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膏继晷
汉语成语
焚膏继晷(拼音fén gāo jì guǐ)是一则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唐·韩愈《进学解》。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焚膏继晷”。
成语典故
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在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祖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3岁时父母双亡,依靠着哥哥和嫂嫂郑氏抚养。他从小立志刻苦自学。每天熟读几千字的书,还挤时间练习作文。7岁就知道努力学问,能出口成章。11岁时,哥哥因为受到牵连,贬官岭南。他跟着哥哥嫂嫂迁徙到南方。15岁时,哥哥去世,嫂嫂郑氏待他情若所生,辛勤提挈,韩愈跟着嫂嫂,带着哥哥的灵柩,万里奔波,归葬中原。又值中原多事,兵荒马乱,全家又迁居到宣州(今安徽宣城)。
韩愈治学,以“勤”著称。虽然他命途坎坷,历尽艰苦。但是,凄凉孤苦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环境,不仅没有打垮他,反而更激发了他勤奋好学的勇气。他在《进学解》一文中,借学生的口气说出他在治学方面所下的功夫。嘴里不停覆诵六经之文,手里不住地翻阅诸子百家的书籍,记事的书一定得抓住纲要,言论的书则需探求深意。“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是说他无满足地追求,而又力图有所收获,重大和细微的皆不放过,焚膏继晷,积年累月,坚持不懈。到了壮年,韩愈已精通儒家经典;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也都很熟悉。在写作上,他一扫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创出了一种风格朴实、语言流畅、气势雄健的散文新形式。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成语寓意
韩愈的成就,不是凭空得来的,他的故事告诉人们,“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读书要夜以继日、长年不懈地坚持,以勤奋求得业务的精通,不要浪费时间、玩物丧志、因循自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在句中通常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经常与“克尽厥职”“争分夺秒”连用,也可作“燃膏继暑”“继晷焚膏”,多用在“勤奋苦干”的表述上。
运用示例
宋·李正民寄题史伯鱼读书堂》:“焚膏继晷自克己,彬彬学子颜之徒。”
元·吴莱渊颖集》:“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暑目耽玩。”
明·张萱赠别谢垂之馆宾解帷还宝安》:“籯中有经传素王,焚膏继晷声琅琅。”
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暑,以致损明。”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世儒于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暑,钻仰终身;或锻炼苛求,百端培击,亦各因其性识之所根耳。”
成语辨析
焚膏继晷的近义词有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等。夜以继日的意思是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工作,多形容十分勤奋、忙碌。焚膏继晷与夜以继日有别:焚膏继晷多用在读书学习或室内案头工作、活动,多用于书面,比较典雅;夜以继日则比较通俗,偏重于指勤奋不知疲倦;朝乾夕惕偏重于指勤奋谨慎。
焚膏继晷的反义词有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等。饱食终日即指整天就知道吃饭,不动脑筋,不干正经事。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参考资料
焚膏继晷.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4 13:05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