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蘅生,1949年生于上海,画家,兼擅
连环画、油画、水墨画。1969年知青下乡至黑龙江
北大荒七星泡农场。1977年任黑龙江省京剧团舞美设计。1983年任
黑龙江省文化厅《
剧作家》杂志美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
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艺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兼美术学科组组长。潘蘅生是颇具影响的“知青画家”之一。
人物资料
·职称:一级美术师
·单位:黑龙江省文化厅《剧作家》杂志社
·从事连环画创作活动年限:10年
·作品数量:约20部
·连环画处女作:《林海剿匪记》
·连环画封笔作:《赵尚志》
·创作周期最长的作品及历时:《周游世界》(上、下)三年
·最满意的作品:1、《周游世界》2、《母亲》3、《路,要重走》
·对自己艺术创作影响最大的人或事:儿时,离家不远的加善路上,“福音堂”的斜对面有爿一家门面的小书摊,花几分钱,可看一个下午。我曾立下雄心壮志,将来这小书摊上也会有一本我画的小书。
·个人擅长:水墨、油画
·现从事何种艺术创作:油画
·业余爱好:初等数学
·最想和读者说的一句话:我终于画出小人书了,小书摊却是早没影了,今后的马路上又会有许许多多的小书摊,该多好。
壮志传家
自学不缀
当年潘德明先生的壮举,没给后代留下万贯钱财,却留下了“丈夫壮志”的无价之宝。1969年3月3日,高中毕业的潘蘅生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北大荒的七星泡农场。在四分场工作半个月后,被调到了场部电影队,平时坐着马车或拖拉机到各生产队放电影,更多的时候是画宣传画、画幻灯片。他不仅画领袖像,还画风景画,更喜欢画素描,小时候父亲告诉他:“要想画好画,先得练好素描。”父亲还教会他怎样“透视”,怎样用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后来,这些素描成了他最宝贵的创作素材。在电影队工作的潘蘅生特别愿意参加全场的大会战。修水利、春种、夏锄、秋收,他都抢着去,别人休息时,他就拿出画板搞他的素描。当然他更愿意往农场的文艺宣传队跑,为他们画布景、做道具,更喜欢为女演员画素描。他画得最多的是漂亮的上海姑娘孙佩芳,她是队里的舞蹈演员,后来,孙佩芳成了他的妻子。1971年,他为北大荒作家郑加真的长篇小说《江畔朝阳》画了12幅插图。从此,他在美术创作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从业余画到专业,从无名画到著名。
徒步殿堂
1977年3月,潘蘅生被调往哈尔滨,任黑龙江省京剧团舞台美术设计。1983年,已成为全省知名画家的潘蘅生又被调到省文化厅的戏剧工作室担任美术编辑。这期间,他已是为数不多的以水墨素描方式进行连环画创作的画家。他的水墨素描不仅造型严谨,而且人物神情生动、画风扎实,别具一格。代表作是1984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周游世界》,他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了50年前父亲潘德明的那次震惊世界的环球之旅。专家认为,这部252幅的作品“造型严谨准确,表达流畅娴熟,凝聚了画家本人对旅行家父亲的敬爱和怀念”。这部作品荣获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和“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选”荣誉奖。
潘蘅生是一个奇才,创作油画、水粉画、素描、国画皆娴熟于心手。写实、抽象均融会贯通;他又是一个怪才,没有进过专业美术院校,也没有拜过师,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天分,像海绵一样吸取古今中外名家大师的理念与技法,直至步入了艺术殿堂。1990年与1995年,潘蘅生先后赴日本、美国举办了个人油画展。他的人体画,在国外深受欢迎。日本《朝日新闻》《神户新闻》,美国《达拉斯新闻》等媒体进行了报道,为“潘蘅生高超的技巧,完美的审美观念,和天才般的造诣”所折服。潘蘅生的作品受到海内外越来越多的追捧。
知青题材
深情回望
2001年,他用艺术对那难忘的8年知青生涯进行了深情的回望,创作了20多幅知青题材的油画。这些作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细节:冰天雪地《报捷》的喜悦;《引嫩工地》中青春阳光的女知青;《文艺汇演》舞台上的知青演员;工间小憩听《粉段子》时的轻松诙谐;女知青《狠斗私字一闪念》的虔诚……为了纪念开发建设北大荒60周年,潘蘅生更创作出了气势磅礴的画作《奋斗渠》。广袤大荒,场面恢宏,气势磅礴,48个知青齐心协力在拉一块冻土疙瘩,动态各异,极为生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丽之美摄人心魄。而《岁月难忘》则仿佛从一个细部描写了知青在奋斗渠的劳动场面,一些知青同样共同在搬、拉奋斗渠中的冻土块,天寒地冻,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女青年脸上戴着大口罩,虽然看不到他们青春飞扬的脸庞,但动作形象逼真自然,青春气息直透画外,难以想象,这批从城市里来的娇嫩孩子,竞会遭受如此严峻的劳动锻炼!确实使人终生难忘。
魂萦梦绕
