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或心理发展阶段之一。他认为,在
性器期过后,有一个漫长而又平静的心理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没有重要的潜意识驱力迫使自我满足。这一个阶段就被称作潜伏期,大约从童年末期一直到
青春期。在此期间,个体很少有来自本我的压力,也较少有内心冲突的困扰,这是一个增长才干、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大好时机。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
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在弗洛伊德早期的著作中,他将人格划分为
意识(conscious)、
前意识(preconscious)、
潜意识(unconscious)三部分。后来,他又从另一角度将人格划分为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弗洛伊德把人看成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存在于潜意识中的
性本能是人类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洛伊德所指的“性”,不仅包括两性关系,还包括儿童通过吮吸、排泄和身体某些部位受刺激而产生的快感。在人类生活中,性的能量──
力比多既可以直接表现为性欲,也可能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还可能转化为艺术、科学、哲学等高级文化活动。因此,在弗洛伊德的眼中,心理的发展也就是性的发展,即一个人人格的发展和适应都源于力比多投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继有不同的身体部位成为力比多的活动和兴奋中心,这些部位就叫作性感区。据此,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称为心理性欲阶段。
力比多的发展过程
性本能(sexual instinct)是与个体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一类本能;它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保持种族的延续。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机体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认为这个能量系统中,除了以肉体的生理形式表现的
机械能、
电能和
化学能以外,还有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
心理能,并把性本能视为心理能的原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按照快乐原则驱使人去活动甚至创造的一种潜在因素。它的活动既包括
性行为本身,也包括许多追求快乐的行为及情感活动,这种本能背后的动机性来源,即能量,被弗洛伊德称之为
力比多(或欲力,libido)。它是一种促进生命本能去完成目标的能量;它是自然状态的性欲,又是心理的欲望或对性关系的渴求;它是身心两方面的本能及其能量的表示。弗洛伊德主要的兴趣是在性本能上,因此力比多常与性的能量相提并论。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在人出生前就已存在,出生后开始发展。力比多的发展过程,是指其能量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在力比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身体部位或区域,成为力比多兴奋与贯注的中心,该部位或区域的紧张可以靠一定的操作活动(如吮吸、抚摸)得到解除,从而使人感到满足,这样的部位或区域被称为性感区(或动欲区,erogenous zone)。
力比多发展的整个过程,从出生到青春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与生殖期。
(1)口腔期
口腔期(或口欲期,oral stage)约从出生到1.5岁,是个体性心理发展的最原始阶段,其原始性的性力集中在口部;靠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与满足。若口腔期婴儿在吮吸、吞咽等活动中获得满足,长大后会有正面的口腔性格(oral character),如乐观开朗,即口腔性乐观(oral optimism)。反之,若此时期的活动受到过分限制,使婴儿无法获得满足,长大后将会产生不良影响,此种不良影响又称口欲滞留(oral fixation),并会有负面的口腔性格,如口腔性依赖(或口欲性依赖,oral dependence)。口腔性依赖是一种幼稚性的退化现象,指个体遇到挫折时,不能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而是向成人(特别是父母)寻求依赖,有一种返回母亲怀抱寻求安全的倾向。又如口欲施虐(oral sadism,指个体的一种不自觉地咬人或咬坏东西的口腔倾向)及悲观、退缩、猜忌、苛求等负面的口腔性格;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
咬指甲、
烟瘾、
酗酒、贪吃等。
(2)肛门期
肛门期(anal stage)约发生在1.5~3岁,动欲区在
