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古称“
西黄山”。位于
安徽省祁门县和
石台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727.6米, 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祁门境内,与石台交界处,是目前唯一经国家林业总局批准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区。石台境内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理位置
牯牛降坐落在
石台、
祁门两县交界处,距离石台县城22公里,古称“西黄山”,是
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以雄、奇、险、秀著称,山岳风光秀美绮丽。《江南通志》记载,黄山有三十六垣(yuan,颓垣断壁),与歙之黄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岗可望匡庐。可见,
牯牛降在古代就与黄山齐名,最高峰“牯牛大岗”, 似牯牛顶天而立,主峰海拔1727.6米,位于
石台境内,北纬30°02’,东经117°29’。与著名的
黄山(1873)、
清凉峰(1787)同为皖南三座高峰,自西向东,犹如三尊巨人,并肩屹立在安徽南部。1982年为省级保护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地质特点
牯牛降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化,约在8.5亿年前晚元古代的造山运动
雪峰运动中,使其主体抬起,结束海侵历史,在距今约2亿年中生代的印支运动中,使牯牛降的北部也抬起,与其主体融为一体,并有
花岗闪长岩体侵入。后又经
中生代晚期的
燕山运动和新生代的
喜马拉雅运动,大自然的伟力和奇巧,将牯牛降山体塑造得雄伟而绮丽,峰峦巍峨,峭壁深渊,成为皖南又一座壮丽而秀美的风景名胜。
牯牛降的传说
传说古时的牯牛降是一块谈起来令人色变丧胆的绝地。据说,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着一只名叫雀的怪鸟。《山海经》说这种鸟“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种飞禽走兽为食,连人也敢吃。弄得方圆几百里的山中,鸟兽绝迹,不见人烟。话说春秋时期的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的创始人,曾任东周守藏室之吏,著有《道德经》。为了传授教义,他辞官归隐,云游四方,到各地传经授道。一日,他骑着青牛,路过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见飞鸟,地上不见野兽,水中不见一个活物,甚感奇怪。当他跨下坐骑,准备打尖休息时,忽然一声怪叫,狂风呼啸,一只巨大的怪鸟从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扑来。正在吃草的青牛,对天一声长哞,瞪圆双眼,张开四蹄,腾飞而起,用双角向怪鸟顶去。这雀平日见啥吃啥,骄横惯了,哪把这只牛放在眼里,不防这只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顶折了翅膀,怪叫一声跌落在一道山梁上。青牛见状,纵身跃上山梁,将怪鸟紧紧压在身下,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时间一长,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鸟的尸骨烂成了泥土,羽毛变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树。为了纪念这头大青牛,人们便把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
气候特点
概况
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和相应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牯牛降的气候特征既有华东北亚热带季风特点,又有山地气候垂直变化的特色。由于山顶与山下相对高度差大,从而又形成了牯牛降独有的气候特征。
气温
高山无夏,只有冷暖季。气象上是以候平均气温稳定大于22度为夏季,小于10度为冬季,10-22度之间为春秋季为划分标准的。在牯牛降1340米高度以上全年无夏季,只有冷暖季节,在这个高度以下一年四季就比较明显。春季的开始日期:高度1340为以上在5月中旬,900米右左在4月22日前后,650米右左在4月13日前后,每上升100米,入春日期约推迟三天。秋季开始日期:1600米右左为7月底,600米右左在9月中旬。冬季开始日期:1600米右左为9月底10月初,650米右左在10月底到11月初。牯牛降的年平均气温为11.9度,最高气温为36.8度,最低气温为-17.0度。最低温度出现在12-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夏季拔海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而冬季每上升100米降低0.36度。
降水
牯牛降由于有着大面积天然原始林植被,生态系统完整,然而气候非常湿润,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年均雨量为1973.2毫米,最多为2708.2毫米(83年),最少为1294.6毫米(78年)。月雨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雨量为358.5毫米,最少值在12月份,雨量在100毫米以内。降水日数多达189天,暴雨日平均为9个,均比山下多。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梅雨期长达一个月左右,梅雨量占全年量的25%。平均梅雨量为500毫米,多雨年份可以超过一倍以上。牯牛降的相对湿度年均在85%以上。
风
牯牛降风景区冬季以西北风为最多,3月份风向变化大,4-7月以西南风为主,8-10月以东北风为主。风速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大。最大风速为34米/秒。
雾
牯牛降和
黄山一样,是著名的多雾地区,全年平均雾日为260天,每4天就有3天处于雾中。5-8月是雾日最多的季节,梅雨期内雾日有时可出现连续1个月以上。秋冬季是雾日相对比较少的季节。
