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是湖北民族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学院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学院前身为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后与湖北民族学院合并,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2010年7月10日,伴随着湖北民族学院校内资源机构的整合,校党委宣传成立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学院与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合署,将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独立建院。
湖北民族学院临床医学院前身是湖北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98年与湖北民族学院合并为新的湖北民族学院。合校为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医学院已成为湖北民族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下设医学基础部、医疗系、中医系、医学实验中心、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现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
康复治疗学六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专科专业:
医学检验学,共有在校生7000余人。 医学院在编教职工300余人,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其中副高及副高级以上人员90余人,中级职称1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0余名。基础医学部有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寄生虫免疫学、预防医学等8个教研室和1个基础医学研究所及1个应用生态研究所;医疗系现有内科学、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护理学、皮肤病传染病学等8个教研室;中医系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针推骨外、中药基础课、中药专业课5个教研室;医学实验中心拥有7个现代化的多功能实验室和3个多媒体电化教学实验室。基础设施上医学院拥有一幢24000m2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加上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楼30000m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医学院自起步以来已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成为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了10000余名医疗卫生专门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和贡献,其中有一些已成为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在医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医学院全体教职工辛勤耕耘,踏实工作,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学习,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新时期的合格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医学院拥有硕士点1个、院级重点学科5个、重点课程9个,病理学在2008年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已成为湖北省教委优质课程。中医学与
湖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带动了整个医学课程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拥有省级学术骨干3名、院级学科带头人1名、学术带头人10名、学术骨干20余名,并不断选送青年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学术会议,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实验室建设更取得较大成绩,医学基础教学实验设备拥有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大量的先进设备,为提高医学教育的办学档次奠定了雄厚物的质基础。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医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国家、省部级、州级科研项目几十项,获经费数百万,其中“接骨膏”等10余获国家、省部级、州级科研奖励。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是一所培养跨世纪合格医学人才的摇篮,这里有较强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环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在“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鞭策和鼓励下将以更加豪迈的步伐走进新时代。
学院领导
院长:向阳
党委书记:刘红
副院长:郭友峰
副院长:罗洪斌
党委副书记:向阳
实验中心主任:陈显兵
办公室负责人:熊茂来
学生科科长:李御娇
教学科负责人:李奉全
学科设置
中 医 系
中医系的前身是原
恩施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于1958年随恩施医专的诞生而成立。同年开始招收中医专业学生。70年代,
湖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从此,我系走上了中医、中药教育全面发展的轨道。1998年原恩施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合并到湖北民族学院,合校后为我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1998年秋季开始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的本科教育,2001年又开始招收中药专业本科,2006年我系又开始
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教育,使我系的办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医系下设中医基础学教研室,主任朱云超;针推骨外教研室,主任刘哨兵;中医临床教研室,主任
姜锦林;中药基础课教研室,主任殷智;中药专业课教研室,主任文德鉴;中心实验室下设
中药饮片室,腊时标本室,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针推骨伤实验室等7个教学实验室。另有一个系所合一的中医药研究所。
中医系现有在编教职员工30多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1人。湖北省中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湖北民族学院学术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6人。
从1958年以来,我系为国家培养了1400多名医药专门人才和西学中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为我省,特别是鄂
西山区毗邻的湘渝川黔周边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学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我系办学思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教学管理和办学水增逐年提高,尤其是经过1999年秋季学期,全系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自查自评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我系两个专业办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医 疗 系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医疗系是医学本科教育的主干系之一,于一九九八年底组建了新的医疗系,实行院系一体(附院与医疗系一体)的管理体制。院长兼系主任,医疗系下辖一个系办公室和八个教研室,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包括麻醉与急救医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护理学、皮传心学(皮肤病学、传染病学、心理 学)教研室。同时还有医疗、预防保健、后勤等管理和业务机构作
辅助单位,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2001年12月成立二级学院后,医疗系仍存在,八个教研室不变,日常行政及教学管理属以
学院负责,教师仍属附属医院管理。
附属医院 办院方针是——科技兴院、特色立院、教学促院、质量强院、以法治院 、勤俭办院。属附属医院是恩施州唯一的一所高校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医院位于
