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组织梭菌是1916年Weinberg和 Seguin由
气性坏疽患者分离的。主要是土壤细菌,也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
对厌氧条件要求不严格,厌氧培养时,血液琼脂表面的菌落周围有β溶血,菌落直径0.5~2mm,圆形以至不规则形,扁平或略凸起,半透明至不透明,灰白色,表面呈嵌花式或颗粒状,边缘整齐以至锯齿状或乌贼状。在有氧培养时,血液琼脂表面形成相同的菌落,但一般较小且数量也少,不易形成芽胞。在巧克力琼脂平皿表面,产生广泛的蛋白分解,菌落周围出现宽大的透明区。在乳糖卵黄牛乳琼脂平皿表面分解牛乳,培养基部分透明,不分解
乳糖,不产生卵黄反应。在烹肉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分解碎肉。
本菌不发酵糖类,对蛋白质有强烈的分解作用,消化
明胶、乳、
酪蛋白、
胶原、
血红素、
肌纤维蛋白、卵白、凝固血清、肉片、肝、脑和腱。产生硫化氢,不产生靛基质,石蕊牛乳,还原石蕊,牛乳缓慢凝固并消化酪蛋白8~10天后变成琥珀色透明液体。在蛋白胨酵母葡萄糖肉汤中只产生
乙酸,有时有极微量
甲酸和
乳酸。产生少量H2,产氨。
本菌有耐热和不耐热菌体抗原。产生α、β、γ、δ、ε 五种外毒素,分别为致死和坏死毒素。另外,还能产生
胶原酶、
半胱氨酸活化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和不耐氧溶血素。
溶组织梭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对人与
气性坏疽感染有关,很少单独感染。对家兔、豚鼠和小鼠有很强的致病力,但菌株之间差异很大,豚鼠股肌注射1ml幼龄肉汤培养物,局部肿胀,随之皮肤和肌肉消化,并延至腹部,有时腿关节断离,经12~24小时死亡,或大腿部分完全坏死而恢复。
该菌能还能引起各类家畜产生
恶性水肿,该病主要通过创伤感染,特别是深部创伤及组织损伤严重时更易发生。此外,口腔、胃肠道内溃病也可感染发病。恶性水肿,以马、绵羊多见,牛、猪次之,犬、猫在自然情况下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没有性别、年龄、品种的差异。
杜绝外伤的发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发生外伤应及时处理,彻底消毒,严防被土壤、粪便或其他污物污染。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隔离治疗,对被污染的场所严格消毒,对病畜尸体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扩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