物种植被
由于
牯牛降山区成陆历史悠久,地形变化复杂,所以至今还能发现大量曾经生活在距今约7000万至200万以前的第三纪和第四纪早期的古老动植物种类。如:第三纪以前的孑遗树种杉木、红豆杉、三尖杉等,银杏则是著名的“活化石”。牯牛降蕴藏着大量的生物种类。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各类植物230科、726属、1348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13种、动物29种,另外,这里爬行类也很丰富,其中蛇类就有26种以上,故称为“蛇的王国”。
正是因为这里自然条件复杂,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好,使牯牛降成为“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被生态学者称为“绿色自然博物馆”。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中物种丰富:苔藓植物50科97属138种,维管束植物180科627属1210余种,包括蕨类26科54属104种,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149科568属109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杏、红豆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香榧、鹅掌楸、香果树、长序榆、永瓣藤、花榈木等,属省级保护的有粗榧、三尖杉、青钱柳、安徽槭、黄山木兰、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兰、紫茎、青檀、黄山花楸、天女花、银鹊树、短穗竹等。
脊椎动物82科193属271种,包括兽类49种,鸟类147种,爬行类33种,两栖类17种,鱼类25 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金钱豹、云豹、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黑鹳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鬣羚、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大灵猫、白鹇、鸳鸯、红隼等23种,属省级保护的有中华大蟾蜍、红翅凤头鹃、花面狸、豹猫、狗獾等。
牯牛降为安徽省第一个建立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地带性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东部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重要的典型区域之一,被誉为华东地区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牯牛降因物种丰富、特有种多,已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
旅游特色
概况
牯牛降既是我国著名的综合
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山岳型旅游风景区。这里青山绿水相依,烟云变化无常,于险峻中见温柔,秀美中见恬静,奇幻中见优雅,生态环境极为优美,自然风光集雄、奇、幽、秀于一身。而且,这里人杰地灵,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人文景观
有明末复社领袖、文学家、爱国诗人
吴应箕的遗迹、
牯牛降自古以来文风畅顺,唐代诗人
张志和一曲《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流传千古。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方岳,南宋后期著名诗人。字巨山,号秋崖。徽州祁门(今黄山祁门) 人。他的主要著作有《
秋崖集》四十卷。这是一部在思想上和艺术 上都较有价值的作品。风格 近于苏轼、辛弃疾。据《安徽文献书目》,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祁门牯牛降是新安医学的发源地,新安医学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汪机,明代医家(1463-1539年)新安医学奠基人。字省之,号石山居士,祁门人,其著作甚丰,有《医学原理》。《本草会编》、《读素问钞》、《脉诀刊误集解》(校刊戴同文之《脉诀刊误》而作)、《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针灸问对》、《伤寒选录》、《运气易览》、《医读》、《内经补注》。其中除《本草会编》及《内经补注》已佚外,均有刊本行世。。,《明史李时珍传》说:“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医术”,为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大师。
历史存遗
明代戏剧家
郑之珍,随着他的墓、墓志铭,以及《清溪郑氏族谱》的发现,有关他的生卒年、藉贯、生平事迹等有了长足的进展。得知,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万历补邑痒生,祁门诸口乡清溪村人,生于正德戊寅年(1518),卒于明万历乙未年(1595),以牯牛降周边的环境和民族风情创作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记文》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一棵璀璨的明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
目连戏,它和傩舞一起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牯牛降的松