恩施市土桥坝,是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正县级事业单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附院分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有内、外、妇产、儿、眼、耳鼻喉、口腔、皮肤、中医、急诊、麻醉、物理康复等临床科室,有CT、放射、检验、功能、病理、胃镜、药剂、供应室、手术室等医技辅助科室,有6个特色专科,22个专家门诊。
医疗系办学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突出一个中心,立足本科办学,加强主干课程,狠抓三基训练,提高临床技能,服务基层单位。
医疗系教学工作思路是——正确处理教学、医疗、科研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临床教学顺利进行;以医疗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增长带教学,以临床教学促医疗,做到教学、医疗相长;积极开展教学和临床科研,提高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增强办学能力;以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为主,预测市场需求,积极开办其他长、短线专业, 并努力创造条件,争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加强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课程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基层与各级
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培养基本功过硬,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高现代医学知识水平与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医疗系、附属医院现有在册职工219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中级82人,医学硕士8人。专职编制教师73人。年龄结构: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30 人(41.1%),35岁以下43人(58.9%)。学历结构:医疗系73人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60.7%(其中研究生学历11%),承担临床医学本科、中医学本科、高护本科及成教医学专业的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每年教学时数达5千余学时。几十年来,为省内及周边省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
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实用性高级卫生技术人才。
医疗系在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附院的各项医疗保健和科研任务。医疗、教学设备较为先进,拥有德国
西门子公司产全身CT、意大利产Bellco 及日本产血液透析机、日本产PENTAX-EPK700电子胃镜、500mAX光机及激光治疗仪、新一代血球记数仪、
全自动酶标仪、美国产
多参数监护仪、 SD30型呼吸机、
胎儿监护仪、
多功能麻醉机、
动态血压监护仪、颈颅多普勒、奥林帕氏
冰冻切片机、彩色B超、放免检测仪
PCR基因扩增仪、奥林帕氏显微镜、高精度分析天平、
血液流变仪、美国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30余台(套)万元以上的设备,价值700余万元。添置临床教学设施、教学模型和视听材料、光盘。数字摄象机、数码相机、光盘刻录仪、图象扫描仪、
彩色打印机等,购置了10台心肺听诊模型。在医疗业务方面开展了人工关节置换、下颌骨切除手术、食道癌切除、颅脑手术、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
闭塞性脉管炎动静脉转流术、肝叶切除术、阴茎海棉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及手术治疗阳痿、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西医接合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胰十二直肠切除、血液透析、激光手术治疗等手术项目。有效地保障了
恩施自治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教学带来好处。
医疗系系先后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州级7项,主编、参编或协编学术专著和全国医学专科教材20余部。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及学术会议上交流文章 500余篇。以我系教师为骨干的科研小组研制的“接骨膏”获国家卫生部表彰,“Y型双腔洗胃器”获国家专利,“茵陈、赤芍等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消退作用及机制研究”、“碘水剂超声雾化吸入支气管造影方法研究”、“肾脏病患者血、尿硒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等科研成果,经省级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分获九九年度恩施州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鄂西0——14岁土家族儿童哮喘流行病学研究”及“固本健脑液的研制”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专业建设:医疗系主要负责临床课程的后期教学。根据医疗卫生用人市场需求,2001年新设置护理学本科专业。
课程建设:医疗系课程建设重点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干专业课程,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其中,诊断学与外科学总论是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先建设。课程建设是医疗系的重点工作之一。有2门课是院级重点课程,拟在两年内建成建成2门省级重点课程。
学风建设:每年举行了临床医学知识竞赛、二十余次学术讲座。竞赛溶知识性、启迪行、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通过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意志。扩充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医学生对学医的浓厚兴趣。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加强临床教学科研力度,各主干课程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严格按照“教学五环节”实施教学工作,结合卫生部职业医师考试要求,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医疗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多工作。修订了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大力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大见习实验课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为目的。
狠抓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临床病例讨论为先导,进行讨论式教学,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了充分的临床思维方法的训练。在教学中始终强调教书育人。严格遵守教师行为规范。
教学管理建设: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青年教师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和各项奖励制度等。进行了期中教学检查、专家听课、检查备课笔记、教案和教学进度等,了解课堂授课质量;同时通过学生座谈会和教学日志学生情况反映栏,确保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师资概况
病理教研室
主任:严米娅
现有教师6人,其中副高4人,讲师1人,助教1人。每学年担任各层次各专业的
病理解剖学解剖学教研室
主任:王振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5项、近5年内共发表论文50余篇,国家级10余篇,省级论文35篇, 院级论文近10篇,专著2部。
生理教研室
主任:朱祖成
现有教师5人,其中副高3人,中级2人。每年承担了临床医学本科、成教、高护、 预防、中医、中药等多个专业的生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教师中有数人次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
五好文明家庭生物生化教研室
主任:罗洪斌
共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高3人,中级4人,初级1人,博士1人,硕士3人。每年平均承担研究生课程及普通本科课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 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完成地厅级课题5项,总共争取科研经费70余万元。参加编写