知青题材的油画,是潘蘅生近几年的力作。已经离开农场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要画知青题材的作品?因为潘蘅生是一位知青,北大荒农场曾经发生过的青春记忆是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正如潘蘅生在《创作随感录》中所说的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话:“十多年了,老想把农场知青生活画下来,2001年就开始动手,画了七、八年,画出二十来幅,不少人看我画知青不理解,画那些东西干吗?不合时宜,也不美。我也说不清为啥要画,总觉得要画,必须画。现在明白了,就是因为魂萦梦绕。各人看法不同,我看珠光宝气,装腔作势不美;知青形象,穿什么都美,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这就是潘蘅生心中永远的知青情结,这就是他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
主要画作
知青系列
2000年前,我开始回头画知青题材的油画,至今已有二十多幅,塑造了各种典型的与非典型的知青形象。《出工》描绘了夏锄出工的情景。知青中有个歌谣:“早晨两点半,晚上看不见,地里两顿饭,学习在田间。”哨声一响,不得不起床,朦朦胧胧,套上衣裤,不洗不漱,扛起锄头、红旗出工了。在农场的地垅长,走上六七里地,天渐渐放亮,知青也彻底醒了。再往回铲,铲完地收工,天色已黑,也到家了。
北大荒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冻土层一米多厚,坚硬得像石头,一镐下去,直冒火星,地上只留下一个白点。知青们把钢钎烧红,在冻土中打很深的洞,装进火药雷管,一连串的爆破后,冻土炸得像乱石堆,巨石般的大冻土用拖拉机拉,小一些的,人拉、人抬、人扛,工地上红旗招展,人欢马叫,那气势壮阔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奋斗渠上的劳动号子》是知青们拉大冻土的场面。
周游世界系列
我父亲潘德明在20世纪30年代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了世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双脚环绕地球一周的人。他所到之处,受到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以及侨居世界各地爱国侨胞的热情赞扬,也受到各国政府首脑和知名人士的嘉许与慰问。印度诗人泰戈尔赠他一幅自己的绘画;圣雄甘地赠他一方自织土布;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说:“我也很喜欢旅行,要不是腿残,真想与你同去攀登加利福尼亚的惠特尼山哩。”并赠送一枚金牌,“这是美国人民赠给你——勇敢的人的礼物。”李宗仁、张学良、徐悲鸿等人分别为他作了题词。我是在父亲诞辰百年之际(2008年),开始《周游世界系列》创作的,现已画十多幅,我觉得自己的作品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澳洲土著人的护送》这幅画,是表现我父亲的一段惊险的小插曲:在一个荒僻的山坳处,旅行家成了土著人的俘虏,他被绑树上,长矛对胸。大难临头时,他急中生智用新学的毛利语说明自己的身份。长老懂得毛利语,顷刻间敌人变为朋友,俘虏成了上宾。主人请他喝蜂蜜酒,吃蛴螬羹和烤蜥蜴,蛴螬是一种毛毛虫,蜥蜴就是四脚蛇。不能辜负主人的盛情,碍于礼数,只得囫囵吞下。第二天长老派了手持长矛、弓箭的武士,护送他通过隘口,免得受其他部落的打劫。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对于历史画极其重视,龚学平先生2011年年初着手策划筹备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与历史画展览。为我们这些热衷于历史画创作的人搭建了一个平台,能参与其中我深感荣幸,并祝历史画创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作品概况
主要作品
《林海剿匪记》1980.09
《能媳妇》1982
《奇怪的喷壶》1982.11
《重赏之下》1983.07
《孟广德这老头》1983.10
《路,要重走》1984.04
《刘志丹》1984.08
《环球旅行记》1984.11
《潘德明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世界》(上、下)1984.11
《她的眼睛可说话》1985.06
《要感谢这间房子》1986.09
《薄奠》1986.11
《第三帝国兴亡》(四)1987
《食人魔窑》1987.03
《母亲》1987.04
《诺言》1987.05
《伊登警长的助手》1987.09
《陌路》1989.05
《流沙脱险记》1990.05
《赵尚志》
展藏获奖
1984年《周游世界》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览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8年《母亲》获《黑龙江省文艺创作大奖》一等奖
1989年《陌路》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黑龙江省第七届美展》一等奖
1990年赴日本举办《潘蘅生油画展》
1991年《赵尚志》获《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黑龙江省美展》一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4年《清宫梦(太和殿)》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审委员作品)
1995年赴美国举办《潘蘅生油画展》
2007年《引嫩工地》等入选《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08年《潘德明·徒步、骑车环球第一人》入选《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著作出版
《潘蘅生油画作品精选》
《美术家潘蘅生》
《世界名人油画肖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