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植我
爱国华侨、实业家、慈善家
潘植我(1885-1953),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寺前村人,爱国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曾于日本神户开设“得人和”公司,为神户华侨中最大的一家商号,并在在上海、香港开设公司。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神户中华总商会会长、广东商业会所议长、北京商会顾问、广东省都督府顾问、丰顺县县长,日本神户华侨同文学校校长、国会议员等职。先后获黎元洪徐世昌两总统的奖匾和二等嘉禾章;获教育部颁发的嘉祥章。
人物生平
潘植我(1885—1953),生于梅县南口镇寺前村(今侨乡村)。1907年毕业于嘉属官立中学堂。四月,与丘茂荣等6人同赴日本大阪东成郡吉田工厂学习。数月后,并于1912年冬,赴香港商得宗亲潘君勉、潘荫庭的支持,集资10万元,于1913年4月在神户开设“得人和”公司。其随后生意扩展到印尼雅加达棉兰、孟加锡等市,旋又在上海香港开设公司。几年后,“得人和”号一跃而为神户华侨中最大的一间商号。植我被选为优秀青年商人,录入全日本工商名人册中,并被推举为神户中华总商会会长、广东商业会所议长,且受聘为北京商会顾问。
潘植我衷心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主张,他成为同盟会神户支部的成员。辛亥革命前夕,他曾将三年薪金的积蓄全部捐献作革命经费。1912年民国成立后,被聘为广东省都督府顾问,他同时捐巨款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营造墓地,民国10年(1921年),潘植我出任丰顺县县长职务,历时半年多。
潘植我与粤军将领张发奎李汉魂黄琪翔丘哲等人均有深交。与冯玉祥将军亦关系密切,20世纪20年代,当冯玉祥驻军张家口时,植我至北京参加段祺瑞执政议会之际,曾应邀访问倾谈。1940年3月30日,大汉奸汪精卫就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时,日军强迫神户华侨派代表至南京庆贺,潘植我表示反对。
1936年,潘植我被神户华侨推选为华侨同文学校总理。此校乃康有为、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是旅日华侨开办的著名学府。它初为小学,后改为中学。在他任职十多年间,曾捐助学校经费数十万元,并将神户3间华侨学校并在一起,学生达千余人。20年代初,他当选为华侨代表赴北京开会,被选为国会议员。先后荣获黎元洪、徐世昌两总统的奖匾两块和二等嘉禾章;又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嘉祥章。
潘植我身居国外,特别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兴办。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口安仁学校建筑校舍时,他首先捐巨资以购买地皮。后再捐巨资建校舍后为安仁学校捐赠无线电收音机和大型寒暑表等物,使师生能收听国内外时事新闻,增长知识。
1934年,当梅江桥工程筑至一半,而钱已经用尽,适潘植我回乡探亲,慷慨捐资1.5万元资助。在梅江桥的碑亭上悬有他的玉照,下书“利济功高”四字。
在20世纪30年代,植我还在其家乡南口寺前村修建两座水泥钢筋桥:“三星桥”和“东华桥”。这两座桥经历了半个世纪多的风雨,至今仍屹立着。他还在其家乡寺前村建筑了两座著名的客家大围屋。分别叫“东华庐”和“东华又庐”。这两座较典型的客家围屋,至今仍吸引着国内外民俗学者和建筑专家前往参观研究和采风。
潘植我自幼爱书法,他曾慕名恭请近代著名书法家、清代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书写《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且在日本将它转印成册,分赠亲友共赏。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53年,潘植我病逝于香港,终年68岁。