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二五”规划高职高专教材《生物化学》(第六版、第七版),主编与参编出版书籍4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 30余篇,其中有4篇获奖。此外,我室教师还承担了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和一些社会性工作。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今后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
微寄免教研室
主任:董兴高
现有教师9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3人,中级3人。每学年完成医学院微生物学、
人体寄生虫及医学免疫学的多层次多专业的教学和实验任务。发表论文近20篇,参加编写了卫生部规划专科教材《医学免疫学与
医学微生物学》(第三版、第四版)、《人体寄生虫学》及实验指导以及院内使用的《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指导。
药理教研室
主任:艾明仙
共有教师6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4人,中级1人,在读硕士1人。每年均承担各个专业的专业药理学及临床药理教学工作。完成省级科研课题3项,院级课题4 项。近5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期刊及学报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全体老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2003年被评为院级“精神文明教研室”。
中药专业课教研室
主任:文德鉴
中药专业课教研室成立于1998年,是一个年轻的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副教授3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4人,在读博士1人。承担《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分析化学》等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教师有数人次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考核优秀等次。平均每年度承担教学任务1500余学时,教学效果好,得到了学生、同行及教评专家的好评。科研工作开展良好,承担了省级课题6项(已结题1 项)、院级课题6项(已结题4项)、3项横向课题,近5年内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文章近20篇,参编专著4部。
本教研室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青年团队,教学上力求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科研上密切结合恩施州丰富的中药及
天然药物资源开展研究工作,走产、学、研发展道路,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医基础教研室
主任:朱云超
教研室现有教师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人。每学年担任各层次各专业的中医基础课程以及中医古典医籍教学任务达2500学时,承担国家民委、省级、院级科研课题多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专著4部。2007年被评为湖北民族学院优良教风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于2006年被
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预防医学教研室
主任:郭有峰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6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名,中级2名,院级学术带头人1名,有5位教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负责承担学院所有预防医学相关课程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工作。2001年度被评为院级文明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本教研室就已承担起
预防医学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已培养了4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并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由于全体老师同心同德,爱岗敬业,无论是教学或科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历年来教学考核效果优良,并得到了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学生的肯定。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本教研室老师人人都有科研课题3项,院级资助课题3项,其中2项省级课题和2项院级课题都进入结题阶段。由本教研室教师主编和参编的教材和专著4部,在各级杂志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50余篇。
组胚教研室
主任:谭斌
现有教师3人,其中副高3人。主要承担各层次、各专业的组织学、胚胎学的教学和实验任务。各位老师分别到
北京医科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等进修学习。每人均主持或参加国省级或院级相关科研课题6项,并有几十篇科研和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有许多获得奖励。同时参编写教材和复习指导共3部。拥有一个标本室、一个准备室、二个实验室、二个办公室,教学设备齐全,完全能适应本科教学和实验。有二位教师同时兼有行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数人次被评为院系先进工作者。
医学基础部
医学基础部前身为湖北民族学院基础医学系。现有8个教研室,1个基础医学研究所。教职工总共49人, 副高级以上职称24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4人。
中医药研究所
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研究所的前身是湖北省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中医药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所长分别是赵敬华、王平。一九九七年新的湖北民族学院成立后,为重视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 科研产品的研究开发,学院于一九九九年七月正式批准成立该所,直属学院管理,由张永高 副院长任名誉所长,中医系主任赵敬华任所长,袁德培任副所长(主持所行政工作)。现所长为袁德培教授。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恩施
自治州,自治州的地理、地形、土壤、气候为各种类型药用植物提供了极好的生长条件,据调查统计,恩施州有药用植物186科、854属、2088种,约占全国已发现的中药材种类的46%,收购品种282个,占全国中药材收购品种的40%左右, 特别是
板桥党参该所拟依从新药、新产品的开发、饮片加工、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争取近期内取得较大突破,希望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洽谈合作开发的项目,为恩施州的经济腾飞作出较大贡献。
医学实验中心
医学实验中心成立于1986年,下含7个综合实验室,分为基础实验室和临床实验两个教学区。现有专职技术人员21人,高级实验师7人。拥有岛津
高效液相色谱仪、OLYMPUS全自动
显微摄影装置、全自动Hema480型基因扩增仪、英国Bright冰冻切片机、OLYMPUS倒置显微镜、技能多媒体等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00多万元。实验室设置及承担教学任务情况如下:
基础实验教学区:
第一实验室:中药鉴定实验室、制剂学实验室、中草药化学实验室、中医骨伤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
第二实验室: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室
第三实验室: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实验室、实验诊断学实验室
第五实验室:生物学、生物化学、预防医学实验室
第六实验室:手术学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室、护理学实验室
第七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
近年来,医学实验中心主持完成省重点科研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重点科研课题5项;主持完成学院科研课题12项。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各类科研论文共100多篇。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201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