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支教团
2007年组建的支教团队
滇西北支教团(Teaching Corps in North-westYunnan)是一支2007 年8月组建的支教团队,迄今为止已发起组织各类型支教79次,输送支教老师超过4000名,覆盖共计68所学校。十二年支教之路,使滇西北支教团形成了一套制度完整,职业化程度高的支教后台。同时根据山区需要,滇西北支教团又总结出“以支教为主,助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教扶贫新模式。滇西北支教团年均向山区免费提供500名价值约千万元的支教志愿者。同时发动社会各界资源,在支教地区广泛开展校园设施改造、多媒体新能源设备援建、师生拓展培训、文体用品捐助、贫困生资助等公益项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滇西北支教团提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坚持在山区开展音、体、美、卫生、职业教育等课程。2017年,滇西北支教团创始人杨曦霆获得第四届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2018年,滇西北支教项目获得北京市民政局4A级项目,滇西北支教团这种“安全、真实、可落地”的支教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滇西北支教团将与社会各界朋友一道,在支教扶贫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团队简介
滇西北支教团(Teaching Corps in North-westYunnan)是一支2007 年8月组建的支教团队,迄今为止已发起组织各类型支教75次,输送支教老师超过3700名,覆盖共计64所学校。十二年支教之路,使滇西北支教团形成了一套制度完整,职业化程度高的支教后台。同时根据山区需要,滇西北支教团又总结出“以支教为主,助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教扶贫新模式。滇西北支教团年均向山区免费提供500名价值约千万元的支教志愿者。同时发动社会各界资源,在支教地区广泛开展校园设施改造、多媒体新能源设备援建、师生拓展培训、文体用品捐助、贫困生资助等公益项目,年均捐赠额超过700万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滇西北支教团提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坚持在山区开展音、体、美、卫生、职业教育等课程。2017年,滇西北支教团创始人杨曦霆获得第四届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2018年,滇西北支教项目获得北京市民政局4A级项目,滇西北支教团这种“安全、真实、可落地”的支教模式得到社会认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滇西北支教团将与社会各界朋友一道,在支教扶贫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项目发起
十二年前(2007年),21岁的杨曦霆在丽江上大学时结识白族朋友。一次火把节的盛情邀请,他偶然进入云南小凉山。 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大山深处物资匮乏、教师短缺。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杨曦霆第一次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课”。自此之后,他再也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截止2019年6月,杨曦霆和他发起的滇西北支教团已经64次进入小凉山支教。十二年中,3000余名支教老师几乎走遍了小凉山区内的各所中小学校。
理念特点
理念
滇西北支教团缔结了以“持续、自然”的支教精神为方向,以“用爱守护你成长”的支教理念为目标,意为既要坚持去改善教育问题,又应结合客观环境实际,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效改善教育问题。我们非常注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礼貌素质、思维模式的养成,注重选择真正需要支教老师的学校,注重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支教教育影响,注重为支教志愿者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希望通过安全、有效的后台组织工作,持续为每一位踏上支教旅程的志愿者架设一条可以放心前往的支教之路。
特点
01、安全。滇西北支教团运行十二年来,有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支教安全制度。这包括支教审核、支教数据、支教踩点、支教出队、支教保险、安全控制、领队巡访、部门联保、危机处置等方面的内容。每位支教老师都经过三道考验与长达数周的培训筛选才可上岗;每个支教学校都由支教团领队经过数次实地踩点评估与多批短期适应性教学才能发布;至今,我们已为上千名长短期支教老师提供安全服务,我们也希望今后为更多有志支教的志愿者保驾护航。
02、有效。滇西北支教团对当地教育教学有长达十二年的经验与教学资料,通过支教教研部门可以对支教教学目标、课堂教案、学生问题、应试能力、素质培养、心理卫生等开展有效研究,统一安排,持续改善;通过支教项目部门又可以联合社会组织展开对山区的物质、资金层面的帮助。这种帮助是建立在支教老师长期深入当地实际的前提下展开的有针对性,投放准确,效果持续;
03、持续自然。滇西北支教团秉承“持续、自然”的支教理念,十二年来一直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默默影响着孩子们。由于支教团选择的支教地点往往是那些贫困问题突出、少数民族聚居、教育教学发展缓慢的山区,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支教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变化不会很快也不会很大,而应该潜心扎根到基层,扎根到孩子身边,用自身的陪伴慢慢去影响去改善。
04、服务同在。滇西北支教团每一位支教老师,都是一个火种,都是一颗明亮的星。我们十分珍惜和保护支教老师这种资源,力争通过专业的支教后台服务,为他们的支教之旅提供全程的陪伴与支撑。滇西北支教团从志愿者报名开始,会由TC中心进行简历审核并由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进行测试培训;在志愿者到达支教地后,会有贴心的后勤人员全程接待、陪伴;在志愿者出发上山,会由支教团职业领队亲自带队输送,并协助支教老师展开首周支教教学生活;在支教老师长短期支教过程中,支教后台和片区项目经理会实时关注了解,保持同步;同时,滇西北支教团秘书处、教研中心、后勤部、宣传部、项目部等部门始终站在支教老师身后,准备随时为他们提供服务。
大事记
2007.