牯牛降峰峰有青松,无松不奇异,牯牛松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树冠如华盖,干枝似虬龙,或怪兽张牙舞爪,或仙女广袖轻舒,有的游龙走蛇,有的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各显神奇。虽没有黄山上的松树名气大,却比其更多一份天然情趣。那“连理松”本是两株,日久天长长成一体,“在地愿为连理枝”,美好的愿望在这里得到印证;“探海松”长在危崖之上,主杆挺直,枝桠都曲曲折折探出崖外老远;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一松兀立如同雄鹰,那神情恰似一幅国画鹰石图;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株长在大石墩上的千年古松,高不到1米,却有九枝十八丫,枝丫都长达数米,伸出老远,枝干长满着金黄色的苍苔,远远望去,活象一条金甲巨龙盘于石上,有人名其为“蟠龙松”,甚至认为此为天下第一奇松。叹曰:牯牛降的黄山松姿态奇特,单株丝毫不逊色于
黄山上的名松,而浩瀚的牯牛松林海,却是
黄山所没有的。
牯牛降的峰
牯牛降以峰为体,花岗岩奇峰林立,绝壁千仞,怪石嶙峋。牯牛石结构奇特,造型美观,鬼斧神工,实在是大自然的杰作。或独立成景,或与青松相伴,均如诗如画,让人百看不厌。有的呈石林耸峙,石笋罗列;有的纤巧秀丽,如雕如刻。有的重叠如罗汉,有的中空如天桥。飞来石、天狗望月、乌龟拜寿、石蛙跳天门、二仙弈棋、王母梳妆、中华石、渡仙船等等,无不因势象形,惟妙惟肖。
牯牛降的雾
牯牛降天气一日数变,有“山中一日游,十里不同天”之说。晴时苍崖吐烟,雾霭升腾,云雾缭绕,绵延不绝,变幻万状,瑰丽神奇,一会儿似玉带,缠绕于峰峦山巅;一会儿似白絮,铺泻在峡谷缓坡。有时云带万里,蔚为壮观。伸出雾层高高的山尖,如同蓬莱瀛岛,人间仙境。若是山风激荡,则云涌雾奔,如大海怒涛,汹涌澎湃,变化万端;有时阳光普照,为云层镶上道道金边,金碧辉煌,琼楼玉宇,景象奇绝。
牯牛降的水
牯牛降雨量充沛,溪流纵横,溪水常流不断,潺潺流水,从山顶淙淙而下,遇有石壁断崖,飞泻直下形成一道道水瀑,大的如银河落九天,空谷轰鸣,水汽升腾;小的似白练轻垂,涓涓细流,如泣如诉。十步一小瀑,百步一大瀑,飞瀑相连,蔚为壮观。溪流碧绿清澈,时深时浅,时缓时急,在山间林里穿行,每遇石凼平地,则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清潭,晶莹剔透,异彩纷呈,如同一块块翡翠,每至雨季,潭瀑相应,山色朦胧,如一幅幅墨染的山水图画。
牯牛降的佛光
最让人称奇的是佛光,牯牛降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极易形成佛光,《新老残游记》的著者许士林曾3上牯牛降,4见佛光,惊叹“牯牛佛光天下一,游历全国无此景”。牯牛佛光清晰规整,显现次数多,时间长。每当雨过天晴,云雾汇聚之时,阳光穿云透雾,洒向山谷,云海上常会悬起一轮五彩光环,光芒四射,艳如花盘,缤纷柔和,仿佛一台缓缓滚动的佛辇,若隐若现,妙趣横生。通过阳光的作用,若游人奔跑跳跃,光环中的佛影也随着举手投足,配合默契,实为奇观。
石台牯牛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石台牯牛降龙门景区
石台牯牛降目前已开发的是龙门景区,主要景点有:严家古村、龙门潭、四叠飞瀑、鸳鸯潭和情人谷等。“严家村”居住着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后裔,典型民居古建筑保存完好。村中有老磨房、古祠堂和
写着红军北上抗日直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各个时期标语的“标语墙”,自然人文景观俱佳;“情人谷”三面环山,岩壁陡峭,茂林修竹、泉水淙淙,是
情侣眷属的好去处;“四叠飞瀑”象一匹硕大的四叠白练直挂崖壁,如雪似玉,曲折回环,似从天来;“龙门潭”潭水青碧,峡谷幽深,怪石遍布,古木如盖,有百丈岩、滚石滩、栖贤洞、隐月池、南国小长城等景点,实为大自然创造的“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牯牛降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的游客的到来!相信朋友们来此以后,看着这美妙的自然景观,感觉着这深厚的文化气息,听着这古老而又动人的传说,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石台牯牛降风景区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位于严家村,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祠堂里有块匾,叫“富春堂”。严家村人是东汉时著名隐士严光的后裔。严光,字子陵,年少时聪颖。享有盛名,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子陵为避嫌,隐居在浙江省桐庐县,垂钓于富春江(后来成为中国四大钓台之一的“严子陵钓台”)。光武帝得悉后,多次派人寻访,请他入朝为官,都被他拒绝了。最后光武帝亲自登门拜访,并带回皇宫同眠一榻。但严子陵始终拒不做官。所以严氏后裔把严氏宗祠称作“富春堂”,以示对先祖的怀念。现在祠堂里还挂着许多严氏家族历代名人画像及其生平简介。
石台牯牛降主峰景区(待开发)
牯牛降主峰,海拔1727.6米,相对高差达1694米,为安徽省南部第三大高峰。这里,地层古老、山高
林密、地势险峻、人迹罕至,保存着非常完整的天然森林植被,有“绿色的自然博物馆”之称;这里,险峰沟壑、奇松怪石、烟云飞瀑、佛光晕影,自然景色十分瑰丽,有“为开拓的黄山”之称;这里,有山有水,有动静、有静景,既雄伟壮观又妩媚绮丽,既古朴宁静又生机勃勃,真是美妙绝伦、变幻莫测,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驻足于主峰之上,面向东南,具体景点的分布情况,由远及近大抵是:巨大的睡佛以山为榻,面向西南,斜仰于众峰之上;接着是构成牯牛降大景观的一组景点:犁充、犁箭、犁尾、牛头,游人脚下的牛脊背——牯牛降主峰。在这头巨牛的腹脊之间,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排列着飘逸潇洒的凤凰松,惟妙惟肖的鹦鹉石,从天而降的“飞来石”,活灵活现的迎宾神龟,负重若轻的大头鼋,驭云而归的太白金星等等。想象所及,均可指认。东南侧正面的大峡谷中,浑如鬼斧神工般削就的巨大的“排刀锋”拔地而起,直指苍穹、试与主峰比高低!“锋刃上”错错落落生长着的绿树,恍如碧血,洋溢着大地的壮烈!主峰北侧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景观是:绿草如茵、繁华点点的高山草甸,洋洋大观的黄山松纯种树,黑压压的原始森林,阔叶针叶混交林,各种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把一座动植物“基因库”渲染得生气勃勃;远处的群山、河流、村镇、道路等,尽在游人望眼之中。驻足主峰之巅,“一览众山小”足以使人心旷神怡!
