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谚曰“勤习武,练小手,豪气冲云天”。
拳种介绍
温水小手拳,又称王(汪)家教、偷袭拳(源于峨眉罗门小手拳,相传逾四百多年历史)。上世纪初,四川璧山人氏王照清教武传袭于温水,历经几代人演练、创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武术门派拳种“自门武学——温水小手拳。”
技击精要
小手拳即可以一人练习,又可以两人同时进行对练,套路动作朴实节段,各套动作具有不同的风格,适合不同年龄特征的人修练,拳法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其拳含正气;正乃正气,气乃气度,拳藏刚柔;刚为刚烈,柔为柔巧,小手拳精神六字诀;正直、正义、正气,体现了“
以德为先,以武修身,伸张正义,精忠报国”的自门武学宗旨。其动作朴实简洁,发力刚柔,多剁(震)脚动作,讲究有力迎面上,无力走两边,以防为攻。
小手拳流派
温水小手拳以其
朴实,
简洁,动作
灵巧多变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
温水小手拳由以三代传人
丁华文,张金才,何庆辉,赵兴能,何跃远等,第四代传人
丁刚等为武术拳种代表人。
温水小手拳为中华武术拳种之一,历经百年传承发展,有几个分支流传;
一,以王照清、王宗泽、王福贵为代表的传统小手拳;
二,以张宗林、张金才为代表的张氏小手拳;
三,以丁华文、丁刚为代表的温水小手拳新架;
其中尤以
温水小手拳新架最深名人最广。温水小手拳历史悠久,历经数代传人刻苦钻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发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西南地区武术界影响很大。
代表人物
·创始人;王照清“绰号“铁驼背”,清光绪21年(1895年)生,四川璧山人,少年习武,师承峨眉罗门小手拳武术名家陈松林;民国23年(1934年)教武行医于贵州温水场(今习水县温水镇),自门武学以武医结合,救死扶伤的宗旨而深入民心,传练之人,冉冉不绝。
金炎权,民国16年生,四川合江人,师承王照清,于民国37年参加四川省国术馆国术竞赛大会荣获金章。
王树荣,绰号“钯手王”,贵州习水人,师承王照清,于1958年参加遵义市武术表演交流大会荣获三等奖。
张金才(1956-),第三代习水张氏小手拳掌门人,从小随父张宗林习武学医,刻苦钻研,自成一体,现任习水东皇镇卫生院院长.中国散手道协会副主席,黑带八段。
丁华文(1949-),大专文化,中共
党员,世界著名
武术家,黑带八段。现任遵义市温水武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武道联盟总会贵州分部名誉主席。曾多次在国内外武术比赛中荣获金、银、铜牌四十余枚,金杯三座。
丁刚(1974-),字浩,名鑫,当代武术名家,武术散打七段。现任国际武术散手道联盟贵州分部副主席,习水八极拳-散打培训中心主任、总教练,温水武术协会小手拳培训基地总教练。是第一个把温水小手拳载入中华武术史册的自门传人。其事迹被载入“中华武术、武当、武道、武魂《杂志》,
当代武林名家大典,
中国当代武林人物志”等大型辞书。
武学宗旨
温水小手拳在其长期发展和流传过程中,在保留传统共性的同时,由于传播范围较广,各地门人都在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或朴实遒劲,或细腻顺达,或粗犷剽悍等,都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朝着哪一种方向发展,均无脱离小手拳原有本质,这种共性的存在,既是继承又是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才能从历史发展的痕迹中找到不足,找到出路,弘扬小手拳六字诀精神,增强爱国
民族气节。
小手拳精神
基本套路新架
初级套路;三战锤(三调身),六合肘,八式锤 ;
中级套路;敞手锤,武当锤,总择锤 ;
高级套路;反封锤,黑虎投堂,将军挂印,风车手;
对练套路;扣打,盖打,溜打;
器械套路;关公大刀,连环刀,追风刀,金刚苗刀,连环剑,穿云剑,连环棍,短棍,板凳拳。
功法辅助;滚竹沙筒,插谷功,打千层纸、沙袋,靠臂功,石锁功,铁拳功,钯手功,倒地功等 。
基本手型;拳,掌,勾,爪,指,标指,凤眼锤。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半马步,虚步,歇步,独立步,跳步,偷步,垫步,开立步。
基本肘法;肌肘,倒肘,偷肘,开肘,盘肘,插肘。
基本膝法;顶膝,侧膝
基本腿法;弹踢,勾踢,铲踢,侧踹
散手单式;标指,扫锤,背锤,载锤,奥锤,风车手。
三战锤歌诀
1.推开门户震脚式 2.磨盘旋转走两边 3.二郎担山十字手
4.弯弓射月力千斤 5.进步格挡奥锤击 6.撤步防守边锤打
7.将军上阵迎面击 8.指东打西翻背锤 9.卧虎探羊寒鸡式
10.引手肘击扫落叶 11.猛虎下山双推手 12.顺手牵羊边步叉
13.回头望月垫步打 14.拉弓收式门户关
非物质遗产
2014年11月4日,省文化厅将习水县温水“小手拳”列入第四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最终确定将其列入第四批省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