在丽江市玉龙县,创始人杨曦霆偶然发现山区大量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师资短缺问题,于是他发起成立了滇西北支教团。
2008.
滇西北支教团开始在高校招募支教志愿者,对附近山区小学进行假期素质课程支教,并捐助大量文体用品。
2009.
滇西北支教行动拓展到丽江市区及临近三个县的十余所学校,其中包括环境较为艰苦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同期,支教团捐助大量衣物及文体用品。
2010.
支教团开始面向社会招募长期(一学期以上)支教志愿者。同年,由于组织支教需要,创始人出资在北京设立了办公室并招募专职人员,进行支教招募、培训、输送、管理等支教后台工作。
2011.
滇西北支教项目覆盖更多贫困山区学校,开始系统招募、培训、输送及管理志愿者,主要支教学科为“基础教育”及“素质课程”。
2012.
滇西北支教团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坚持支教,后勤保障压力与支教成本明显提升。支教老师年输送量继续增长,平均每年100余名。
2013.
在对贫困山区支教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山区卫生、贫困学生、学校设施等方面的改善与捐助,年均发起近10个物资捐助项目。
2014.
滇西北支教团发展成为年输送支教志愿者300人次、捐助价值数十万元助学物资的支教组织。
2015.
滇西北支教项目规模及影响力不断扩大,创始人注册成立了北京四海弘洋公益基金会,更加规范地组织支教活动。
2016.
经过九年的沉淀与积累,滇西北支教项目已覆盖29所山区中小学校,参与支教人数约1500名。未来,滇西北支教项目将首次向社会募集资源,提高支教老师保障水平,增强支教后台服务能力,继续为改善贫困山区教育教学状况努力。
2017.
2017年是支教团成立十周年,滇西北支教项目参与支教人数达到2000多名左右,覆盖当地48所学校,首次接受央视及腾讯等媒体报道,并开展滇西北宿改工程及滇西北驻校义工等项目,开放平台,结合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本土企业,更好的为改善贫困山区教育教学及环境状况努力。
支教模式
滇西北支教项目旨在构建一个持续为贫困山区提供免费师资的公益平台,将那些有支教理想的志愿者安全、有效输送到有需要的孩子身边。滇西北支教项目采取长短期相结合的支教模式,长期支教老师以“基础课程”为主,短期支教老师以“素质课程”为主,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同时,滇西北支教项目对那些在卫生、文体用品,多媒体设备,新能源设备有迫切需求的学校,提供相应的物资捐助。滇西北支教项目通过教育和捐助两方面去改善当地教育,注重山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与习惯养成。
管理体系
滇西北支教团平稳运行十二年来,积累了大量支教运作管理经验,并形成了专业化的支教后台体系。滇西北支教团满足了志愿者来自安全、保障、认同感、培训、管理及教研方面的需求,同时具备招募、测试、培训、输送、评估、管理支教队伍的能力。滇西北支教团设置九个部门六类机制去运作管理支教项目,通过各类机制去满足实现支教老师各层次需求,又通过支教后台管理体系保障运作机制的正常运行。支教运作机制与后台管理体系相互搭配,互为保障,极大提高了支教工作的管理质量与组织规范性。专业支教后台的搭建,也向社会提供了参与支教公益的岗位,打通了人才流通渠道,形成了支教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成长环境。目前,滇西北支教团有十几名专职后台和100 多名常年参与出队任务的专业领队,极大保障了支教活动的平稳开展。
支教成果
滇西北支教团以多年持续性的山区一线项目实践,积极响应国务院《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的集聚公益组织与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支教、捐资助学,助力教育脱贫的号召,深入学习《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荐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在宁蒗县教育局的领导下,秉承“夯实基础教育,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采取“支教为主、公益项目并行”的工作模式,持续为县域内偏远山区学校免费提供音、体、美、英语等短缺科目的师资,捐赠计算机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图书、乐器、画具、运动用品等教学器材,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努力。
