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子(elicitor),汉语拼音为jī fā zǐ,实质是
细胞壁来源的水溶性。
西瓜枯萎
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
细胞壁来源的水溶性、热稳定激发子对
西瓜枯萎病的诱抗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激经激发子诱导处理后瓜苗对枯萎病菌的抗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来源于西瓜枯萎病菌的激发子的诱抗效果相对较好。
基因水稻品系CO39(不含已知抗基因)、C101LAC(含Pi-1(t)基因)、C101A51(含Pi-2(t)基因)和C104PKT(含Pi-3(t)基因),分别与广东省稻瘟菌优势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了亲和性互作、中度非亲和性互作、高度非亲和性和完全非亲和性互作组合。从稻瘟菌菌丝和培养滤液中分别采用高温高压法和乙醇沉淀法获得了两种激发子。对它们的处理对水稻抗稻瘟病及水稻中过氧化物酶(POD)和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诱导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所得的滤液激发子的
葡萄糖含量为41.88mg/ml,热解激发子的糖含量为176.83mg/ml,基本不含蛋白质成分。分别用0.084mg/ml(
葡萄糖当量)的滤液激发子和0.36mg/ml(葡萄糖当量)的热解激发子对水稻进行喷雾处理然后再接种稻瘟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的病情指数均比对照有显著下降,热解激发子的诱导抗性效果更强些。
两种激发子对稻瘟菌的
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明显抑制作用,表明两种激发子本身没有杀菌或抑菌活性,其处理后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提高是由于其诱导水稻增强了抗病性所致。
用激发子稀释液以压伤斑法处理水稻叶片后接种稻瘟菌,发现滤液激发子和热解激发子分别在葡萄糖当量为0.42mg/ml-4.20mg/ml和1.77mg/ml-17.68mg/ml范围内明显诱导水稻对稻瘟菌的抗性,并且浓度越大,诱导效果越好。激发子处理后接种稻瘟菌,免疫品系C101A51出现了典型的过敏性反应。
水处理后抗感病性不同的近等基因水稻品系的POD
酶活性变化不大,仅于处理后的第6小时或12小时出现一个小峰,其余时刻无大的活性峰出现。滤液激发子处理水稻后,四个品系的POD诱导活性变化不一致。高感品系CO39在18小时出现一个高峰,高抗品系C101LAC在6小时有一高峰,中抗和免疫品系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无峰值。热解激发子对四个品系的POD活性的影响很明显:在高感品系CO39和中抗品系C104PKT中,该激发子处理后,POD活性明显增加,并分别于24小时和12小时达到一个高峰,但在免疫品系C101A51和高抗品系C101LAC中,POD活性与空白对照相似,其活性最高峰均出现后期(168小时),说明感病品系较抗病品系对激发子的敏感性更高。
滤液激发子处理后使CO39的PAL活性于6小时达到一个高峰;中抗品系C104PKT的峰值至96小时才出现;在高抗品系C101LAC中,除了12小时有一个小峰外,一直无大峰出现,但酶活平稳上升;免疫品系C101A51分别于48小时和120小时出现峰值。热解激发子对水稻PAL诱导活性变化的影响更明显,四个品系诱导的PAL活性峰值均远远高于滤液激发子处理和空白对照。高感品系CO39和中抗品系C104PKT的酶活性高峰出现较早,分别为18小时和24小时;免疫品系C101A51的活性峰值至48小时才出现,且最高峰值低于其它品系;高抗品系C101LAC的活性高峰则推迟至144小时才出现。
滤液激发子诱导的POD比活力增值与水稻品系的感病性无明显相关性。热解激发子可以迅速提高CO39的POD酶活性,其酶活力增值在1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强了10.49、9.76和4.39倍;C104PKT的POD比活力增加也较明显;C101LAC、C101A51的增值很小,说明热解激发子诱导的水稻POD酶活增值的动态变化同水稻的抗感稻瘟性有一定的关系,即诱导抗病程度与酶比活力增值相关。
热解激发子处理后,CO39的PAL的酶比活力分别在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比空白对照增加了2.70、3.26、13.01、3.39和4.94倍;C104PKT的PAL比活力增值分别在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比空白对照增加了3.17、3.43、9.17、7.93和4.20倍;C101LAC和C101A51的PAL酶比活力增值一般为1倍左右,可见热解激发子处理后PAL比
活力增值与水稻诱导抗病性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