潘植我六岁破蒙,聪慧好学。清光绪卅三年毕业于梅城嘉属官立中学后,应宗亲侨贤潘祥初之招,与丘茂荣等六人于四月同赴日本大坂东成郡吉田工厂学习纺织漂染工艺,数月后转入东京机织学校学习。其时,为筹措学费,到神户永安祥商号做工。因其勤奋好学,诚恳待人,颇得店主赏识,被说服留店工作,从此弃学从商。民前一年,得其宗亲潘君勉等人支持,集资在神户开设得人和商号,经营纺织品与日用百货出口东南亚等地业务。由于经营有方,生意逐渐扩展到雅加达、棉兰、上海、香港等地,资本额由初年四十余万陆续增至一千万元,在南洋拥有七十多家经销公司,一度与三井三菱财团齐名,号称旅日华商第一家、梅县首富,享誉三、四十年。
主要贡献
潘植我是一位爱国侨领,他切盼祖国强大昌盛,竭诚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满革命,积极加入同盟会,曾将三年薪金之积蓄全部捐献充作革命经费。民国肇建后,受聘为广东都督府顾问,捐巨款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营造墓地。在那座巍巍墨绿色的七十二块“献石”组成的纪功坊中,就有潘植我的一块。
1913年,孙中山领导的,以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为目的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遭到取缔,中国国民党神户交通部(即支部)亦被迫解散,但吴锦堂仍然处于华侨商人领袖的地位。国民党神户交通部解散后,吴锦堂随即于1914年1月14日改设神户华侨商业研究会,被推举为正会长;其主要成员有:副会长王敬祥、郑祝三;总务干事杨寿彭、评议员王敬斗、何尧初、黄寿铭、梁焕涛、黄楚珩、郑金桂、潘植我、黄卓山、黄颂德、苏洪章。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之神户华侨同文学校潘植我任总理、校长历十余年,独资捐献数十万元补助清寒学生,还捐款资助香港东华医院等,因而荣获教育部颁授嘉祥勋章。民国十年应徵为内政部顾问、北京总商会顾问以及广东商业会议所会长,还当选国会议员,代表华侨出席北洋政府国会,曾先后荣获黎元洪、徐世昌两位总统颁授二等嘉禾勋章与奖匾两块。
潘植我身居国外,特别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兴办。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口安仁学校建筑校舍时,他首先捐巨资以购买地皮。后再捐巨资建校舍后为安仁学校捐赠无线电收音机和大型寒暑表等物,使师生能收听国内外时事新闻,增长知识。南口建安仁学校,他首先出资购地,另外捐助图书馆、平民医院等慈善事业,潘植我却自认为不足称道。
梅江桥是梅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当时是由饶芙裳等梅州市梅县区热心人士发起,得到梅州殷商和海外广大热心桑梓建设的侨胞以及外籍神父等共同捐资,共耗资112300余银洋,于1934年冬初步建成的。在8100多个捐款者中,包括了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其中,海外华侨潘植我、侯广夫人分别捐助大洋1.5万元、1.2万多元。他们甚至通过义演、发行彩票的活动方式,募得大洋21223元寄给筹备组,促成了梅江桥的顺利落成,梅江桥曾被间断使用,几经加固修缮后,又重新投入使用,并服务梅州人至今。
亲属成员
妻子:六浦松,日本女子
儿子:潘根元、潘叶元,日本妻子六浦松所生。
根据南口潘氏族谱记载,潘植我的爷爷为潘梅瑞,生有四子(龙兆、圆兆、贵桂兆、连兆),其父潘桂兆,生有四子(根启、炳启、芬启、贵生),潘植我族谱名为潘贵生,到日本经商后改名为潘植我。当他重返日本神户后,将日本女子六浦松作为内缘妻,自根元出世后,茂元、蔚元各子孙相继出生,使得家族由弱而强。1921年,潘植我与日妇离缘,迫不得已而带根元、葉元兄弟回里。其后,潘植我续娶梁妇时,有友谓他“妻妾双双,子女六枝”。
人物故居
潘植我在家乡寺前村建造两座著名的客家围龙屋,分别叫“东华庐”和“东华又庐”,至今仍吸引着国内外民俗学者和建筑专家前往参观研究和采风。潘植我在家乡寺前村建造著名的客家围龙屋“东华庐”,地方广阔,约有卧室六七十间,当为侨界较大之建筑。自拟上堂联曰:瀛海远归来,承上命堂构新成,聊为家庭谋幸福;神州初改造,愿后辈人才蔚起,共扶祖国争光辉。中堂联曰:祖德芳传,满室芝兰欣茂盛;邻邦远讬,永怀桑梓著敬恭。大门联曰:东南叶吉,华萼联辉。”因其大门前是一高一低的二级禾坪,后围化胎坡度陡峭,周匝围龙设围栏迴廊,而别具一格。2018年4月17日,东华庐举办100周年纪念活动。
参考资料
潘植我.梅县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04 14:1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