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唐代徐凝诗作
《牡丹》是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牡丹之作,诗以反问句开篇,强调牡丹的广受喜爱,并用“占断”一词突显其在百花中地位,然后诗人以洛川神女之喻,将牡丹之美与神秘传说相结合,展现出其非凡的仙姿神韵。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热烈,通过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抒发诗人对牡丹的评赏、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
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⑴。
疑是洛川神女作⑵,千娇万态破朝霞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占断:全部占有,占尽。物华:物的光华、精华。这里指美好的景物。
⑵洛川神女:即洛河神女宓妃。上古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遂为洛水之神。最早见于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后又见于曹植洛神赋》,其序云:“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作:兴起。这里指出现。
⑶娇:妩媚可爱。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好。破朝霞:迎着朝霞开放。破,冲开。
白话译文
有哪个人不喜欢牡丹花呢,盛开时独占了城中的美景。
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翩舞吧,千娇万态如同灿烂的朝霞飞腾。
创作背景
诗人对牡丹花情有独钟,曾多次写诗赞颂牡丹。唐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点明地点,但从养花的规模看,似乎是都城长安。诗人在《寄白司马》一诗中写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也写了长安人争看牡丹的盛况。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是对牡丹花描写的进一步升华洛川神女即洛神。诗人面对那一簇簇、一片片盛开的牡丹花,十分陶醉,不由得想到了传说中的洛神:莫非是洛川神女的巧手安排,使得那矫态万千、异彩纷呈的牡丹花,胜过那绚烂的朝霞么!诗人见花想到神女,这联想看似突兀,其实十分自然。美女如花,这是古人常用的比喻。望着美丽的牡丹花,诗人想到:如牡丹一样美丽的洛神,若非神女之手,人间怎能有如此美丽动人的牡丹花呢?正是这一“疑”把牡丹花那恍如仙花一般的特点描绘出来,寥寥数字胜过千言万语,由此可见诗人语言功力不凡。这样的联想,不是简单的用典,而是自然融入诗中,毫无斧凿的痕迹。
这首诗虽短小,但写得很有特色,开头一句“何人不爱牡丹花”,把对牡丹花喜爱之情直抒出来,如一声号角、一支序曲,有先声夺人的作用。接着层层深入地来描写社丹之美。“占断”一句是从城中花多,说明人们喜爱杜丹花。末两句运用典故比喻牡丹花不同凡响。全诗并无华丽的词藻,读来令人感到朴实、自然。
名家点评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大品等《中国历代诗歌类编》:此诗首句破题挈纲,次句承问作答。第三句以联想转折换意,末句再加形容,补足诗意,回扣前二句。笔墨凝炼,结构严谨,而又自然流宕,颇有令人品尝遐想的韵味。
作者简介
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今浙江淳安县)人。与元稹白居易有交往,其诗受到他们的赏识。曾到长安求取功名,失意而归。后隐居故里,贫病而终。《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7 11:5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