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撬是一种
空气动力学试验设备,利用推力强大的火箭助推器,推动测试物体在类似铁路的专用滑轨上高速前进,再用高速摄影机及其他设备记录数据,以分析其空气动力学性能。
形象一点说: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枚躺在铁轨上发射的火箭。火箭橇可用于研制
核武器、
高超音速导弹及飞行器、
航空母舰上的
弹射器、战斗机火箭
弹射座椅、
宇宙飞船逃逸塔、电子战武器等尖端设备。它是在陆地进行超音速试验的重要装置,全世界仅有美、英、中、俄、法等少数国家拥有此类设备。
二战末期超音速武器的出现,刺激各国政府展开
军备竞赛,由此建造了一大批气动试验设备。美国是最早进行火箭撬超音速研究的国家。
1943年,
美国战争部(
国防部前身)将研制火箭的任务交给了
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海军,他们选择在加州中部的中国湖(Chinalake)地区,建设海军空战武器中心(NAWC)。这是美国海军最大的武器研制基地,占地4400平方公里,拥有4000多人,主要研制
美军各类导弹、弹射座椅及电子战系统,曾参与研制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和
阿波罗登月计划。1944年,中国湖基地建成一条代号“B-4”的火箭撬试验滑轨,全长6800
英尺(2073米),主要用于导弹高速测试。1953年又增建了一条海军超音速武器研究滑轨(SNORT),全长21550英尺(6569米)。在1959年的一次测试中,创下了时速4972公里的纪录,相当于音速的4倍。
1944年,美军还在加州
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建成代号“Gee Whiz”的火箭撬滑轨,全长2000英尺。1949年又在该基地增建一条高速滑轨,后来延长到20000英尺(6096米)。
1951年,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在
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科特兰德空军基地,建成一条代号“Sandia 1”的滑轨,全长2000英尺。1966年又增建了代号“Sandia 2”的滑轨,全长10000英尺。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是美国核武器研发机构之一。
1954年,新墨西哥州
阿拉莫戈多的霍勒曼空军基地,建成霍洛曼高速测试滑轨(HHSTT)1&2号线,该轨道后来延长至50788英尺(15.48公里),成为世界最长和速度最快的火箭撬滑轨。该基地还有一条20200
英尺长的3号滑轨。霍洛曼滑轨主要用于导弹超高速试验。
2003年4月30日,
霍洛曼空军基地第846试验中队,在HHSTT滑轨上,将一个192磅重的测试物,加速到了每秒2885米,相当于时速10430公里,或音速的8.5倍。这是陆地有轨车辆最快的极限纪录。在1994年冲击纪录失败后,
美军耗资2000万美元,全面升级了霍洛曼火箭滑橇,研制新的推进系统和精确的轨道校准系统。这次试验采用一套由13台
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四级火箭,每台火箭发动机重500公斤,燃烧1.4秒,一共能产生228000磅(103吨)的强大推力。由此可见此类试验所需耗费的惊人代价。从上世纪40年代,美国共建成20多条火箭撬滑轨,积累了丰富的试验数据。除了美国外,世界最大的
弹射座椅制造商——英国马丁·贝克公司,于1971年在北爱尔兰
朗福德洛奇皇家空军基地(RAF Langford Lodge),建成一条6200
英尺长的火箭撬滑轨,用于进行弹射座椅测试。俄罗斯星辰
科研生产联合体(NPP Zvezda),在莫斯科郊外建有一条8202英尺长的火箭撬滑轨。
星辰联合体是世界著名的弹射座椅和宇航服制造商。法国西南部海滨城市比斯卡罗斯(Biscarrosse)的兰德斯导弹试验和发射中心(CELM),建有一条3937英尺长的试验滑轨。该中心建于1962年,是法国
弹道导弹和
战术导弹的主要测试机构,正在建设第二条、第三条测试滑轨。
1993年6月,我国投资6700万元,在湖北襄樊黄集市与河南邓县交界处建成国内第一条、也是亚洲
火箭橇滑轨,结束了我国22年来一直借用普通铁路支线做高速地面模拟试验的历史。
试验场占地3250亩,轨道全长10275
英尺(3132米),采用标准
轨距(1.435米),2006年1月1日,该试验场完成了迄今我国地面模拟速度最快的一发试验,该项试验最快速度达到时速3420公里,相当于音速的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