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霾
气象环境学术语
产生烟霾的主要原因是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增速过快;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的化学能源使用率低;机动车数量剧增,燃料油质量低;大型土木、基本建设量大、速度快;厨房设备技术落后;法律远远滞后于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等等。农作物焚烧工业废气烟尘汽车尾气、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范围不等的烟霾污染,影响着当地人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但最严重和造成跨国影响的烟霾往往与毁林辟地引发的森林火灾联系在一起的。东南亚国家普遍国土面积不大,国家之间陆地相连或是海域相接,一些严重的烟霾影响范围常常超出一国国界而造成跨国的环境污染,从而引起国家之间的纠纷和争拗,因此跨境烟霾问题成为困扰东南亚国家的一个典型地区公共治理问题。
解释
[smaze] 霾和烟的混合物,看起来类似烟雾,但湿度比较小
浑浊的烟气,霾,风夹着尘土,天气灰暗
烟霾产生
烟霾是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它由可燃性物质焚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气体和细微颗粒物组成。近年来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由于露天焚烧秸秆造成的烟霾污染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了烟霾的形成原因、造成危害、组成成分、物理特性和光学特性等。以南京市为研究实例,利用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提取出烟霾雾霾尘霾等典型霾污染现象的光谱特征,对比不同类型霾之间的光谱差异,分析不同下垫面地物对于烟霾光谱的影响,探寻烟霾光谱的特殊性,进而构建了针对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的烟霾指数(Smaze Index, SI)。最后,结合环保与气象部门的数据,经过多次不同时相烟霾污染影像的验证,表明了该指数在环境一号卫星影像上能有效、准确地提取出烟霾的空间分布信息。
增长趋势
烟、霾的气候特征
介休市区 1959—2008 年平均烟霾日数为 104天,1959—1985 年平均烟霾日数为 32.4 天,1986—2008 年平均烟霾日数为 184.6 天,烟霾天气最多年份有 242 天,出现在 2003 年,而最少年份仅有 0天,出现在 1960 年和 1961 年,二者相差太大。 介休市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烟霾较少,而后持续上升,七八十年代初期上升较为缓慢,到了 80 年代后期特别是 90 年代,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煤焦产业的发展迅速,使得大气能见度逐年下降,烟霾日数迅速增多,均值为 197.5 天。此外,烟霾日数年际变化,还受天气形势与当地环境状况的影响。从介休市 1959—2008 年各月平均烟霾日数变化可以看出,不同月份烟霾日数具有明显的差异,烟霾日数最多为 1 月,平均达 11.3 天,其次是 12月,平均烟霾日数达 10.9 天,烟霾日数最少的为 5月,仅 6. 4 天。据实测资料统计,1 月有 41.5%左右的年份出现 15 天以上的烟霾天气。1991 年以来1 月的烟霾日数均在 19 天以上。而 5 月份有 34%以上的年份出现烟霾天气的日数在 10 天以上,1991年以来 5 月的烟霾日数均在 14 天以上。总体上看,冬半年 (10—次年 3 月份)烟霾的高发季节,夏半年 (4—9 月份) 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燃煤取暖造成的。 介休市 2006—2008 年各月 SO2,NOX,PM10 等大气污染物含量,可以看出烟霾日数与大气污染物各月变化基本一致,它们的相关系数达 0.65。这主要是因为冬季的燃煤取暖排放大气污染物,且多年来暖冬气候使冬季的冷空气活动较少,造成大气污染不易扩散。介休 4—5 月份多大风污染物容易扩散,烟霾出现较少。介休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半年,因此空气湿度较大,降水也有利于污染物的清除,不利于烟霾天气的出现。
烟霾与太阳总辐射关系
近几十年,中国大部分地区观测的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尤其在东部发达地区,减少幅度尤为明显,对其减少原因也做了大量分析[4- 5],由 1959—2008 年介休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总体来讲介休年平均日照时数呈现减少趋势。平均年烟霾日的变化趋势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反,烟霾出现的频次增加,反映空气中物质颗粒的吸收或反射作用增加,造成日照时数减小和地面入射太阳短波辐射减少。通过分析推测,除了气溶胶增加的作用外,由于污染物的增加,可能导致烟霾的增加,它通过反射或吸收入射的太阳辐射,从而造成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减少。由于收集到的烟霾资料仅有烟霾日,所以笔者仅从年烟霾日的变化趋势宏观地探讨烟霾与太阳总辐射、日照的关系。考虑到太阳总辐射与日照时数近 50 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减少趋势[4- 5],又由于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较少,笔者仅对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计算。
增长分析
从烟霾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烟霾天气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介休的烟霾天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多,春季和夏季烟霾较少,这除了与冬季取暖的燃煤污染密切相关外,还与气象因素有关。介休冬季降水稀少,空气干燥,空气中污染物易于滞留于近地面层,致使空气污染明显加重。而春季多大风天气,污染物容易扩散,夏季的多雨、多对流天气,利于污染物的扩散。1990—2008 年,介休平均年烟霾日数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1997 年、2003 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为烟霾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二是天气气候条件的变化,即烟霾形成的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烟霾日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反,烟霾日的增加可能为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治理方法
随着烟霾污染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受害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强烈敦促印尼政府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印尼国内受害地区的民众也要求改善空气问题。在巨大的国内与国外压力下,印尼政府为控制烟霾做了不少工作,譬如政府明文规定禁止烧荒,颁布了各种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各地政府学习讨论。政府收回了一些林业公司的许可证,对烧荒肇事者予以逮捕并严惩。农业部对那些通过别的方式清理森林获取田地的人给予帮助,包括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帮助等。在发生森林火灾后,印尼政府也责成相关部门立即扑灭林火。但是,由于多方面的限制,印尼政府的国内措施并未收到很好的效果。首先,印尼地方政府执法不严的现象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改变,而且 “烧芭”作为一种地方传统,很难在短时期内用法律手段加以杜绝。其次,当地农民由于财力和物力所限,缺乏购买推土机等重型机械的资金,负担不起机器开辟土地的费用,尽管政府颁布了“烧荒”的禁令,但地方政府目前所做的更多的是教育民众不要大规模 “烧芭”,避免火势过大影响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对当前以细颗粒PM2.5、臭氧、酸雨和烟霾为特征的区域性污染没有涉及。由于空气污染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对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区域污染严重的地区)污染问题的措施和手段要从法律上加以明确,。
危害
烟霾像雾但非雾,是指大量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中,影响到大气透明度。而不像雾,只是水气凝结。这种微小颗粒物主要成分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就是可吸入颗粒物。它们的直径只有10微米以下,可以在空中停留很长时间,对人体健康将造成危害。雾和烟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烟霾。
烟霾的可吸入颗粒物通过口鼻吸入人体后,将在呼吸道堆积,其中粗颗粒物能诱发哮喘,细颗粒物还能引发心脏病、肺病,降低肺功能;较粗的颗粒物还可能堆积在眼角,影响眼部卫生;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会加重污染物囤积,引发呼吸道疾病;空气中有害物质降低人们的抵抗力;造成人精神懒散、情绪低落。
灰尘颗粒杂质越多,空气越混浊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22:03
目录
概述
解释
烟霾产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