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脸圆尾鹱
鹱科圆尾鹱属动物
灰脸圆尾鹱(学名:Pterodroma gouldi):鹱科、圆尾鹱属的一种海洋性鸟类。体长38-40厘米,体重385-680克,翼展97-100厘米。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海鸟,具有深色的羽毛、长尖的翅膀和楔形的尾巴。鸟喙粗壮有力,带有锋利的深钩状。眼睛和腿均是黑色。
动物学史
灰脸圆尾鹱(P.gouldi del Hoyo and Collar 2014) 和巨翅圆尾鹱(Pterodroma macroptera)在1993之前是作为二个亚种Pterodroma macroptera
形态特征
灰脸圆尾鹱体长38-40厘米,体重385-680克,翼展97-100厘米。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海鸟,具有深色的羽毛、长尖的翅膀和楔形的尾巴。在海上,它们快速而优雅,用长而窄的翅膀高高翱翔。该物种有长着狭长的翅膀和长而尖的尾巴。整个身体都是均匀的深黑棕色,但偶尔有较浅的棕色磨损羽毛。喙基部和喉咙呈灰色或浅黄色。具有粗壮的、短而有力的、黑色的、锋利的深钩状喙,喙长33-40毫米。眼睛和腿均是黑色。
栖息环境
该海洋物种是高度远洋的,在海上分布广泛但稀疏。它们是少数仍能在新西兰大陆生存的穴居海鸟之一。小群落散布在北岛上游的海岸周围,主要分布在临海的岬角和半岛上。繁殖通常发生在海拔400米以下。巢穴主要在高大森林下的洞穴中,但也有在草丛或灌丛下,尤其是在海面以上的悬崖附近。首选沙质或松散的土壤,几乎没有岩石和树根。
生活习性
迁徙
在繁殖季节,灰脸圆尾鹱主要在塔斯曼海或新西兰东部、大陆架边缘附近或更深的海域觅食,范围可达数千千米。在夏季换羽期间,它们广泛分布穿过塔斯曼海到澳大利亚海岸,部分到达珊瑚海
行为
灰脸圆尾鹱在繁殖地时是夜间活动。与南部岛屿上的该属物种不同,它们夜间在群落中非常活跃,会鸣叫并寻找洞穴,在岸上活动和睡觉。在潮湿天气的黑夜,岸上的活动更为明显,但会在有风的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返回。在群体上空进行壮观的空中求偶追逐是该物种的一个特征,繁殖地在4-5月和8月期间可能会非常嘈杂。在海上,它们在开始觅食之前迅速飞到大陆架边缘。可以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跨越很远的距离,据记录,当它们的伴侣在孵卵时,这些鸟会飞到澳大利亚东海岸。繁殖后,灰脸圆尾鹱主要分散到北塔斯曼海或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附近较温暖的水域。
声音
主要的飞行呼叫是高音调的口哨声whi-her、wik-wik或低沉的呻吟声oor-wik。这些相同的叫声经常在地面或洞穴中发出。
食性
灰脸圆尾鹱食性较广,最常以鱿鱼为食,也吃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在夜间捕捉猎物,但白天经常在海上停靠并可能捕食。在水面上活捉较小的鱿鱼,但较大的鱿鱼可能是在死去的动物漂浮到水面时被吃掉的。对该物种潜水能力的研究表明,它们主要在水面下5米处觅食,但偶尔也能潜到更深的地方,可能下潜到20米。
捕食发生在夜间,可能是由于其捕食的物种中普遍存在生物发光现象,表明这是鸟类定位猎物的方法。它偶尔会出现在鲸类动物之后,并且会与其他鹱科鸟类混群。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诺福克岛。在新西兰北岛北部周围的许多群落中繁殖。在繁殖季节之外,它分散在亚热带西南太平洋,主要在南纬25-50度之间,但有些鸟类也会误入南极地区。
繁殖方式
灰脸圆尾鹱在新西兰北部、岛屿以及一些大陆岬角繁殖。这些鸟在隆冬开始繁殖,但许多雏鸟要到盛夏才会长出羽翼。一些毛利部落仍在行使他们捕捉海岛的权利,在每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期间收获灰脸圆尾鹱雏鸟。随着许多繁殖岛屿的天敌被清除,灰脸圆尾鹱会重新恢复繁荣。
繁殖季节大致是3月初至翌年1月,筑巢在海洋岛屿上的山脊、斜坡或平坦地面上的松散群落中,使用可能挖掘长约1.5米的洞穴。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产下1枚白色的卵,大小68x48毫米。排列整齐的巢室位于挖入土壤或植被中的长洞穴的尽头。卵在8月或9月孵化,孵化期约55天,雏鸟在冬季11月至翌年1月之间,在约118天大时长出羽毛。该物种每年繁殖一次;很少有一对会跳过繁殖季节。雌雄共同承担孵化和雏鸟的养育护理。幼鸟的羽翼在12月下旬丰满。未成熟的幼鸟在3岁时开始返回群落,最早可在4岁时繁殖,但大多数会延迟繁殖,直到8-10岁。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最大的聚居地位于丰盛湾的穆托霍拉岛和洪吉奥拉岛。超过100,000对在这两个岛屿上繁殖。其他地方有许多较小的群落,大多少于500对,但一些较大的岛屿有1000-20,000对。全世界数量估计为200,000至300,000对。
2000年估计全球种群有200,000到300,000对繁殖对,相当于400,000-600,000成熟个体或大约600,000-900,000个体。
趋势理由:由于入侵物种的捕食和不可持续的开发水平,认为种群数量正在下降。
主要威胁
侵入性哺乳动物捕食者是灰脸圆尾鹱面临的主要威胁。猫、波利尼西亚鼠、棕鼠、家鼠、白鼬和猪都被认为会通过掠夺巢穴导致繁殖成功率下降,从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猫也会捕捉成年鸟类。已采取根除行动以减少猫和波利尼西亚鼠的数量。从繁殖岛上清除每个物种都会导致灰脸圆尾鹱的数量增加(Greene等人,2015年)。猫留在一个繁殖岛上,并在围栏区域外的整个大陆分布,而波利尼西亚鼠则留在其范围的某些区域。棕鼠和家鼠分别留在九个和十四个繁殖岛上。该物种仍在丰盛湾和豪拉基湾的一些近海岛屿上被合法捕捞;然而,已经尝试确保当前的收获是可持续的(Greene等人,2015年)。
参考资料
Pterodroma gouldi (Hutton, 1869).New Zealand Birds Online.
Grey-faced Petrel Pterodroma gouldi.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2-02-0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5:06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