肛门。在这一阶段,幼儿能从粪便排泄时解除内急压力中获得快感,因而对肛门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在这段时间里,为了养成子女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应多对幼儿的便溺行为订立规矩,加以训练。如果父母的要求能配合幼儿自己控制的能力,就会建立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幼儿长大后具有创造性与高效性。如果父母训练过严,与幼儿发生冲突,则会导致所谓的肛门性格(anal character)。一种是肛门排放型性格(anal-expulsive character),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放肆、凶暴等;另一种是肛门便秘型性格(anal-retenive character),如表现为过分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小节、固执、小气、忍耐等。因此,弗洛伊德特别强调父母对儿童大小便的训练不宜过早、过严。
(3)性器期
性器期(phallic stage),也叫作前生殖器期,约3~5岁,亦有人划分为3~6岁,动欲区是
外生殖器。儿童在3~5岁时,认识到了两性之间在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因此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性满足的重要部位,表现为喜欢抚摸生殖器和显露生殖器以及性幻想。这一阶段,儿童表现出对性的好奇,由此产生一些复杂的心理状况。开始时,男孩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口是一样的,当偶然发现女性的这种器官不一样时,他先是试图否认自己这种感觉的真实性,继之,男孩对存在的这种差异感到恐惧,若此时男孩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时受到成人阉割的威胁,就会形成了
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即男孩在潜意识里时常有被切除掉性器官的恐惧。相反,这一时期的女孩会对自己缺少男孩那样的性器官而感觉受到损伤,对男孩有阳具一事,既羡慕又嫉妒,产生了所谓的阴茎嫉羡(或阳具嫉羡)(penis envy)。此外,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性爱对象也发生了转移。幼儿最初的性爱对象是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此时则把力比多的兴奋向别人身上转移。由于母亲为幼儿提供了生理上的需要和满足,因而成为儿童最初的性爱对象。在此基础上,特别是男孩,总想要独占母亲的爱,父亲则成为和自己争夺母亲的爱的一个对手。因而,男孩对父亲产生敌意,形成了恋母仇父的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此时的女孩则对自己的父亲产生爱恋,母亲则被视为多余的人,而且总希望自己能取代母亲的位置。女孩子的这种恋父嫌母的倾向,弗洛伊德称之为
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但作为竞争对象的父亲或母亲都十分强大,最终以男孩向父亲认同,女孩向母亲认同而使心理冲突得以解决。
儿童把父母作为自己性爱的对象,这一现象也对儿童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儿童把自己和父亲、母亲等同起来,在行为上模仿父母,因此男孩的性格很像父亲,女孩的性格很像母亲。另外,在性器期很容易发生力比多的停滞,以致造成许多行为问题,如攻击和各式各样的
性偏离等。
(4)潜伏期
潜伏期(latency stage)约6~12岁,这时期的性力受到了压抑。这是由于
道德感、
美感、羞耻心和害怕被别人厌恶等心理力量的发展,这些心理力量与儿童时期的毫无掩饰的性力冲动是对立的。这种发展一半由于家庭教养和社会要求,另一半则由于躯体的发育。这一时期的性冲动暂时停止活动,儿童中止对异性的兴趣,倾向和同性者来往。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的界限已很清楚。但是性力的冲动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向今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些活动——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这是通过升华作用实现的,也是性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更有目的的作用。儿童在这时期若遇到不良的引诱,就会产生各种性偏离。
(5)生殖期
生殖期(或两性期,genital stage)是
青春期到成年期,亦是性成熟期,其特征是异性爱的倾向占优势。这时候性力发生以下两项基本转化:1.生殖区的主导作用超过了其他性感区的作用;2.性快感出现了一种新的位相——最终快感(end pleasure),这是最主要的性目的,与前些阶段的先前快感(pre-pleasure)正好相反。先前快感只能引起紧张,它只是婴幼儿的性欲,在青春期及以后的成人生活中只起辅助作用。
弗洛伊德坚信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神经病障碍,在儿童时代的经验中已经产生。因此,他是首开强调儿童发展之风的理论家之一。弗洛伊德按力比多能量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把性心理(人格)划分为上述五个阶段。关于儿童的性,尤其是恋母情结的提出,令新精神分析学派最为不满。但弗洛伊德的信徒却认为这个情结不仅在精神病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个体的正常发展上也有重要的影响。这表明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正是在对力比多(性)的性质、地位与作用的理解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