以上是主峰景区的常规景观,也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够看到的景观;同时,还有非常规的景观:日出、云海、佛光。万里晴空的早晨看日出,云蒸霞蔚的雨后看云海,细雨迷蒙的春秋季节看佛光。牯牛降佛光初现的频率高,为国内各大名山所不及。
石台牯牛降奇峰景区(待开发)
奇峰景区,由西库、中库、东库、高山田园风光、银杏林、观孝寺、七井泉等景点所组成。所谓
“库”,在当地村民的语言习惯中,实指“坳”或“山谷”,之所以动用了一个“库”字,主要显示了这三个大山谷的神秘性。
关于奇峰村的来历,在当地及周边的一个相当大的地区内有一个妇孺皆知、言之凿凿的神话传说:在外婆家做客的外孙因误食龙蛋幻化成龙。虽然成龙,但孝心不改,坚持要帮助外婆“砍柴”,烧菜做饭。很显然,这个龙外孙“砍”柴不会用刀子的,而是用尾巴“绞”。这一绞,柴火——满山满垅的树是成片成片的连根绞起来了,但山也被绞塌了半边。这就是一山耸峙的牯牛降的山腰为何出现了这么大一块大平原的来历。半边山峰不“翼”而飞,不能不叫人感到惊奇,一传十,十传百,“奇峰”村就这样被叫开了。
奇峰还有一个别名,叫“灵山”。因旧时山上曾有“观孝寺”有求必应,很灵验,故而得名“灵山”。观孝寺建于何年,尚未考据清楚,问及当地居民,也只能笼统地回答是:“先有观孝寺,后有池州府”。按照这种说法推断,“观孝寺”至少建于宋代以前。灵山寺的建筑面积约有200多平方米,遗址尚存,部分砖石仍在。
石台牯牛降双河口景区
双河口景区内集牯牛降风景区所有景观之长,臻山、臻水、原汁原味,是牯牛降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的
精华之选。双河口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可以让游客真正体味到牯牛降“西黄山”的韵味,领略奇松、怪石、峭崖、悬岩所组成的美妙景观。双河口景区以其自身的发展潜力必将成为牯牛降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双河口景区由南国小长城、大峡谷、气压培、合山梯级大瀑布、金竹洞、和尚庵等景点组成。这个小景点的特点是幽静雄奇,引人入胜,置身其间,恍如隔世。
其中,气压培是吴应箕的复营,亦即抗击清军南下的大后方,其前线就在现在的殷石公路灌口段一带。由于叛徒的出卖,清军大军压境,直逼剡溪河而来。吴应箕所率义军及其亲族成员寡不敌众,或战死,或被俘,血流成河,悲壮激烈。侥幸死里逃生者几至可数!30年之后,目睹了当时惨烈场面的吴应箕长子吴孟间故地重游时,写过一首使人荡气回肠的压气培歌:
压气培前奔万石,阴云莽莽黑雾压。
水号风怒激沙飞,彷佛旌旗雷电掣。
我父军声堕此间,星月无光天欲坼。
我母颈罹刀痕七,身投层崖脑迸裂。
我妹三龄弃路死,百口家人一无得。
前山溪下水犹腥,壮士同时皆义烈。
烟飚玉碎三十秋,天地迄今为惨侧。
肠断纡廻忍追忆,千载空坑堪并说。
呜呼,千载空坑堪并说!
