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源,汉语一级字,读作源(yuán) ,注音为ㄩㄢˊ,其本意为水源,源泉。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小篆本作“原”,后由于“原”为引申义所专用,便另加义符“水”写作“源”,从水从原会意,原兼表声。本义指水源、源泉,引申指来源、根源
统一规范简化为源。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𠀤愚袁切,音元。《说文》水泉本也。《礼·月令》为民祈祀山川百源。《注》众水始出为百源。
又水名。《水经注》沁水东与丹水合,水出上党高都县故城东北阜下,俗谓之源源水。
又姓。《北魏书·源贺传》秃发傉檀之子贺入後魏,魏大武谓之曰:与卿同源,可为源氏。 《韵会》本作厵,篆省作原。
方言汇集
客家话:[沙头角腔] nien2 [梅县腔] ngia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宝安腔] ngien2 [海陆丰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陆丰腔] gnian3 [东莞腔] ngen2 [客英字典] ngien2
粤语:jyun4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1:12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