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阳楼记》是明代文学家
袁中道创作的一篇
游记。第一段描写洞庭湖容纳百川的壮美景象,点出洞庭湖的奇特之处。第二段写君山与岳阳楼相辅相匹,并以岳阳楼为观景点多角度地欣赏洞庭湖的胜景。第三段写洞庭湖上风景变幻引起作者的情绪变化,竟然纵情大哭。第四段联想到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官场失意而在庆典上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对照,从而抒发了壮志难酬、孤身天涯的深切悲愁。作者敢哭敢笑,敢于表达自由的性灵,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蔚为风气的时代,正是其可贵之处。全篇感情自然流露,语言不事雕琢,流利洁净,别具一格。
作品原文
游岳阳楼记1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2,当其涸时3,如匹练耳4;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5,九水方奔腾皓淼6,以趋浔阳7;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8。九水始若屏息裣衽9,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10,隘不能受11,始漫衍为青草12,为赤沙13,为云梦14,澄鲜宇宙15,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16。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17,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18,如一雀尾垆19,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20,洞庭得水最多21,故直以千里一壑22,粘天沃日为奇23。此楼得水稍诎24,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25,以文其陋26。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27,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28。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29,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30。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31,湖水汩汩有声32。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33。日暮,炮车云生34,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35,愀然以悲36,泫然不能自已也37。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38,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39,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40,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41,子京增堞籍兵42,慰死犒生,边垂以安43,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44。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45,入为名谏议46,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47;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48,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49,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50,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51,寒雁一影,飘零天末52,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岳阳楼:“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洞庭湖畔,矗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上,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相传岳阳楼始为三国吴将
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北宋
庆历五年(1045),
滕子京守巴陵时重修,并请
范仲淹撰《
岳阳楼记》,名声益大。
2.洞庭:即
洞庭湖。在湖南北部,北连长江,南接
湘江、
资江、
沅江、
澧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湘妃庙纪略》云:“洞庭盖神仙洞府之意。”洞波浩渺,港汊纵横,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湖中湖畔名胜古迹甚多,为游览胜地。沅(yuán):即沅江,在湖南省西部,上游称
清水江。源出贵州省
云雾山,自湖南省洪江市以下始称沅江,到汉寿县入洞庭湖。湘:即湘江,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
灵川县东
海洋山,流到湖南省
湘阴县入洞庭湖。九水:宋代学者认为汇入洞庭湖的水流有九条,因称九水(或九江)。委:积聚,汇集。
3.涸(hé):干枯。
4.练:洁白的熟绢。
7.趋:奔向。
浔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9.
屏息裣衽(bǐng xī liǎn rèn):惊恐畏惧的样子。屏息,不敢呼吸。裣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一作“敛衽”。
10.向来:从前,原来。坎窦(dòu):地洞,洼地。
11.隘(ài):浅狭。
12.
漫衍:泛滥。青草:湖名。又名巴丘湖,为湘江所汇。在洞庭湖南,有沙洲相隔,水涨时与洞庭湖相连通。
13.赤沙:湖名。又称赤亭湖。在湖南省华容县南。夏秋水涨时,与洞庭湖相连通。
17.吞吐之变态: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
18.
君山:一名湘山,亦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由大小七十二峰组成,山上古迹有二妃墓、柳毅井、秦始皇封山印等。
19.垆(lú):旧时酒店放置酒坛的土墩。
20.酒香、朗吟:二亭名。
酒香亭在君山轩辕台附近的竹林中。
朗吟亭在君山崇胜寺左侧。
21.得水最多:看到的水面最宽阔。
22.壑(hè):坑谷,深沟。
23.粘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
沃日:冲荡日头。形容波浪大。沃,浸泡。
24.诎(qū):同“屈”,弯曲。这里指窄小。
25.政须:正好需要。政,同“正”。妖蒨(qiàn):妩媚,鲜艳。
26.文:文饰,装饰。
27.屯蓄:包容。
28.妍(yán):美丽。
29.小舫(fǎng):小船。
30.鹅溪练:通称
鹅溪绢,为四川省盐亭县西北鹅溪所产的名绢。唐代用作贡品,宋人书画作为珍贵的材料。
33.雄快:豪爽痛快。
34.炮车云生:云若炮车形生起,主大风。
炮车云,砧状积雨云。
35.箸(zhù):筷子。
36.愀(qiǎo)然:忧愁貌。
37.泫(xuàn)然:流泪貌。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38.“昔滕子京”句:滕宗谅,字子京。洛阳(今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中进士。庆历二年(1042),滕子京在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率军民积极抗击
西夏入侵。范仲淹知其才,荐他充任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招付使兼知
庆州(辖境在今甘肃庆阳、合水、华池一带)。次年,滕子京调京任职,朝臣
郑戬、梁坚告发他在泾州滥用官府钱财十六万贯。其实,所谓十六万贯钱是诸军月供给费,用在犒劳羌族首领及将士的费用只有三千贯。庆历四年(1044),滕子京降官至
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又改贬
岳州(时又称巴陵郡,即今湖南省岳阳市)。
39.“宾僚”句:据南宋
周辉《
清波杂志》载:“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其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
合乐,礼仪用的一种音乐。
40.“范公”句:范仲淹《岳阳楼记》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
41.定州之役:定州,当作“定川”,即定川砦,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西夏进犯定川砦时,守将
葛怀敏战败,滕子京募兵救援。
42.增堞(dié)籍兵:《宋史·滕宗谅传》:“葛怀敏军败于定州,诸郡震恐,宗谅顾城中兵少,乃集农民数千戎服乘城,又募勇敢,谍知寇远近及其形势,檄报旁郡使为备。会范仲淹自环庆引蕃汉兵来援,时天阴晦十余日,人情忧沮,宗谅乃大设牛酒迎犒士卒;又籍定州战没者于佛寺祭酹之,厚抚其孥,使各得所,于是边民稍安。”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一作“谍”,侦察敌情。籍,登记造册。
44.“文法吏”句:执掌法律的官员用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弹劾滕子京。
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
45.第:但,只。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十五岁以上)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46.
