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资源是一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包括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课程资源按功能特点可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体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构成条件性课程资源。
分类
按照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
校外课程资源。
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自然的和社会的
按照物理形态或呈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文字的、实物的、活动的和信息化的。
按照存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
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也可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开发利用
意义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例如对《
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就把结论直接给学生,纯粹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有了新课程资源,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可见,通过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教学方式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互动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对话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势在必行。
途径
1、 研究新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进行
研究性学习。比如在进行“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课题教学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准备各式各样导线,创设不同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和交流总结,最后得出影响金属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一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设计,开发与准备了相关的器材和材料,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体验着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
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 明确学生现有的发展基础,确定相应的教学资料。要提高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就必须确定学生现有发展基础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料,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甚至可以收集那些学生常犯的错误资料,作为反馈性的教学材料;学生的经验、感受、创意、见解、问题、困惑等应该及时捕捉、归纳与总结,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生长点。
3、 因地制宜,广泛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如校内图书馆、各种专用教室、运动场和校外的科技馆、博物馆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学习电能时,让学生读电表,计算电费,带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发电厂;学习噪音的防治时,带学生去调查社区噪音污染情况,分析产生污染原因,讨论减少污染的方案。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讲座、科技小创造等活动;关注报刊、广播电视中有关科普知识、尖端技术、科学家的事迹、最新科技发展等信息。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和身边廉价的材料,做到物尽其用。例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鸡蛋做成了如下实验:把细沙灌进鸡蛋壳,可制成不倒翁;沉在盛有水的杯底的鸡蛋,在撒入食盐后,鸡蛋会悬浮在盐水中,据此可观察悬浮现象;夏天从冰箱内取出鸡蛋放在桌上,过一会儿蛋壳表面有一层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鸡蛋液化而成的,据此可观察液化现象,等等。身边的器材尽管很廉价,但只要充分加以利用,其利用价值不可低估。
网络也为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共享提供条件,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来开发课程资源,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合理选择与有效利用网络,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在解决物理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复杂物理实验过程的环境,并对实验进行实时控制和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还可利用网络技术,指导学生网上搜索浏览,组织网上交流;开发与建设中学
物理网络课程等。
4 、关注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重视物理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物理学除了学科内各知识发生联系外,还与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反映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如:声音的传播教学,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欣赏《致爱丽丝》,请学生弹拉乐器,教师击鼓,让学生感受由于震动而发出声音,在美的感受中理解声音的产生。又如:调查并讨论手机的使用是否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学对天文与航大技术发展的贡献;空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这些课题都可通过开发和利用多学科知识,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学科的融合性。
5 、反思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自我反思就是自我教育,作为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有了反思能力,才能促使自己的内在品质有所提升。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将经历一个反思和创造的过程,我们要乐于反思,勤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的能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物理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物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与学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整合
原因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一大不足就是教学内容偏旧,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造成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枯燥无味和神秘难学之感。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现象,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际,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亲自动手收集资源;从
感性材料的展示,相关资料的引入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即使课堂形象生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生活,留心生活的个性。
对教师的要求
课程资源的开发将给教师的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获得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课程资源的扩展,使教师选择的余地加大,选择的机会增多。这样的优势是能够满足教学的多种需要,但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挑战。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的能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
1、教师要加强学习。 作为21世纪的教师要不断学习,除了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外,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先进文化都要学习。要了解社会,放眼世界,积累知识,这样,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2、教师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罔”,教师要善于把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要善于分析问题和现象,继而做出科学的判断。
3、教师要勤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会发现不足和缺点,检验我们的思路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我们错误的做法。
4、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21世纪是一个加强合作的时代,不懂合作就无法取得成功。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许多教育资源稍纵即逝,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及时捕捉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
技巧
物理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学校和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物理课程的实施所起的重要作用,将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物理课程实施的计划之中,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但究竟哪些资源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多样的种类和存在方式,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丰富和灵活,从而教师应努力建设、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了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对课程资源的作用、配置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各学校都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所,配置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通过合力配制和有效使用,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广大教师也应该因地制宜、积极发挥现有条件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实验技能,提高物理学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面:
①文字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除教科书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精选适当的教学内容,编写某些教学补充材料、校本课程。学校图书馆应该基本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科学教育不可能只通过课堂学习来进行,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②利用与整合实验室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要求大部分物理课在实验室中进行,要为达到这一目标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场所等的资源建设,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廉价材料和器具,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改变目验内容和器材全国同一的现状,有利于学生体会物理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
③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具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
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由于其交互性、智能性和仿真性的特点,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教师和教师可以学习和尝试制作CAI课件,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建立媒体资源库,通过校园网实现校内资源的共享。
(2)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社会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丰富的科学教育场所和途径可以弥补学校资源的不足。社会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公共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
电视是一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科技馆、少年宫集中了许多有趣的大中型科学教育的器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教育资源。参观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可以使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可以找到很多国内外的科学教育网站,对于扩大知识面很有好处。一些诸如基于网络的主题学习网站(Web Quest),可以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向学生介绍和加以引导,或者利用下载内容开展教学,也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开发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系统。
例如初中物理对浮力的概念的教学中,学生由生活的感受对浮力有初步的认识,但对浮力的方向,任何物体浸入液体中受浮力的认识不足。我们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出发,提出以下教学设想:1、给学生讲皮球掉进树洞的故事后,问:向树洞中倒入水皮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学生齐声回答:是浮力。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受浮力的例子,学生会举出如木块、轮船等在水中受浮力的例子,这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对浮力的认识。这是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课程资源。2、教师问:人在水中游泳时受不受浮力?你有什么感觉?从学生的讨论中总结出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3、教师很神秘地问: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都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那么沉入水中的石块受不受浮力?这时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设想,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设想,有同学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放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石块也受到浮力。4、师生共同概括出浮力的概念。
本例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动手操作的感受、教材是我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整合者,通过课程资源的投放,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构自己的理解。既实现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和个体的和谐统一。
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滞后。广大教师仍然受到教材的制约,认为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照本宣科”、“教教材”的现象很普遍。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专家和教材编写者的工作,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没有根据本地区、本校的情况开发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现不足,只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观念的滞后不仅影响到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而且必将对新课程改革形成障碍。
2、教师缺乏课程资源的整合的技巧。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未能形成有机整体。特别是缺乏课程资源的整合技巧的学习和专家的指导。
3、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局限,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常涉及的是传统资源(如教学用书、实验室等),对社会实践资源,在网络平台下的资源等整合涉及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