站在今天的压气培前,也许我们会认为当时的那种血淋淋的斗争完全可以避免,甚至没有多少“价值”;但是,假如我们用三个世纪以前的眼光去审视当时殊死争斗的壮烈场面,又会作何评价呢?难道我们不会为此恻然动容并潸然泪下吗?
和尚庵,据说当年的庵堂里面住的不是尼姑,倒是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和尚。由于意气相投,吴应箕经常到庵堂里去与老和尚谈经论道,纵论天下古今事。有关具体内容,《楼山堂集》中有一些记述。
金竹洞,在双河口景区纵深处的悬崖上,洞前广栽金竹,此洞也因而得名。据今人所知,这个洞在3个半世纪以来的历史长河中,至少在两大历史事件中发挥过不容忽视的特定作用。其一是牯牛降山脚处作为吴应箕抗清义军复营的非常时期,该洞曾是吴应箕与其部下谋划战事的重要处所;其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洞曾是当地红军农民团赖以打制冷兵器的“地下军工厂”,故此金竹洞又当地老百姓称为“红军洞”。当我们身临其境,透过历史的烟云遥想当年那种血雨腥风与刀光剑影所交织的岁月,实在让人不堪回首!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倍加珍视今天的新生活。
石台牯牛降——秋浦河——李白
秋浦河,原名秋浦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干流全长149Km,流经石台县境内46Km,河道宽80-100m,上下游河床高差90m,平均比降1/300。秋浦河源头有二,一是
牯牛降、仙寓山并汇集珂田南坑、竹溪诸水入恭浚河,经占大、大演唐村注入秋浦河;二是祁门大洪岭,流入原兰关(现横渡)境内与琏溪、管溪汇合为鸿凌河,经过横渡钓鱼台之后始为秋浦河。再经香口汇合恭浚河后流经掘珠、七里、杨坑、矶滩、沟汀于桥湾入贵池境内,流经高坦、灌口、殷汇后注入长江。秋浦河水系流域总面积881.6平方千米,占石台县总面积62.8%。秋浦河神奇幽幻的美丽景色,曾引得不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倾情赞颂。唐代诗仙李白曾五游秋浦河,吟诗40余首,其中有《秋浦歌》17首,被誉为“诗之河”,为世人久颂不衰。
秋浦河流域秀美的风光,古代已有记载:《大平寰宇记》盛赞秋浦河曰:“澄碧长秋,舟筏游弋,趣味无穷。”《明一统志》称秋浦河“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秋浦河常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连绵,山水群禽飞舞,林中异兽穿行,空中蓝天白云,水中鱼蟹翻腾。春夏,沿河绿柳碧波,掩映如画;秋冬崖上枫红松青,生机盎然。
【唐】李白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1]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2]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
[1]人一作叉
[2]舟一作行
[3]波一作陂
【小传】: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祁门牯牛降4A级风景区
概况
祁门牯牛降风景区位于中国红茶之乡——祁门县境内,2004年3月牯牛降被列入
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11月,国土资源部地址环境司在祁门牯牛降风景区揭牌,
牯牛降国家地质公园开园对公众开放。 同年年被国家旅游总局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被安徽省科协、省教委列为“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10年被安徽省经信委和安徽省矿山安全监察局授予“安徽省矿山安全培训基地”,并投入1亿元人民币进行基地建设;对
牯牛降风景区另外投入人民币4亿元进行二期的扩容建设,将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休闲地基。
观音堂
观音堂是牯牛降风景区内的一处胜境,因这里曾有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庵堂而得名。 观音堂庙宇始建于何时,未见记载。据说这里香火最旺时,曾有僧人百余众。终日香火缭绕,晨钟暮鼓,梵音不绝,后毁于战火。如今遗址上荒草丛生,残垣断壁,依稀可见庙宇的规模。庙宇遗址四周的缓坡上郁郁葱葱,长着数千杆毛竹,形成蔚为壮观的竹海,山风时拂,凤尾潇潇,龙吟细细,置身其间,虽盛夏亦觉清凉,实在是一块奇妙的净土。然而更神奇的是,庙宇遗址四周簇拥的毛竹,哪怕长得再茂密拥挤,咫尺之遥的遗址空地上,却从来没有发出过一根竹笋;而且从高处往下看,无论长在哪方的毛竹,都朝着庙宇那里倾斜,形成万竹拜佛的景象。有人疑为佛法无边,其实里面蕴含着朴实的大自然法则。 观音堂谷地四周群山环抱,奇峰高耸,苍崖吐翠,绝壁千仞。尤以北面的几座峰峦景色最佳,怪石嶙峋,姿态奇异,晴时日照生辉,秀美绝伦;雨至云缠雾绕,恍若仙境。南面的山峰似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风,植被丰茂,古木参天,从山巅至山脚,依次为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界限分明,充分展示了牯牛降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牯牛湖
