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57年爆发的晋楚之战,楚军败逃,晋军乘胜追击楚军并攻打
楚国的盟国
许国,是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的一场战争。春秋诸侯争霸战争中,晋与
楚为争夺中原(两国之间的郑、
曹、
卫诸国)霸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晋楚争霸主要三次大战:前632年
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
邲之战楚胜,前575年
鄢陵之战晋胜。鄢陵之战时晋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
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楚国的盟军郑将
唐苟为保护
郑成公败逃而战死。
前572年
晋悼公继位,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一时间独霸中原。晋悼公去世后,其子
晋平公继位。
晋平公元年(鲁襄公十六年,公元前557年),
许国国君
许灵公向晋国请求迁都。晋国允许许国迁移,许国的大夫不同意迁都,许国内乱,晋国单独出兵进攻许国。
郑国的
子蟜听到晋国将要进攻许国,就辅佐
郑简公跟从晋国的军队。鲁国大夫
叔老率领军队会见晋国
荀偃。同年六月,晋国军队驻扎在棫林。六月初九日,晋军驻扎在函氏,攻进许国。此时晋国的
荀偃和
栾黡带兵攻打楚国,报复前561年楚国联合秦国,侵略宋国扬梁的那一次战争。
晋平公元年(公元前557年),晋国联合诸侯攻伐与楚国结盟的
许国(都叶,今河南省叶县叶邑镇),驻军函氏(许地,今叶县北)。
晋将
中行偃和
栾桓子率晋军攻楚,楚国王子楚公子格率楚军迎战,两军战于湛阪(今平顶山市区湛河以北、西高皇旧村以北至北环路一带擂鼓台及落凫山南伸之慢坡),楚军大败南逃。晋军追击至楚国方城(方城,一说是山名,今桐柏山;一说是
楚长城,今河南方城至泌阳间。方城之内为楚国腹地),侵取方城之外的领土,攻取诸城邑后,然后回军再次讨伐许国,凯旋而归。
晋胜楚后,又多次同
吴国会盟,使楚腹背受敌,再无力与晋扰争。晋也因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得已对外罢兵。
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
宋国向戎与晋
赵武、
楚屈建友好协商后,倡议弭兵,
晋、
楚、
齐、
秦等13国响应,在
宋会盟。此后5年,中原各国无战争,
晋楚争霸也就此息兵了约40年,直到前506年再次爆发
晋破楚方城之战。
湛阪之战的象征意义绝对不可小视:
晋国军队侵入楚国本土,这是
晋文公时期也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这也是继前583年的
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前572年
焦夷之战后,
晋国军队第三次侵入
楚国本土,可见楚国此时的战略退缩到了何等地步。因此,此后一段时间,晋国基本很少考虑来自楚国的威胁,而主要任务就转变为如何稳定中原局势、维持国家霸业了。
晋楚湛阪之战,是春秋时期483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战。晋楚两国从
晋文公、
楚成王以来,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进行长达80年的争霸战争,可谓战无虚日,给中原各国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万分疾苦。晋楚湛阪之战,楚军大败南逃,晋军乘胜追击,至方城大获全胜。湛阪之战后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晋楚均已疲惫,形成均势,两霸从心理上急于相安,经过两次
弭兵大会,形成近半个世纪的相对稳定局面。使中原政治军事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促进春秋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在高校教材《
中国古代史》中对此役多有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