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伦斯·哈奇森(Terence.W.Hutchison,1912—),英国经济史学家,在经济学史和
经济学方法论上颇有建树。
哈奇森毕业于
剑桥大学和
伦敦经济学院,先后在伦敦经济学院和
伯明翰大学任教,其第一本专著《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前提》(The significance and Basic Postulates of Economic Theory, 1938)首次系统地尝试将
逻辑实证主义的
科学哲学方法论引入经济学研究,对20世纪蓬勃发展的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基础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科学方法论上
证伪主义的兴起,尤其是1963年哲学家
卡尔·波普尔的大作《猜想与反驳》问世后,哈奇森开始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进行反思和批判,这种批判首先是从逻辑实证主义的评估标准开始的。哈奇森认为:“很多科学分支(包括经济学)给出的最终命题往往不是纯粹的逻辑和数学命题的附属物,反之,他们包含着若干经验内容,于是,这些命题必然可以被想像为能够进行经验检验的,甚至可以说,即便对于那些能够‘最终’断定一个命题‘绝对真伪’的‘终极’检验的谈论也是毫无意义的。”(参见哈奇森《论经济学中的实证》,载《
经济学的哲学》P128)保罗·萨缪尔森和哈奇森持同样的观点;一些反对者,如在经济学方法论上颇有影响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弗利茨·马赫鲁普(Fritz Machlup)则认为
先验和极端
经验主义是主客观的两个极端,经济学研究应方法应折中考虑,并将哈奇森的观念归为极端经验主义,其依据为理论的基本假设不能做直接经验检验。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哈奇森的思想为许多新思潮(比如
不确定性理论应用于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但需承认的是,客观上,关于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应用于经济学的争论并未结束,弗里德曼也不得不感叹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有关经济理论中经验问题的争论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参见米尔顿·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载《米尔顿·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文集》pp.34-35.转《经济学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