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浩,1957年9月生,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
包虫病防诊治与
肝移植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现任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名誉主任、
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包虫病学会副主席、新疆医院协会会长等。
人物经历
2008年8月30日至2017年11月3日,任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副厅长级)。
2015年1月,任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兼职副主席。
2016年1月20日,当选法国国家外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学术论文
以第一或
通讯作者发表
学术论文共计800余篇,其中
SCI论文271篇和
中文核心期刊609篇;单篇最高
影响因子21.3分和最高引用393次。
专利专著
拥有国家
发明专利11项,包虫病诊断试剂盒国家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1个。
拥有
人民卫生出版社《包虫病学》,《
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科学出版社中英文《
包虫病图谱》,以及中俄文《包虫病防诊治教程》等专著8部。
承担项目
主持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
863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教育部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地方病(包虫病)和
普外科建设项目等共计20余项。
科研成果奖励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际包虫病学会突出贡献奖、
何梁何利奖科技进步奖、首届
全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奖、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一等及二等奖等,共计20余项。
所获荣誉
2024年9月16日,美国
斯坦福大学和
爱思唯尔发布第七版《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4榜单》,温浩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研究方向
人物事迹
潜心求学,服务边疆。1983年,温浩刚从新疆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专攻包虫病,立志再度求学深造,考取新疆医学院普外专业
硕士研究生,师从国际包虫病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姚秉礼,开启了包虫病诊断与药物治疗求索之路。1988年,以优异成绩完成硕士学业。1989年,英国知名包虫病专家、
欧共体项目的负责人Craig教授和恩师
姚秉礼全力推荐温浩赴英国研修,在英国
利物浦大学热带病学院学习包虫病研究最前沿理论和实验技能。1994年秋,申报成功获得到世界首例肝移植治疗包虫病的医学中心——法兰西孔泰大学医药学院消化血管外科及肝移植中心做博士后研究的良机,师从Vuitton和Mantion教授及欧洲肝脏外科之父Bismuth先生,先后受聘为
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
法国贝藏松医药学院和
英国萨尔福德大学生命科学系
客座教授。
温浩将基础研究与临床防诊治相结合,成为探索包虫病转化医学的实干家,成功实施了国际首例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和国内首例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国内外率先研制出包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建立起的包虫病“现场流调——培训示范——属地诊治一体化模式”受到国际认可,带领他的团队建立并拓展了肝胆包虫外科新技术平台,搭建起的集包虫病基础研究、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包虫病防诊治综合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包虫病综合防治中心之一。
满腔热忱,心系病患。1995年,温浩完成了在英国、法国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自2000年起,温浩率先在新疆建立了包虫病研究小组,培养出了新疆第一批高素质的包虫病专科科研人才。温浩和他的团队在新疆实现了诸多移植“零”的突破。获得2项国内移植首例,即肝泡型包虫(虫癌)经典肝移植和胆管癌自体肝移植。坚守在包虫病防诊治工作一线38年,温浩带领团队通过不懈努力,使新疆及西部包虫病高发区防诊治工作发生了巨变。他参编2002、2010和2020年版世卫组织两型包虫病的诊断治疗指南和术语学专家共识;他主持制定了我国包虫病诊断、药物与手术方案及疗效评价行业标准,主导建立了国家
转移支付包虫病定点医院的管理文件,并按行规指导有效运行。
先后50余次带领医疗志愿者团队走遍新疆地州县医疗机构,远赴
四川、
青海、
西藏、
甘肃、
内蒙古、
宁夏包虫病高发且偏远地区,进行“属地培训、现场示教、互助实践”及外科技术培训和手术示范。经治包虫病逾数万例,义诊、免费手术和药物治疗过万例。遇到贫困的包虫病人,带头捐款、免费治疗,解除病痛。率志愿者每到一地都开设包虫病防治知识的技术培训或科普讲座,提升了高发区医院,属地领导和各族百姓的知病防病抗病的能力。