滇西北支教团在多年的项目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测试培训、教研管理与后勤保障体系。以教学质量为基础,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生内涵式发展。在师资配备上,切合山区教学实际,招募、培训“一专多能”、有多学科教学能力的支教教师,着力帮助当地学校依《实施意见》要求通过“支教、培养全科教师等方式为小规模学校配齐配足音、体、美、英语教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在教学方法上,率先使用幻灯片、视频、互联网等信息化教育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当地老教师熟悉新技术,运用科学实验、学科竞赛、艺术展演、图书馆管理与阅读引导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将电子白板、实验器材、图书室等资源用到实处,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口语、写作等学习难点展开教学研究与专项训练,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应试能力的同时,注重教学创新,扩展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在教学评价上,支教团根据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注重学习态度、实践能力与养成教育。
严格的管理体系保证了稳定且较高质量的支教师资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支教团长期驻扎的烂泥箐乡初中由全县倒数第一前进到上学期的全县第二,六年级由第十一升至第三,支教完小毕业生有六人进入全乡前十名。在新入驻的蝉战河乡,支教科目和班级成绩优秀,三年级英语包揽了全乡第一、第二名,部分班级科学、品德科及格率提升逾40%,学生作文获得全乡最高分。
01: 滇西北支教团向滇西北山区连续十二年输送约3000 多名优质的支教志愿者,有效弥补当地师资匮乏问题。以“夯实基础教育,推广素质教育”为理念,在结构性缺失的支教校点开展音体美等课程,极大提高山区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
02: 通过贫困生资助、宿舍改造、太阳能修建、多媒体室援建等形式,在支教学校发起大量扶贫助困项目,在搭配支教师资投放的良好效果下,为教育均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03: 在恰当的宣传策略与推广机制下,向社会准确传达了“教育精准扶贫,通过教育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一扶贫攻坚思想,弘扬了公益文化,特别对年轻人传递了正能量。
04: 探索、建立了一套支教活动组织、管理、运行方法,对支教工作各环节内容做出了规范与定义,并通过十年时间总结了实践经验。
规模:总课时:128106小时、覆盖校次:675校次、支教志愿者:3700名、支教学校:64所、惠及人数:135000人、后台义工:7659名、TC培训时间:20000小时、后台服务:294130小时
志愿者招募
师资每年投放周期及人数
师资介绍、要求
基本要求:
· 学历大本以上,师范类、有教学经验者优先录取。
·身体素质过硬,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
· 具备团队意识,善于与人沟通合作。
· 建议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保障顺利完成支教工作,并不影响既有职业规划。
· 参与支教必须通知家人及亲朋,并取得他们的认同。
教研要求:
· 对中小学知识点牢固掌握。
· 对山区教育由充分的关注,对教育学及基本授课方法有了解。
· 能够融入支教团教研系统,充分配合并执行支教团教研部门的教学安排、任务与教研数据整理。
· 适应山区教学环境后,能按学校要求进行教学,配合学校整体教学进度。
· 对学生保持充分耐心,不体罚学生。
后勤、纪律安全方的要求(略)
支教科目
(报名志愿者须在基础科目和素质科目各选一门进行教学。)
基础教学科目:语文(作文与普通话)、英语、科学、思品等。
素质教学科目: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舞蹈等。
招募流程
投递简历(邮件、官网在线填写)——审核通过——电话交流——初试(网络)——在线一对一培训——复试(网络)——录取通知——集合——线下封闭培训——出队——试用期1个月——成为滇西北山区支教老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1 21:01
目录
概述
团队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