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性弧菌为嗜盐性弧菌之一,Bergey氏细菌学鉴定手册第八版列为
副溶血性弧菌的一个
生物型,8版以后溶藻性弧菌又单独立种。
(二)河弧菌肠炎由河弧菌(V.fluvialis)引起。河弧菌可引起散发性腹泻,在英国、美国、西班牙、非洲、中东、东南亚均有发病,各年龄组易感,但以婴幼儿和青少年多见。临床上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腹泻量较多,有每天达7L者,因此常伴失水。少数粪便带粘液或血。病程1~3天。粪便排菌量甚高,可达106/ml,置含氯化钠3%~7%条件下生长良好。
(四)
霍利斯弧菌肠炎霍利斯弧菌(V.hollisae)为嗜盐性弧菌,在培养基上有微弱的溶血环。本菌存在于海水中,患者病前大多有进食海产品史。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腹泻症状严重,呈水样便,粘液便,少数呈血便。轻者自愈,重者应补液纠正失水及
电解质紊乱。
(六)
创伤弧菌感染创伤弧菌(V.vulnificus)于1964年美国CDC自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出来。该菌可自海水、贝壳类及海鱼中分离到。发病以夏季为多。常在进食后24h发病。患者大多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除经口感染外,可经皮肤伤口入侵而发生局部感染并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发生DIC、休克并致死。有认为本菌系
条件致病菌,在慢性病伴
免疫功能低下者、高龄、糖尿症、血液病患者易发生严重败血症。
(七)弗尼斯弧菌感染此病首先发现于日本及东方一些国家,其后扩散至西方国家。呈爆发流行或散发性
急性胃肠炎。临床上以腹泻及腹痛为主,伴恶心及呕吐。也有严重致死病例报道。此菌存在于海洋,产生肠毒素,为
旅游者腹泻的病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