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溢(拼音:y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溢的古字是,“益”始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水从器皿中溢出的样子。后来“益”用于其他意义,大约到小篆时期加“水”分化出“溢”。溢本义指器皿里的液体满而流出,引申指过度、超出等。
文字源流
“溢”的初文是“益”。“益”,甲骨文作图A,上部表示水,下部是“”字,表示容器。“水”在“皿”上,高出器皿的口上。“益”所描述的是水从器皿中溢出的形象。后来,“益”引申出增加、好处等意义。为了减少“益”所承担的义项,后人在“益”的基础上再加“水”写作“溢”,专指“水满溢出”,从而在视觉上将两个都比较常用的意义区分开来,减少阅读者理解的困难。
水漫出器皿为“溢”,古人把水漫出了堤坝也叫“溢”。因此“溢”引申指泛滥(成灾),如《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降低。
水从器皿中溢出是因为水过多,引申表示过分、过度。如过分地称赞称“溢美”,高于原定价的价格或平价的价格称“溢价”。还引申为充满,如充溢、洋溢。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夷質切(yì)
器滿也。从水益聲。
说文解字注
“器滿也。 ”注:《禮經》:“一溢米”注:“二十兩曰溢。”按,謂二十兩溢者,謂滿於一斤十六兩之外也。後人因製“鎰”字。
“从水,益聲。 ”注:以形聲包會意也。夷質切,古音在十六部。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溢
唐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並音逸。《说文》:器满也。《尔雅·释诂》:溢,盈也。《孝经·诸侯章》满而不溢。
又《尔雅·释诂》:溢,静也。疏:盈溢者宜静。又慎也。舍人曰:溢行之慎。
又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国。又匹溢,声四散也。王褒《洞箫赋》:龢纷离其匹溢。
又《仪礼·丧服》:朝一溢米。注:二十四两曰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又《孔丛子·杂训》:两手曰掬,一手曰溢。又同镒。《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宝。
又通佾。《前汉·郊祀歌》:千童罗舞成八溢。注:溢,与佾同。列也。
又《集韵》食质切,音实。《仪礼》:一溢米,刘昌宗读。
又神至切,音示。《诗·周颂》:假以溢我。徐邈读。
又《韵补》:叶於既切,音意。左思《魏都赋》:沐浴福应,宅心醰粹,馀粮栖亩而勿收,颂声载路而洋溢。
汉字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氵”窄“益”宽,顶部“氵”低,底部“益”低。“氵”,第二点偏左,收笔横中线。“益”,上窄下宽;首笔点在竖中线;第四、五笔撇、点在横中线;“皿”,框内左竖在竖中线;末笔横长而平,从“氵”下侧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3 11:35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