一条山溪从幽深的高谷中一路奔泻而来,到了观音堂附近渐行渐缓。便在这里形成了一弯小湖,人们称之为“牯牛湖”,山光树影,倒映其中,如世外桃源般清幽。溯此山溪而上,沟壑纵横,山石嶙峋,千姿百态;溪瀑相连,飞珠溅玉;清潭石凼,密布其间。奇峰、怪石、清泉、飞瀑、古木、瑞草,组合成一个个奇景。诸如黄龙潭、黑龙潭、铸钱炉、仙人聚会等等,均美妙无比,如人间仙境。黄龙潭、黑龙潭为山涧中飞瀑冲击而成的小水潭,水清得难以想象,绿得无法形容,令人有“此景只应天上有”之叹。铸钱炉相传为当年僧人们私自铸造铜钱的地方,幽深隐蔽,据说现在仍能在此找到些铜渣。仙人聚会在溪流深处,有巨石若干,或蹲或卧,犹如神仙在此小聚。
仙女潭
最美妙的景致是仙女潭,人们俗名之为仙女洗澡盆,位于观音堂不远处的另一幽谷中,传说天上的七仙女常在此沐浴。这里苍崖绝壁,水声清扬似琼佩相击。溪水在谷底聚成一个的水潭,清澈见底,天光云影,徘徊其间,青山绿树,倒影其上。仅此便让人陶醉,然而别有洞天,爬过丈余高的石壁,豁然可见一个呈椭圆形的大石潭,其境之美让人词拙。潭的上方峭壁嶙峋,峥嵘奇特的山石呈穹隆状半罩于潭水之上,石缝间一股清泉飞泻而下,水声激越,回荡在石壁间訇訇作响。那一弯清冽的潭水,幽幽地呈墨绿色,如绿玉般的纯净,让人心醉。水潭之上有两块奇石,虎踞龙盘,一如潜伏于草丛中正欲凶猛出击的猛虎,头已暴露在外,石上的天然裂纹恰如张着的血盆大口;另一巨石从山腰逶迤而下,上部突起在悬崖之外,宛如昂首向天的巨龙。 近年来,观音堂景区得到妥善的开发,建起了完善的旅游设施,尤其是那山脚、湖边的一幢幢小木屋,古朴别致,住在其中情趣盎然。入夜,对一钩山月,拥满座清风,听松涛阵阵、竹吟潇潇,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忘却一切忧愁烦恼,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祁门牯牛降九龙景区
概况
祁门安凌镇的牯牛降九龙景区,位于牯牛降东侧是一处以打造生态旅游和登山基地为一体的国家级3A景区。牯牛降九龙在赤岭乡倪村南边的一个大山谷中。牯牛降九龙这里山谷幽静,丛林丰茂,九池溪水碧绿澄澈,如大小不一的珍珠翡翠散落其间。牯牛降九龙景区位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杜荀鹤多次咏诵的秋浦河之源头。山岳风光秀美绮丽。
牯牛降九龙景区内自然生态原始,恬静、幽深,古木参天,奇树非凡,牯牛降九龙被游人誉为“森林浴场”。春来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夏坐龙椅冲凉,消暑养身;秋赏龙池山江叶,层林尽染;冬至玉树冰花,琉璃仙境。欲仙欲幻,一派桃源景象。现已开发的主要景点有九个形态各异的池潭,是整体岩体形成,形似人工雕琢,罕见的自然地质奇观;三百多年的参天古树;龙凤呈祥(松树和槠树)同根生,世上罕见;九龙湖属高山平湖,泛舟湖面可与张家界宝丰湖相媲美,湖面四周,皆系原始森林。空气清新,牯牛降九龙是人们所向往丘然氧吧。
牯牛降九龙传说
相传,牯牛降九龙山上有座寺庙,僧侣众多,香客不绝。有一年大旱,无数灾民成群结队来到九龙池山寺庙,祈求大佛降甘霖以救民苦。有一小僧乃真龙化身,有呼风唤雨的本事,生了悲悯之心。他腾身一跃,倒翻九个筋斗,着地处即成了九个洞池,到了庙前,又随手一划,一股清泉顺流而下,如一条白练,连接着九个洞池,即形成了如今的九个龙池。村人说九龙池的水龙王很灵,以前山脚有座祈雨台,石台、东至、青阳和祁门4县遇有大旱,便有人来此祈雨。祈雨须由青壮男子焚香沐浴后,身带竹筒,来到祈雨台,虔诚祷告,然后取第五龙池的神水昼夜不停赶回家乡,即会一路乌云,电闪雷鸣,雨随人至。传说令人神往,其实九龙池就是山顶一股清泉,顺势流下时在山涧里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潭。然而,由于水至清、石至奇,水因石而增色,石得水而鲜活,水石相映,变幻莫测,形成一个奇景,曾有人盛誉为“黄山第一景”,足见其景色之美。
从山脚顺溪而上,溪中石块如坛,圆溜规整,两岸山花异草,引人入胜。始进山,即有一石崖,溪水溢崖而下,落地成池,为一龙池,丈余,池水浅处黄绿,深处墨绿。据说是龙王洗澡的地方,村人又叫龙王澡盆,上方陡壁上有形似太师椅的河潭,是龙王纳凉的宝座,故名“龙王椅”。龙王椅左上方横排有一学堂基,占地一亩左右,是古代村中文人读书的地方,学堂不知毁于何时。二龙池是一不规则池潭,靠山的峭壁长出一圆柱型伸到潭底,宛如老龙汲水,惟妙惟肖。池水较深,黑不见底。往前数十步,左侧有一石拱背屈腿,活像一个蛤蟆,这就是蛤蟆石。二龙池附近还有一处有趣的奇景,一突兀的崖石耸立,正面看上去酷似中国的版图,得名“中华石”。