谏议:谏议大夫,执掌侍从规谏。滕子京曾任左司谏,有谏疏二十余篇。范仲淹《滕子京墓志铭》赞曰:“抗职谏曹,辩论弗摧;主略边方,智谋横来。”
47.稍稍:渐渐。
48.报政最矣:谓报效国家可以竭尽才干。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时以“最”为上,报政最是评定政绩优异。
49.
毛锥子:《新五代史·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弘肇默然。”后因指毛笔。这里借指科举应试。
50.玄鬓已皤(pó):黑发已经变白。玄,黑色。皤,白色。
52.天末:天边。
白话译文
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的会合处,在它的枯水季节,如同一匹白绢。等到春夏之间,九条河流涨水然后这里才形成湖泊。但是九条河流涨水的时候,长江也正发大水。九条河流奔腾浩荡,直奔浔阳;而长江之水,波浪如同卷起的白雪,声音如同轰鸣的雷电,仿佛从九天之上飞流直下。竭尽那九条河流正在涨潮的势头,也不足以抵挡长江向旁边流溢的浪涛。九条河流只得像人那样屏住气息,整理衣襟,不敢与长江争雄。九条河流越是退让,长江越是前进,以前的低洼之地不能容纳这么多的水,泛滥成为青草湖、赤沙湖、云梦泽。这八九百里的水面使宇宙澄清,使天地摇动。而岳阳楼屹立于长江和湖泊交叉汇合之处,早晚都能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就是岳阳楼奇特的风景。
岳阳楼的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垆,劈开水面,山上树木清晰可数。从君山酒香亭、朗吟亭上远望洞庭湖,能看到的水面最宽阔,所以一直以千里一湖、接天浸日的辽阔而成为奇观。岳阳楼上能看到的水面稍窄,前面看见的是北岸,正需要君山的鲜艳来装饰北岸的简陋。况且长江和洞庭湖在此汇合,如果没有一座山来包容,尽是一望无际的洪流,又有什么情致呢?所以岳阳楼的景观,有了水才壮阔,有了山才美丽。
游岳阳楼的那一天风清日暖,湖面比熨过的衣物还要平展,上面经常有小船来往,好像蝇头细字写在鹅溪产的白绢上。拿来酒肴一同享用,意趣闲静平和。中午湖面上的风逐渐大起来,湖水发出汩汨的声音。千百只船结成阵式一起驶来,场景壮丽让人痛快。傍晚时分,砧状积雨云从天边涌来,猛烈的风大肆吹起,湖中波浪奔腾,像雪山一样冲击奔涌,震动了城郭。我开始四面眺望惨淡的景色,放下筷子站起身来,面露忧愁之色,心中顿感悲戚,伤心地流出眼泪,不能克制住自己。
从前滕子京从庆州太守谪守这里,心情忧郁,志向不能伸展,于是加高城楼建成岳阳楼。楼建成以后,幕僚请求用大合乐来举行落成的典礼。滕子京说:“简直需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痛快!”范仲淹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话,大概是有针对地说的吧?定州之战,滕子京增高城墙,招募士卒,告慰死者,犒劳生者,边疆因此而安定,但是当政者却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给他定罪。朝廷如此用人,的确不能不使人心中产生愤慨。只是滕子京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内是出名的谏官,在朝廷之外是有名的将帅,自己的才能可以得到施展;并且还有范仲淹先生作为知己,不久政绩就被评为优异,还有什么值得哭的呢?至于像我这样的人,常常被文章写作所困,一晃就是四十多年,不能为国家出一点力,黑色的鬓发已经变白,雄心壮志已经逐渐消逝。近来又遇上朋友兄弟相继去世的变故,感觉像一只孤单的寒雁,在天边漂泊,这才是真的值得哭,真值得哭啊!
