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alveolar bone)也称为
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是上下
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牙槽
骨吸收是
牙周炎的一个重要
病理变化,由于牙槽骨的吸收,使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牙齿逐渐松动,最终脱落或拔除。牙槽骨是
牙周组织中、也是全身
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当人体生理情况正常时,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是平衡的,牙槽骨
高度保持不变。当骨吸收增加、或骨新生减少或二者并存时,即发生骨丧失,使牙槽骨高度降低。
患牙周炎时牙槽骨的吸收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
全身因素的作用尚不明确。局部因素包括
慢性炎症和
咬合创伤,炎症和创伤可单独作用或合并作用,从而决定骨吸收的程度和类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与骨吸收有关的细胞受一系列因素的
局部调节,如
IL-1、
IL-2、
TNFα和
淋巴毒素;
前列腺素E2(
PGE2)是牙周骨吸收最有力的刺激因素;IL-1和TNFα在牙周炎中能启动组织破坏和骨吸收;IL-1是骨脱矿的最有效诱导因素;IL-6刺激
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并抑制
骨形成。
也称角形吸收,指
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
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
骨缺损,牙槽骨高度降低不多,而牙根周围
骨吸收较多。大多形成骨下袋,最常见于邻面。根据
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壁数目,骨下袋可分为一壁骨袋、二壁骨袋、三壁骨袋、四壁骨袋、混合骨袋。
指牙槽间隔的
骨嵴顶吸收,其中央与
龈谷相应的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
牙槽骨吸收的方式和程度,可通过
X线片来观察。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约为1~2mm,若超过2mm则可视为牙槽骨吸收。牙周炎的骨吸收最初表现为牙槽嵴顶的硬骨板消失,或嵴顶模糊呈虫蚀状。
牙周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在健康
牙周组织的条件下,能行使良好功能的牙列。其治疗程序包括基础治疗(牙周
洁治等);牙周
手术治疗(
翻瓣术、
植骨术等);修复治疗阶段;牙周支持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