牯牛降九龙三龙池和四龙池
三龙池和四龙池分别是群龙戏水和休息的地方。四龙池到九龙池相距不远,为一高崖上连续跌宕的几个深潭,上下均有瀑布,高度约为数十米,层层叠叠,遇到雨季,玉珠飞溅,水声淙淙,景色甚为壮观。五龙池相传是最具有灵气的,能让祈雨者满意而归,因传有老龙常卧其中,故称“卧龙池”。六龙池背后有一凹进去的阴影,远远看去像一幅观音像,面目慈祥,形状象一个宝葫芦,咕嘟咕嘟往下倒水,村人说那是济公和尚醉后的酒葫芦,这酒一泄下,造就了山里人好酒豪爽的性格。八龙池又叫龙门关,两石相对而立,挟八龙池而为龙门,据说有人曾用8两麻搓线捆上石头投下去还没有到底。九龙池离八龙池40余米,一石崖伸到中央,水下有孔相通,像牛鼻子可以穿绳,又叫牛鼻串。由于植被茂密,这九个龙池始终满贮清泉,不涸不竭,潭水飞瀑如串珠般相连,有分有合,千姿百态,有时迅猛奔腾,势如惊雷;有时蜿蜒曲折,舒缓缠绵。
再往上行至山顶,豁然开朗,两山之间砌着一道长石坝,拦住清泉,形成一湾水库,高山出平湖,湖水清澈碧绿,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山风阵阵,波光粼粼,疑为瑶琳仙境。四面群山如聚,树木葱茏,青松古柏,生意盎然,无论从那个方向看过去,均如巨幅山水画卷,景色秀美绝伦。九龙池所处的峡谷,怪石峥嵘,峭壁看似惊险,却有路可攀,密林中兰草丛生,苔藓铺地,琼花玉叶随处可见,实为一个观景探险、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祁门牯牛降历溪景区
历溪是祁门红茶的主产区,传统目连戏的发源地,闻名的御医之乡,天然的大氧吧。
历溪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村中古木林立,植物丰茂、水源充沛、民风古朴,众多人文景点如:镇南祠、合一堂、王典墓、舜溪桥、明清古民居,如大珠小珠散落村中。参天错落的千年古树林是华东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古树群,与川流不息的舜溪河映带左右,环抱古村,置身疑为桃源易地。 古村与牯牛降大峡谷接邻,峡谷总长十五公里,为华东之最,直接主峰核心景区。峡谷内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牯牛降景区是黄山山脉的延续,其风光不但包含了黄山清奇秀丽的景观,更具有古朴苍茫的原始生态的特点。峡谷内沿途溪流纵横、云雾萦绕、鸟语花香。千年古松、珍花异草、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景观丰富令人目不暇接。登主峰可一领众山之冠,赏日出、戏云海、仿佛天上人间。
土特名产
牯牛降野茶
石台最早的野茶,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被列为全国名茶的“仙芝”、“嫩蕊”就属于野茶,早期比较知名的野茶还有和尚庵野茶和清代名噪一时的“石埭白茶”等。从广义上说,现今闻名遐迩的极品绿茶“雾里青”也属野茶系列。
牯牛降地区崇山峻岭,常年云缭雾绕,群芳争艳、四季香飘、气候宜人,环境优越独特,生长于其内的茶树,独得山川日月之精华、野花芳草之精髓,既有松竹清香,又有兰菊雅韵,味纯香正,纤尘不染。茶叶嫩度高,营养丰富,滋味绝妙,品质卓越。一小撮茶叶置于沸水中,则枝条芽叶舒展、灵性复活、野性回归;一杯在手,生津止渴,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牯牛降野茶价值被人类重新认识和使用,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当时,安徽农业大学茶叶专家专门来到牯牛降茶区,以野地茶树鲜叶为原料、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而研制出来的牯牛降野茶,经国家权威检测中心检测,茶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多种强身益智物质,各项卫生指标均符合和优于国家标准,是茶类饮品中不可多得的纯天然珍品。此后,牯牛降野茶便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畅行天下,独领风骚。
牯牛降地区野茶树的最大特点是经过人工驯化栽培的,它属于主动开辟和引植的茶树群。因此尽管生长在深山老林,但不属于纯粹的野生茶。牯牛降野茶来源和长期存在,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部分人工茶园变成了野茶林,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地对普通茶园进行“撂荒”,实施野化处理,进一步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使茶树生长回归自然,保持天然属性。所以,从饮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属于非纯粹野生茶的牯牛降野茶对人类健康更营养、更有益。这从权威部门提供的牯牛降野茶检测数据里就可以找到依据。实际上,近年来牯牛降野茶的价值也已经被市场和广大消费者认可。