创作背景
袁中道四十岁以前,主攻举子业,却屡困科场: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五岁赴乡试,落选;二十八岁应湖广乡试,不中;到三十四岁时,参加顺天府乡试,方中举;三十八岁时,赴京应礼部会试,又落第;四十一岁在京应礼部会试,再次落选。仕途不顺使袁中道心中郁结着深深的不平之气,因此他前期的主要活动就是随兄同游论学,结交天下朋友,豪饮享乐并纵情山水。在经历了屡试不中之后,袁中道的内心渴求已渐渐趋于冷淡。又由于两位兄长
袁宗道、
袁宏道相继离世,尤其是袁宏道的不幸病故,令他悲痛欲绝。在遭受了诸多变故之后,袁中道晚年酷爱山水之情反而超过以往,但却是另一番心境。他欲移情自然,忘却尘世悲苦,因此后期的山水情怀中含有怡情、超脱又归于冷寂的韵味。
万历三十九年(1611)春天,袁中道泛舟洞庭湖,随后登上岳阳楼,只见水天相接,群峰环绕,樯帆点点。这湖光山色,触发起他的身世之感,于是写下了这篇游记。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自从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应滕子京的请求作了《岳阳楼记》,后代文人到此便不敢轻易动笔,常常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叹。袁中道写《游岳阳楼记》,只好尽量避过前人已有的笔墨,另寻可以驰骋自己才思的新径。
作者在开篇就明确点出枯水季节的洞庭湖并不怎样宏伟,不过像一匹绸缎而已。这确实有点煞风景,但是有了散文的写实性和知识性趣味。然后,作者改变描写角度,不再重复渲染洞庭湖的四时景色,而是重点展示洞庭湖容纳百川的气概,并以“九水始若屏息裣衽,而不敢与之争”作为长江的陪衬,突出写长江从天而降、咄咄逼进的气势,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洞庭的壮美。作者极写江湖交会的壮观景象。“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个字,可以使读者联想到“湖水方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
登岳阳楼》),以及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对洞庭湖、青草湖的咏歌。
接着,作者又写君山与岳阳楼相辅相匹,指点读者用画家经营布置的结构眼光,多角度地欣赏此地胜景。第一段结尾说“此其所以奇也”,作者便继续分析,准确回答了造成如此盛大的水势的原因: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才有了湖的规模;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从而使水面扩大,才有“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的景象;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作者由此得出结论: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散文的描绘,功力在于有具体的时间气候(“风日清和”),有特殊的船只(“小舫”),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如蝇头细字”)。除了用流畅的笔调描写洞庭湖变幻莫测的优美景致之外,此文还细致地刻画了作者情因景移的心理变化过程:起先是“风日清和,湖平于熨……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亦甚雄快”,后来风云变幻“湖浪奔腾,雪山汹涌……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从这里开始,作者要表现的重点,已经不是洞庭湖的特点,而是自己的感兴了。面对外界风景的幻变,他竟然能够纵情大哭,这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确实出人意料。这不仅证明他放任性情,而且还放纵性灵。
也正因此时心境的改变,让作者想起了被贬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曾在庆典时意欲大哭,从而产生了不尽的感慨。他始终认为滕子京不当哭,因为他此时已是朝廷出名的谏官,在地方也是有名的将帅,而且还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作为知心好友;同时他到巴陵后政绩斐然,不久即可提拔回朝任职,“有何可哭?”然而比照自己,年过四十,头发已白,至今还未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又加之遭逢兄长病故,致使今日孤身天涯、寒雁一影,这才是真正值得大哭一场的。所以,此时他的哭,既是在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在为个人的政治命运与不幸遭遇而哭。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特质,充分体现出了他“独抒性灵”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者站在落寞文人的角度阐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为自己的功业难成、玄鬓已皤而愀然兴悲,反映了忧患意识与身世之感的交织,与范仲淹的胸怀韬略事业有成相比,自然别有一番意味。袁中道的经历、地位与屡经征戍之苦、宦途险恶的范仲淹不同,胸襟也无法比拟,他所有的只是一介寒士落魄之感。不过,这悲凉虽是微末,却是一点真情,所以,也还是有其动人之处。虽然是描写同一对象和议论同一主题,但由于作者注意把握自己的个性,所以文章的描写和议论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感受。
名家点评
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家
吴调公等《公安三袁选集》:这是一篇游览名楼的杂记文。首段意境广阔,由全景而特写,点出岳阳楼的位置和景观。次段写凭楼所见,着力于君山的奇美。三、四两段触景生情,追古抚今,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身遭厄运的感慨。全文气势磅礴,感情浓重。
作者简介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南京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以“
公安派”著称。论诗文“以发抒性灵为主”,反对摹拟,崇尚自然。其诗作袁宏道誉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五绝尤出色。其游记亦写得清峭有致。有《珂雪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