潖江
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中的一级支流
潖江,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中的一级支流。潖江发源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上潭洞的通天蜡烛(山名)南侧,在清城区飞来峡镇江口片区注入北江,全河长82公里。流域总面积1386平方公里,全河长82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1.74‰。潖江在洪水期受北江水倒灌顶托,常发生洪涝灾害。主要支流有:潖二水、四九水和龙南水。
干流概况
潖江,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中的一级支流。潖江发源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上潭洞的通天蜡烛(山名)南侧,由东向西南流经上潭洞、下潭洞,西田、桂田、水头镇,汇耀洞,经莲瑶、莲塘,于二七汇诚迳水,过三八镇又汇九曲水,过吊牛岭至佛冈县城(石角镇),汇龙溪水后,经白坟前至科旺,到店前村又汇龙南汶坑水,穿过大庙峡谷至汤塘镇的升平、三门等村汇岑坑水,在汤塘镇汇黄花河、四九水,洛洞水,经联和折向西南至龙山镇的占果村又汇竹山水,经官路唇于车步汇浮良水后到凤洲,过龙山镇汇潖二水,经乐格、良头布村到民安镇坑口村又汇合民安水,然后到良塘村的大罗坑(地名,佛冈与清远县分界处),在清城区飞来峡镇江口片区注入北江,全河长82公里。
水文特征
潖江流域总面积1386平方公里,全河长82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1.74‰。在佛冈县境内流域面积为903.5平方公里,河段长69.3公里,河段平均坡降为1.98‰。由发源地至大庙峡的下三门刀排村,河床较陡,平均坡降达4.82‰。汤塘以下至良塘村,河床变化较缓,平均坡降为1‰至0.8‰。由龙山镇水电管理所至良塘河段,因地势低,河床坡降平缓,洪水期受北江水倒灌顶托,常发生洪涝灾害
河道变迁
据传,潖江在大庙峡以上河段发生过多次河道变迁:
一是三八镇上莲塘河段,原是由莲瑶流经车田村北侧从田心村边流过的。约在清朝末年上莲塘村人开挖了一条水道,把货船通至村前,以利经商。后经长期洪水冲刷,河道改至上莲塘村前流过,成为当今河段。
二是石角河段,原河段由县供电局处转入瓷厂旁边,经佛冈中学旁边至九曲松折向岗田村,流经科旺西潭村,又折回吉田村前,经惠爱亭入大庙峡。后来,在河段拐弯处(即县供电局所在地)筑陂引水灌田,河道遂冲向龙溪村边,成为石角河段。
50年代初、中期,潖江下游的汤塘、龙山镇河段,对弯曲河道进行整治,沿河两岸加筑了土(沙)堤,后经多年培厚加固,遂成为今天的堤防。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组织全县人民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实行旱、涝、洪并治,蓄、引、提结合,大、中、小型工程结合等综合治理方针,极大地改变了潖江流域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生产发展。
主要支流
潖江流域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主要支流有:潖二水、四九水和龙南水。
潖二水,又名鳌头水,发源于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的金星山,经过龙潭镇流经佛冈县龙山镇的鹤田村,穿过猢狲峡出白沙塘村,至龙山镇汇入潖江。潖二水流域集水面积323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1.64‰,潖二水在佛冈县境仅5.5公里,集水面积12.5平方公里。
四九水,又名稳洞水,发源于四九田心的黄竹田村的红坪脑(山顶名)。先向东流,至石瓮经横坑村折向东北于亚髻山南麓蜿蜒至田心村、官山村,流经四九圩、菱塘、白石坳、汤塘镇的上黎、良安、围镇、脉塘等村,至汤塘圩的北侧汇入潖江。四九水流域面积为116平方公里,河长25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3.8‰。
龙南水,又名汶坑水,发源于龙南镇石联村大石坑顶的马将旗(山顶名)分水岭。流域面积110平方公里,河长27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6.47‰。该水由发源地开始,奔流于群山中,经两叉口(地名)与两条小支流汇合后,成“U”字形弯曲折向石龙头村,经石联、马路口、里水、咸水村,过旱塘(龙南镇政府驻地)、龙盘、石群等村,转折向东南,经汶坑、小坑、元山村、石角镇的科旺,在店前村东侧汇入潖江。流域面积绝大部分属龙南镇所辖。
参考资料
一、潖江.佛冈县地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7 09:55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水文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