刻苦钻研,勇攀高峰。1996年—1998年间,在各方关心和支持下,带领研究生先后建成5个实验室和1个基地,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和留学人员科研基金2项、卫生部优秀青年基金1项、自治区攻关项目4项、自治区高技术创新群体项目1项、包虫病免疫药研和器官移植成组配套赴英法项目2项;并获英国威尔卡姆基金的包虫病诊断和药物治疗,英国皇家协会中英合作发展,中英包虫病终末宿主诊断、大动物实验等国际合作项目,为培养科技青年骨干,尤其是多民族临床科学工作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带领团队使包虫病根治性手术跨入国际前沿。针对泡型和囊型包虫病再手术率高、并发症高、复发率高和根治率低的世界难题,确定了根治性病灶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药物是重要的辅治手段,肝移植是挽救终末期患者最后选择的治疗原则。2010年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施AE患者的自体肝移植,缓解了供肝匮乏和终身免疫药的副作用及经济负担。已完成全球最大的单中心自体肝移植例数114例,约占全球病例的1/3,临床治愈率达92.1%,患者无病灶生存率为98.3%,实现了术中零死亡,最长生存期逾10年,其疗效显著优于欧美。
率先提出了肝囊型包虫病的根治、准根治和改良术式新理念和培训计划,指导完成了包虫病手术1.1万例,主刀2500余例,建立了外囊完整剥除、外囊次全切除、改良内囊摘除和肝切除等手术规范和专家共识。
温浩不仅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还肩负着临床医疗、教学等繁重的任务。他尤其注重少数民族高学历人才的培养,经他指导的博士后人员12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32名,其中三分之一是维吾尔和
哈萨克族,部分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分别考取武汉华中科技大、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他指导的博士或博士后均获得“学生素质高,科研能力强,医德医风好”的评价。作为博士生导师和国家留学成组配套项目负责人,他利用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合作关系,输送了15名青年科研人员出国研修,为20多名优秀者创造了出国深造机会。2004年,温浩继续担任法国贝藏松医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Salford大学客座教授,从事讲学和科研合作活动,在自治区包虫病重点实验室,指导来自瑞典的本科生、英法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包虫病课题研究,还承担并完成编著了《亚洲包虫病》、主编了《
实用包虫病学》等专著。
狠抓管理,人才强院。担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期间,和党委一班人进行深入调研,明确提出了医院的发展定位和“二次创业”的思路,瞄准世界先进医学水平,与世界知名医疗机构展开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合作。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医院先后与
哈佛大学国际医学中心成立了心血管、肿瘤及大动物实验3个合作中心,与法兰西孔泰大学中心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中亚地区显微外科培训中心、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先后在医院挂牌。他倡议成立了一附院留学生/博士生研究会,进而在自治区统战部关注支持下,在西部省、自治区率先成立新疆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为留学归疆学子筑巢引才。与领导班子共同确立了传承老一辈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援疆创业者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把“一切为了各族人民健康”作为办院宗旨,始终秉持“文化建院、人才强院、依法治院、科教兴院”的建院方针,构建了以“大爱无疆、大医精诚”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在温浩领导下,医院临床医学学科ESI进入世界前1%,实现新疆高校“零”的突破;在国内万所医院排序中跨入百强名列第67,科技影响力排序第55,医院信息化排序第19,西北专科总影响力排名第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申建
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标志,率领团队继续着他攀登新高峰的梦想。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厅和新疆医科大学大力支持下,2010年在一附院新疆重大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历经7年建成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首届主任,温浩带领团队在科技厅行业主导下,举新疆医科大学之力,立足新疆、辐射中亚,围绕中亚高发病感染性疾病(包虫病、肺结核)、肿瘤类疾病(食管癌、宫颈癌)和代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三类6种主干疾病在“成因与致病机制”“分子诊断与预警预测”“防治新技术与应用”3个方向上探索求进。通过组成24个PI研究团队,协同创新加速转化,已初步实现“创新研究和人才培育高地”的预期目标,在3年建设的中期考核评中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