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元璋攻克
武昌,设置湖广行中书省。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址均设在武昌。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设置湖广巡抚,随后又设置总督湖广等省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所任巡抚、总督和总兵也多驻
武昌;改
武昌路为
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9县1州。
江夏县是
武昌府的
附郭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
武昌府级、
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
明代改武昌路为
武昌府,辖江夏、武昌(今鄂州市)九县一州。
江夏县是
武昌府的附属县,此时武昌城内衙门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衙门,还有武昌府级、江夏县级官署,因此称之为湖广会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江夏侯周德兴监修武昌城,对元代的旧城进行了较大的拓展,城区范围东自双峰山
长春观,西至黄鹄矶头,南起鲇鱼套口,北止塘角下新河岸。城垣周长10千米,城门9座,墙体为陶砖,墙高西北郭13米,东南郭7米,护城河长达11千米,水深河宽。此城于1927年开始拆除,共保留556年。明代湖广会城的中心是明太祖第六子朱桢的
楚王府,环绕楚王府的是众多的各级各类官僚衙门。布政司署在黄鹄山北,按察司署在平湖门内楚王府右侧,都司署在楚王府南的水陆街,武昌府署在汉阳门内,江夏县署在城北凤凰山。此间城内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道路和以里命名的63个市民居住区。
清初,
武昌仍是湖广会城。康熙三年(1664年)
湖广布政使司分为湖南、湖北两个布政司,上设
湖广总督。湖北布政司下辖包括武昌府在内的8府,武昌城仍为各级衙门聚集之地。湖广总督衙门设在望山门(今武昌造船厂内),湖北巡抚的官署在忠孝门内(今胭脂路口),承宣布政司衙门在司门口,
提刑按察使司在平湖门内,粮道衙门在今文华中学内,武昌府署在汉阳门内(今民主路小学),江夏县署在文昌门内。
武昌不仅是湖广大区的区域政治中心,同时也是文化中心。城内有府、县两级文庙和书院,有主管湖北教育与科举考试并与督、抚平行的提督学政衙门,还有举行乡试的贡院(今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