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指数是一个衡量
市场上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物价总水平上升则意味着发生了
通货膨胀,反之,物价总水平下降意味着
通货紧缩,物价指数正是用来衡量经济中发生的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的一个指标。
消费者物价指数(英语: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作CPI;亦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
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
产品及
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
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
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
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如果
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国家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可用的手段有加息、紧缩银根、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增加生产、平抑物价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测量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包括多种(常有几百种)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多种商品和服务会被分为几个主要的类别。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
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权数会经常修正,以使它们与现实情况相符。CPI是一个固定的数量价格
指数并且无法反映商品
质量的改进或者下降,对新产品也不加考虑。CPI若扣除容易波动的
食物与
能源的统计数字,此数据称为“核心物价变动率”,当核心物价变动率低于3%时,经济成长率应是处于相对低的水准。
CPI的编制方法是在众多计量对象中选择代表规格品,采集其价格数据,计算这些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和个体价格指数,然后运用几何平均计算出基本分类价格指数,再运用加权平均方法逐级计算小类、中类和大类价格指数,直至总价格指数。
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针对CPI指标的诠释,其计算过程如下:首先,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分级确定用于计算CPI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以及调查网点。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资料统一确定商品和服务项目的类别,设置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268个基本分类,基本涵盖了城乡居民的全部消费内容。中国抽选约500个市县,确定采集价格的调查网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农贸市场、服务消费单位等共6.3万个。其次,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方式,统计部门派调查员到调查网点现场采集价格。目前,分布在中国31个省(区、市)500个调查市县的价格调查员共4000人左右。价格采集频率因商品而异,对于CPI中的粮食、猪牛羊肉、蔬菜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价格变动相对比较频繁的食品,每5天调查一次价格;对于服装鞋帽、耐用消费品、交通通信工具等大部分工业产品,每月调查2-3次价格;对水、电等政府定价项目,每月调查核实一次价格。最后,根据审核后的原始价格资料,计算单个商品或服务项目以及268个基本分类的价格指数。然后根据各类别相应的权数,再计算类别价格指数以及CPI。中国CPI中的权数,主要是根据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各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详细比重确定的。CPI汇总计算方法采用链式拉式公式,编制月环比、月同比以及定基价格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简称PPI)是一个用来衡量
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
指数,它是
统计部门收集和整理的若干个
物价指数中的一个。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高时,表明有
通货膨胀的风险。如果生产物价指数比预期数值低时,则表明有
通货紧缩的风险。
平均物价指数(GDP deflator,又译GDP平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均物价指数,或implicit price deflator for GDP)是名目
GDP与实质GDP的比率,表达了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的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