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口湿地的主要鸟类群落,除占首要位置的
黑嘴鸥—碱蓬群落外,还有
黑尾鸥—沙蚕群落,燕鸥—砺鹬繁殖种群等,常见物种有黑嘴鸥、黑尾鸥、红嘴鸥、
银鸥、
普通燕鸥、
黑枕燕鸥、
白额燕鸥、白腰鹬、红脚鹬、斑嘴鸭、赤颈鸭、
翘鼻麻鸭、琵嘴鸭、赤颈鸭、
白尾海雕、白鹤、丹顶鹤、灰鹤、田鸡、董鸡、麦鸡、戴胜和雨燕、灰沙燕等,及一些鱼类、半索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腔肠动物、浮游生等,其中黑尾鸥、
银鸥、燕鸥为群落鸟类的优势种,
沙蚕、
毛蚶为
无脊椎动物类的优势种。群落动物常常集群活动,环颈鸥常常在这一地区成千上万地聚集,雁、鸭、鹤、鹬类也常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只聚集。
鸟类筑巢、敝敌、摄食都离不开植被,适应的植被条件是鸟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因素。滦河口湿地一直为鸟类活动的天堂,但过度的开发建设、海洋捕捞和环境污染,以及偷猎等已经严重威胁到这一带的保护工作。2022年,昌黎政府和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正在按照中国1992年加入的世界
《湿地公约》,努力加强滦河口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准备适度开展一些观鸟旅游活动。
流域内年降水量由中部兴隆、青龙一线以南低山、丘陵多雨带向两端减小。全流域多年(1956年~1997年)平均年降雨量563.7毫米,年际变化大,丰枯相差1.7~3.5倍,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内各月差异明显,冬季仅占全年的1%~2%,春季占9%,夏季占67%~76%,秋季占11%~19%,其中夏季以7、8两月最为集中,约占全年的50%~60%。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50~1 150毫米。
根据1997年水质监测资料,总监测河长1 633千米,由于采矿及沿途城镇废污水的汇入,水质评价为Ⅳ类以上的河长为88%,其中Ⅴ类或超Ⅴ类为81%。超标指标出现机率最高的是
非离子氨和铁。从综合污染程度分析,评价为清洁或尚清洁的河长1 080千米,占总评价河长的66%,属于轻、中污染的河长245千米,占15%,重污染以上河长308千米,占19%,说明整个流域多数河流仍然是较清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