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源出
韩愈《
送董邵南序》开篇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其中的“感慨”二字,后人改为“慷慨”。韩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便说燕赵(河北)一带多有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
燕赵民风
历史上
河北人多出“
慷慨悲壮之士”。燕国
太子丹好养侠客,
赵惠文王好养剑客,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
《史记货殖列传》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地余民,民俗懁急,仰机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推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
隋书·地理志》云:“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图史者往往皆是。”
慷慨赴国难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问义不惧死,慷慨赴国难,民族危机之时最能体现忠义。华夏有难,以身赴死;燕赵一脉相承。历次华夏危机,必有河北英豪名垂青史。
永嘉之乱后
五胡乱华,
刘琨和
祖逖志于恢复汉家河山,谱写
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篇章。晋阳经历战乱,已成空城,并州刺史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俟的环境下安抚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不到一年晋阳就恢复了生气,成为汉族在中原的少数几个存留抵抗势力之一,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
前赵。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祖逖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并在大江之中,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
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
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死而功败垂成,祖逖遗憾不下于岳飞。
南宋灭国,宋末三杰中
张世杰随幼帝崖山死战;恢复汉家河山之时
韩山童率先起义,大江南北纷纷响应。张世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
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韩山童及其子
韩林儿,
元末民变军(
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韩、刘乘机在
颍州颍上发动起义。后元朝军队集中力量消灭其势力,掩护长江流域反元力量得以快速发展,明朝得以建立。
满清入关,明末族倾,
阎应元江阴悲歌。阎应元字丽亨,汉族,直隶(河北)
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任
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
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可谓是明末民间第一英雄也。
清末民国国门大开,中国面临亡族灭种,洋务重臣
张之洞倾力救国兴办实务,
李大钊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宣传
共产主义。张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
三江师范学堂、
湖北农务学堂、
湖北武昌蒙养院、
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
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
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
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
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
谥文襄。有《
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李大钊于河北省
乐亭县。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
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
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
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
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豪杰侠义气
这块土地上自古英雄辈出。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侠士
豫让;有“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
荆轲,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猛
张飞,有一身是胆,长坂坡单骑救主的常山
赵子龙,有刺配沧州道、雪夜上梁山的好汉
林冲,有血染沙场、舍身报国的
狼牙山五壮士……古往今来,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之歌。
这里自古就有好武之风和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之风,当年赵武灵王为了对抗匈奴人的轻骑时,他率先放弃了中原传统的中看不中用的车,使战马解放出来,他可谓真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也只有这样,以后汉民族的疆域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跨出了所谓的传统区域。
这里的人也是重义气的,众所周知的刘关张中的玄德和翼德二人就生于斯。三国时期刘关张那
义薄云天的义气永远刻进了天下华人的心中,还有那名将乐毅和
神医扁鹊以及敢于直谏的
魏征和宋太祖赵匡胤。这里的人既能武,文也毫不逊色。一部《红楼梦》迷倒众生的
曹雪芹和写下窦娥千古奇冤的关汉卿无不震古烁今,还有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祖冲之及“满清第一才子”的纪晓岚和满清中兴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
燕赵大地盛产菊花和高粱。菊花散发着高洁苍凉之气,英气逼人,正是燕赵人的写照;高粱在北方的农作物中是最有辽阔壮美气质的,它不像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似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它高高地独立着,在烈日下遍野碧绿,充满勃勃的生机;高粱酒热烈、醇厚、浓郁的脾性就是燕赵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