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
电磁波的现象。
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
短波成分也愈多。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
可见光和
红外线传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
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基础
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当温度为300℃时热辐射中最强的波长在红外区。当物体的温度在500℃以上至800℃时,热辐射中最强的波长成分在
可见光区。
关于热辐射,其重要规律有4个:
基尔霍夫辐射定律、普朗克辐射分布定律、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这4个定律,有时统称为热辐射定律。
物体在向外辐射的同时,还吸收从其他物体辐射来的能量。物体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与它的温度、
表面积、
黑度等因素有关。但是,在
热平衡状态下,辐射体的光谱
辐射出射度(见辐射度学和光度学)r(λ,T)与其
光谱吸收比a(λ,T)的比值则只是辐射波长和温度的函数,而与
辐射体本身性质无关。
上述规律称为
基尔霍夫辐射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于1859年建立。式中吸收比a的定义是:被物体吸收的单位波长间隔内的
辐射通量与入射到该物体的辐射通量之比。该定律表明,热辐射
辐出度大的物体其吸收比也大,反之亦然。
黑体是一种特殊的辐射体,它对所有波长
电磁辐射的吸收比恒为1。黑体在自然条件下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但可用人工制作接近于黑体的模拟物。即在一封闭空腔壁上开一小孔,任何波长的光穿过小孔进入空腔后,在空腔内壁反复反射,重新从小孔穿出的机会极小,即使有机会从小孔穿出,由于经历了多次反射而损失了大部分能量。对
空腔外的观察者而言,小孔对任何波长电磁辐射的吸收比都接近于1,故可看作是黑体。将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应用于黑体,由此可见,基尔霍夫辐射定律中的函数f(λ,T)即黑体的光谱
辐射出射度。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1889年O.lummer等测定了
黑体辐射光谱能量分布的实验数据。
1879年J.Stefan根据实验数据确立了黑体辐射力正比绝对温度的四次方规律。
1884年L.Boltzmann从理论上证实了上述定律。1896年Wien
位移定律。
19世纪末L.Rayleigh-J.H.Jeans公式。
1900年M.Planck定律。
2013年国内首次探测到系外行星热辐射,并研究其大气性质。
2021年山西大学近场热辐射研究获重要进展。
特点
热辐射的特点:
1、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3、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4、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5、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6、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概念
(1)辐射:物体以
电磁波的方式向外传递热量的过程。
通常以辐射表示辐射能。
(3)热辐射:因热引起的
电磁波辐射称为热辐射。它是由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在
运动状态改变时所激发出来的。激发出来的能量分为红外线、
可见光和紫外线等。其中红外线对人体的热效应显著。
A物体(发射)---->B物体(吸收)
(5)
辐射换热:是指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过程的总效果。当物体的温度处于平衡时,则它们之间辐射和吸收的能量相等,处于热的动平衡状态。
c=nl
电磁波的特性取决于波长或频率。在热辐射分析中通常用波长来描述电磁波。
(7)电磁波的波谱
热射线的本质决定了热辐射过程有如下特点:
(1)它是依靠电磁波向物体传输热量,而不是依靠物质的接触来传递热量。
(2)
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两次转换:物体的内能转换为
辐射能;
(接受)辐射能——(转换)内能
(3)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T>0K,都在不断发射热射线。
2.辐射能的吸收、反射、透射
热射线与光的特性相同,所以光的投射、反射、折射规律对热射线也同样适用。
Q=Qr+Qa+Qd
1=Qr/Q+Qa/Q+Qd/Q
=r+a+d
当吸收率a=1时,表明物体能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热射线全部吸收,称为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当反射率r=1时,表明物体能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热
射线全部反射出去,称为
绝对白体,简称白体。
当d=1时,称为
绝对透明体,简称透明体,又称介
热体、透热体。
应该指出:上面所说的黑体、白体、透明体均是对热射线而言,而不是对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