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灰埠中学坐落于江西省高安市西南20公里处的千年古镇-灰埠镇曹坊山,是江西省首批农村重点中学,创办于1956年,1960年被定为宜春地区首批重点初中,1978年被定为江西省首批省级农村重点中学。2004年7月2日,根据高安教育网点重新布局,整体接收原相城中学、英矿中学高中部千余名学生。2020年8月,在高安吴有训实验学校设立教学点。
校园占地面积140亩,学生实践基地70亩。锦江为襟,惠渠作带,花芳草翠,绿树掩映,是江西省绿化先进单位。学生总数4000余人。教职工20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81人、宜春市学科带头人和高安市骨干教师17人,98%以上的教师学历达标。现有实验楼2幢、学生公寓5幢、综合食堂1幢、浴室1幢、开水房1幢、万余平方米的花园广场1个,400米标准运动场1个。语音室、微机室、媒体网络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恪守“为每个师生终身幸福着想”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爱国、守纪、勤奋、创新”为校训教育学生,加强了“管理优质工程、教师优教工程、德育特色工程、后勤保障工程、环境美化工程”的建设,形成了“教风严谨、学风浓厚、校风优良”的氛围,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五个一”(一个周末论坛、一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一个班主任培训班、一个希望基金、一个心理咨询室)德育模式闻名全市,
江西教育电视台曾为此制作了专题片。全校有一支在学校党总支领导下,由政教处、团委会负责人和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组成的政工队伍;有一套德育量化评估的措施;有一个创优争先、勤教苦学的好风气。试行“操行评分”、“强化德育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团员,提高团员素质”、“开展学生评议活动,争当合格中学生”等经验,在全市推广。
建校48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合格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为清华、北大、科大、人大、复旦等高校输送新生7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00余人。近年来共有200多名学生获国家、省、市各级竞赛奖,其中邓勇刚、余志斌、吴细宝等获全国高中数学奥赛江西赛区一等奖,邓勇刚并参加北京冬令营集训;聂进军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一等奖;金增玲在2001年全国高中物理奥赛中获宜春市唯一的全国一等奖。长期以来,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市前茅,其中涂宜庆曾获江西省高考理科成绩第2名的佳绩;2002年理科成绩名列宜春市23所重点中学前茅;文科高考成绩雄居高安市第一,敖敏辉以594分的优异成绩,勇夺高安市2002年高考文科应届状元;高安市文科考生总成绩前10名中,该校就占有5人。2003年高考又传捷报:胡志方同学获得611分的高分,使该校与高安中学一道成为我市拥有600分高分的两所学校,中考成绩继续位居高安第一。
该校教师从1990年以来,在全国、省级教育学会和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文章的有60余人,参与编写出版教育教学书的有20多人。其中高安唯一在岗的特级教师蓝英焱参与编写《中学课外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辞典》等论著12本,撰写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指导文章160多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高级教师熊祥胜在《中国德育》、《教学与管理》、《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教育、教研论文近20篇,其中论文《谈集体备课的微机操作》被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当代管理艺术文集》、《中国改革发展研究文库》等书,并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一级教师胡国华的“积字-酌理-研阅”的直观作文教学法在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该校是培养人才的沃土,特级教师先后就有3人,分别是黄陶之、蓝国旗、蓝英焱。黄陶之系江西省著名专家,1979年9月调入该校任语文教师,1980年6月评为江西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1988年8月任该校校长。他兼任江西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宜春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1987年秋,在广州市作为江西语文界代表,出席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会上论文《掌握体系,开发智能》受到好评。1988年在南昌参与主持江西省滕王阁之秋大型
语文教学研究会。
洪中元2002年底接任该校校长,他致力于教育改革,“要做就做最好”的办学指导思想如今初显锋芒。该校1959年出席江西省“群英会”;1977年出席教育部召开的“教育经验交流会”;1979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团中央授予该校“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1980年获
江西省人民政府嘉奖;1989年教师节,原校长黄陶之出席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0年获全国少工委、团中央学校部等单位授予的“学雷锋、学赖宁系列活动竞赛”好活动奖;连续13年评为市(地)级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