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叶树林”的概念即等同于
常绿阔叶林。远古的地球,从
喜马拉雅山麓一直至日本常绿的照叶树林呈带状分布,生长得十分茂密,在这个范围内的,各地以森林为根据地发展出来的文化,食衣住行的传统有着许多共通点,可以视为相同的
文化圈。
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经
不丹、
阿萨姆、
缅甸、中国
云南南部、
泰国、
老挝、
越南北部、中国长江南岸直至日本西部这一辽阔地域,为
东南亚一大自然地理带。在这片湿润的
地理带内,生长着以
青岗栎为主的
常绿阔叶林,因此将这一自然地理带称为“照叶树林带”。“照叶树林带”的山地和森林孕育出了不同于其它自然地理带的植物同质文化圈,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以栽种
水稻、
杂粮(包括
旱稻)、薯类为主的砍烧地农耕,所以把这一广阔自然地理带的同质文化称为“照叶树林文化”,或称“东亚半月弧稻作文化圈”,并认定为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从远古的“
百越族群”先民的迁徙活动地域,到
傣族定居地区,都是在我国境内以及同周边国家接壤的边疆,从未超出“东亚半月弧稻作文化圈”自然地理带范围;加之傣族及其先民自古以来主要居住于低海拔地带的
平坝河谷区内,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水丰地肥,适宜种植水稻和各种农用物
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起逐渐有学者提出“照叶树林文化论”的学说。持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这一地带的文化具有相通性,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以栽种水稻、杂粮(包括旱稻)、薯类为主的烧田农业。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继续研究东亚地区早期农业产生和发展具有相当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日本学者中尾佐助是这一派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
照叶树林文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