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丰京,男,1966年生,
高级编辑,全国宣传
文化系统“
四个一批”新闻类人才,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历任辽宁分社部门主任和重庆分社总编辑,2000年后调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担任重庆日报总编辑十一年;
曾任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副总裁兼
重庆日报总编辑;
2011年任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负责集团全面工作及新闻管理工作。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新闻类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2年6月当选为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
候补委员;
2013年4月起任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总裁、总台长;
2017年9月,任中国视协第六届副主席;
2021年10月,任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主席;
现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
职务任免
2023年8月,重庆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公告(2023年第2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法定代表人变更为牟丰京。
人物事迹
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在
新华社辽宁分社任农村记者期间,
深入基层,写出了大量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报道。
1989年8月至1991年2月奉派到西藏分社。在藏期间他采写了《是谁在西藏践踏人权?》《三次进藏 阅尽风云》等大量真实、生动的报道。援藏结束后,继续在新华社辽宁分社工作,他采写的《“钓鱼”钓来三角债》、《欲清三角债当除大锅饭》等大量报道,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的肯定,并被评为新华社好稿。
牟丰京同志的
调查研究能力很强,在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写出了很多有
重大影响的调研稿件,其内参稿件,被中央
领导批示的就有30多件。
1992年,通过对
辽宁省10个亏损大户一个多月的调查,写出了一组三篇内参,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其中“技改失误使企业倾家荡产”、“管理混乱是
企业亏损的巨大黑洞”、“谁为国企亏损负责”等观点在
新闻界第一次明确提出,振聋发聩。朱镕基同志
亲派调查组,与记者一起对这十个企业详尽调查,所形成的
调查报告,对全国的国企扭亏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此稿荣获当年的新华社十佳调研奖。他还执笔采写了内参《辽宁水灾后统计表明水利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产业之一》,水利部运用这一观点及时向中央作了专门汇报,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水利在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随后的国家“
十五”规划中,水利第一次被列为我国四大
基础产业的首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称赞说:小记者起了大作用。这一稿件再次荣获新华社十佳调研奖。
1997年,新华社受中央委托,对“设立重庆
直辖市的战略意义”进行调研,为设立重庆直辖市做好舆论准备。其执笔采写的一组调研稿,在当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参阅文件下发,对统一人大代表思想,顺利通过重庆直辖这一重大决议起了较大参考作用。在担任
新华社重庆分社总编辑的三年间,他带领分社全体记者,围绕重庆直辖、
三峡库区移民、
老工业基地改造等
重大题材,写出了大量稿件,使这个新组建的分社一直在新华社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到重庆日报
主持工作后,围绕中央交办给重庆直辖市的“四大任务”,带领全体记者编辑,组织、策划了大量报道,取得了良好的
社会效果。这些年来,《重庆日报》刊发的关于
国企改革、农民增收、
三峡移民、农村扶贫、发展
民营经济、“五个重庆”建设、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等方面的大量报道,多次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的表扬。在
行政事务繁忙的情况下,他每年都要抽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记者写出700多篇稿子。而且坚持常年审改重要稿件,常年审看《重庆日报》
头版。他带领记者采写了《面向新世纪的重大转变》、《发展体制环境的重大变革》、《正气、正义、天理》、《生死时速》等多篇稿件,在市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他写的《报业集团如何提高新闻资源利用率》荣获2004年
中国新闻奖论文类三等奖;评论《青年中国说》荣获2009年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二等奖;编辑的通讯《为官要守大义 拘小节 慎用权力》获2010年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另有采写和编辑的三十余篇稿子获得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他担任重庆日报总编辑期间,正值重庆日报由过去的单列市党报向省级党报转型的关键时期。他带领
编委会一班人,多次到全国的先进党报学习,对报纸的定位、作用和优势进行了全新梳理,提出了“政经大报,出色主流新闻”、“高度
服务决策,深度参与生活”的新的办报理念。他还在“
三贴近”的基础上,针对党报多年的痼疾,提出了党报要“提供更加贴近读者
阅读需求的内容,采用更加贴近读者
阅读习惯的话语体系,运用更加贴近时代特点的版式语言”的“小三贴近”。他提出党报要善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这一办报思路。
2004年,在渝考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给予充分肯定。在重庆市委的
汇报会上,云山部长说,
重庆日报的办报经验很好,他们提出的十六个字我很赞成,我给他们改了一下,可以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两个服务”已成为全国
新闻宣传的重要指针,也成为重庆日报多年来坚持的办报方向。在他的主持下,重庆日报经过了六次重大改版,实现了由单列市党报向全国党报的转型。改版后的重庆日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中心工作的报道,创新了党报话语体系,报道内容更加鲜活,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得到广大党政干部和普通读者的好评。
2010年,重庆日报被评为“中国十大省级党报”。
就任集团党委书记后,牟丰京同志更加重视新闻队伍建设。集团在所有媒体中组织开展了“千名记者编辑‘
三进三同’”大型采访活动,到农村、到社区、到厂矿,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很好地锻炼了记者队伍,又采写出大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体验式报道和调研性报道,受到中宣部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读者欢迎。在随后在全国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中,他也组织集团各媒体积极参与集团的活动,多次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表扬。
获奖情况
1995年,全国抗旱防汛模范称号
2004年,《报业集团如何提高新闻资源利用率》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09年,《青年中国说》获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二等奖
2010年,编辑的《为官要守大义 拘小节慎用权力》获“
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
1992年,《述评:潜亏就是弄虚作假》获新华社优秀新闻、1992年度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1992年,《辽宁十个国有亏损大户调查》获新华社年度十佳调研奖;
1995年,《辽宁水灾后统计表明水利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产业之一》获新华社年度十佳调研奖
1998年,《内参:关于涪陵现象的调查》获新华社优秀新闻奖
2002年,《深入城乡 情暖巴渝》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2002年,《“三个代表”系列报道》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2004年,《生死时速》、《极度关注》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2004年,《一个色厉内荏的张君》 获第五届重庆新闻一等奖、第十届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
2004年,《面向世纪的重大转变》获第四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