黑木耳
黑木耳为山珍上品,质脆味美,滑嫩爽口,荤素皆宜,红烧清炖均佳,是烹调多种美味佳肴的绝佳配料,在以山珍著称的徽菜中不可或缺。黑木耳营养极其丰富,据现代科学分析,其蛋白质含量相当于肉类,有“素中之荤”的说法;而且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B2比猪、牛、羊肉高3致5倍,含钙是肉的30至70倍,尤其是铁质比肉类高100倍,又有“含铁食品之冠” 美誉,这是米面和普通蔬菜难以比拟的。
石耳
石耳是石台、祁门特产之一,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的石缝中而得名。俗称石衣,又叫石菇、岩耳、石壁花等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地衣门、石耳科。石耳外形和木耳相似略大,体呈扁平叶状,块大厚实,正面有颜色乌黑有绒毛,背面呈灰绿色,腹面中间有一粗壮的“脐”,它就靠着这个奇妙的小吸盘似的脐,才得以在悬崖峭壁上安家落户。
石耳是真菌和藻类两种低等植物高度结合的共生复合体,多生长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脊、山腰一带。祁门石耳,品质颇佳,采作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在明代《祁阊志》中就有“石耳生长山之崖,重绠取之”的记载。由此推知,祁门采摘石耳的历史至少应在6百年以上。石耳现在都为野生状态,生长缓慢,一般需要6、7年时间才能长成。因此数量比较稀少,目前全县年产量约1000公斤以上。
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为稀有的名贵山珍。而且还是良药,有清凉和滋补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中医认为石耳可以清肺热、养胃阴、滋肾水以及益气活血、补脑强心,有良好的食疗效果,尤其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近年来研究表明,从石耳中提取的生理活性物质,有明显的抗癌作用。
石耳被称作山蔬第一珍品,其味鲜美可口,清代医书《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石耳“作羹饷客,最为珍品”,“久食色美”。在徽菜中,常用石耳煨肉或炖鸽,素为食客称赞。
祁门红茶
祁门是中国红茶之乡,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祁红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徽菇
徽菇是徽州香菇的简称,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四大名菇之一,1990年12月全国香菇专业会议确定全国十大名菇,徽菇高居首位。
徽菇以其色鲜味浓、肉厚质嫩、香气沁脾和较高的营养药用价值等特点独成品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仅氨基酸就多达18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的7种,并含有30多种酶。
徽菇作为山蔬珍品,其味鲜美可口,尤以香气浓郁著称,历来为徽菜中的上等原料,且不论作辅料还是作主料,不论红烧清炒还是熬汤,样样皆宜。传统徽菜中,以徽菇为原料的佳肴很多,如油焖香菇、香菇石鸡、香菇菜心等等,均脍炙人口。
徽菇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明代祁籍名医汪机、陈嘉谟、徐春甫等都十分推崇香菇的药效,诸家本草记述:“常食香蕈,延年轻身,益智开心,坚筋骨,好颜色”;“大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民间至今袭用香菇治疗小儿水痘、麻诊,解毒菌中毒,治头晕头疼,降血压,预防感冒和人体各种粘膜溃疡、皮肤炎症、身体衰弱、坏血病、佝偻病、肝硬化等病症。
祁门香菇按品质和外观可分为花菇、厚菇和平菇,均是徽菇中的上品,在同类产品中出类拔萃,其中,由山华集团生产的“山华”牌徽菇在第3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名闻遐迩。199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为祁门生产的香菇题名为“黄山徽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