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航空学院
中国山东省滨州市公办大学
山东航空学院(Shando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位于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山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
1953年8月,惠民专署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师范学校今后设置发展与调整工作的指示》精神,向山东省教育厅请示在北镇创办一所中等师范学校。
195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利津师范迁至北镇,改名北镇师范。3月27日,印发的迁址改名文件。9月1日,北镇师范学校开学。
1958年8月25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北镇师范学校校址建立北镇师范专科学校,主管部门是惠民地委。9月15日,北镇师范专科学校开学。北镇自此有了高等学校。
1960年6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发文批准北镇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淄博师范专科学校,随后校址迁往淄博专区机关驻地——张店。
1961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把淄博专区改为惠民专区,驻地由张店迁回北镇。同年11月19日,惠民专署发文通知:“山东省淄博专区教育干校”改为“山东省惠民专区教师进修学校”,校址设在北镇原“山东省惠民专区师范专科学校”校舍内。
1962年8月,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撤销、改办中专,迁回北镇,并入惠民专区教师进修学校。
1964年7月,惠民专区教师进修学校改为北镇师范学校。
1970年9月,试办北镇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4月,北镇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建立。
1983年2月,北镇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9年1月,滨州供销技工学校并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同年11月,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滨州教育学院、滨州广播电视大学三校合并。
合并组建
2001年,中共滨州市委决定筹建滨州学院。
2002年,山东省教育厅批文同意在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筹建滨州学院。同年8月,新校建设工程开工。
2003年4月,博兴师范学校、惠民师范学校整体并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
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发文《教育部关于同意滨州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滨州学院的通知》,确定滨州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
201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1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2023年11月6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其中拟同意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11月21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12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滨州学院更名为山东航空学院。12月27日,“山东航空学院”校牌启用。
2024年4月,学校获批山东省2024—2029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9月10日,山东航空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9月7日,山东航空学院无人机研究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办5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50余人、“双师型”教师55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泰山学者、省突出贡献专家、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余人次,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优秀导学团队等省级教学团队若干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拥有12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有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师范专业认证,拥有44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有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2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截至2024年9月,学校立项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省级教改项目70项。
截至2024年9月,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4200余项、省级奖4400余项,立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9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9月,学校与航空航天类企业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49个,与32家企业“订单式”联合培养航空航天人才;与60余所中国国(境)外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办飞行器制造工程、交通运输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每年选派百余名师生赴中国国(境)外交流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3个直属科研机构,建有12个省部级创新平台、7个省高校创新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近五年,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4项,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近亿元,发表SCISSCICSSCIEICSCD、中文核心等高水平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26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获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重要社会力量奖、国家金桥奖,获批山东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学术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2.1万平方米,设有17个书库,3个专门阅览室,共有阅览座位1925个;拥有文献资源总量达到320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文献197.49万余册,电子图书126.17万余册,纸质报纸期刊3330种,报刊合订本约11.5万余册,收藏线装古籍近5000册。拥有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万方博硕士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SCI科学引文索引、AIAA美国航空航天学会、SpringerLink外文期刊等7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
《山东航空学院学报》(原《滨州学院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航空学院(原滨州学院)主办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5年;主要登载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设有“孙子研究”“黄河三角洲研究”“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研究”“航空科学与工程研究”等特色栏目,成为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等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入选期刊;2007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010年获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刊名栏建设工程,2014年获“全国地方高校名刊”称号。“孙子研究”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栏目,2014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外部为三个“同心圆”,即象征着“天地人”,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谐团结、自然统一;又象征着年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积极进取、永不停息。
校徽核心图案,由向上飞翔的抽象图形—航空器,以及提炼简化的黄河水纹同构组合成形似草书的“山字。不仅代表学校的发展特色和区域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和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山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雄伟、安全与稳定,也承载着学校面对困难挑战勇攀高峰的决心和毅力,更展现了学校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目标和境界。航空器从山中直冲云霄,寓意学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同时也展现学校将以崭新的姿态,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全面建成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校徽中的“1954字样,即山东航空学院的建校时间,也体现了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校徽整体以蓝色为基调,代表着无限的力量和广阔的空间,寓意着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管理思路和开放博大的发展胸襟。
精神文化
明德 砺学 日新 致远
“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指使人的美德得以显明。《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中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明德”,旨在强调大学教育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寓意学校重视广大师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弘扬和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砺”,包含磨砺、磨练之意;“学”包括“学问”和“学习”两个层面。“砺学”意指全体师生要修养学品,探究学问,且躬身履践,日进有功。追求一种超迈、高远、卓越的人生状态。
“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天天更新,日日进步,弃旧图新。“日新”,是一所大学出人才、出成果、上台阶的重要保证。学校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应与时俱进,在开拓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致远”,出自诸葛亮《戒子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寓意广大师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把学校建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而不懈追求。
“明德 砺学 日新 致远”的校训,涵盖了品格修养、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能够起到塑造和提升学校品牌魅力形象,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员工奋进的作用。
自强不息,守正出奇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是天上的日月星辰不分昼夜,永恒运所以“天”是“刚健”的,人应效法天,积极进取,永不停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它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搏奋斗,改革进取。“自强不息”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是一个人自信、自强的表现,是远大志向的体现,是良好意志品质的表现。
“ 守正出奇”,源自《道德经》中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和《孙子兵法》中的“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守正出奇”意思是既要按照原则办事,依据正确方法去发展,但也不能一成不变,要敢于创新,敢于胜利。“守正”与“出奇”是辩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守正”是“出奇”的前提,是基础,是根本。“守正”之要在于对办学规律和自身实际的深刻把握,在于对办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要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谐治校”,强基固本,全面提高。“出奇”是对“守正”的提升,是制胜的关键。“出奇”之要在于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大力实施“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战略,立足地方,发挥优势,校地互动,努力办出特色,增强学校竞争力。
“自强不息,守正出奇”,就是作为山东航空学院人,应永远高扬创新旗帜,与时俱进,勇往直前,用先进的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开创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新局面。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学校占地近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59.1万平方米,有聚英湖、陶园、杏园、崇教园等风景优美地方。
“聚英湖”贯穿校园,占地4.4万平方米。其状如半弯之月,湖岸曲折有致,水面收放自如,时而开阔,时而蜿蜒曲折,形成山峦起伏,水波荡漾的湖光山色景观。湖首湖尾各有一条小河与校外的新立河连通,形成源泉活水。横跨聚英湖有五座桥梁,三座主桥(聚英桥、晓月桥、雅思桥),两座辅桥(九曲桥、怕心桥)。春日晴好,漫步聚英湖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陶园”位于四五号教学楼之间,因陶行知雕像而得名,围绕陶行知雕像,植有石榴、紫荆、龙柏、玫瑰等。
“杏园”位于一二号教学楼之间,因杏花而得名。杏花单生,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
“崇教园”位于音乐楼西,设计有景观石,广场,雕塑,藤廊,辅以紫叶李,海棠,霏藤,雪松等绿植。紫叶李小松为广大师生所喜爱。
杰出校友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8 14:4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