬舍及用具等用2%~4%火碱水或10%~20%漂白粉液反复消毒。
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接种手续,国内多使用六联弱毒疫苗和五联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