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尔泰山群
1972年命名的岩石地层名称
渣尔泰山群是1972年内蒙古地质局区测一队命名的岩石地层名称。建群地点为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前旗之间渣尔泰山一带。
沿革
建群前,1934年孙健初曾称之为“五台系”及“石炭—二叠系”;1955年李毓英等称之为“白云鄂博系”。1972年内蒙古区测一队建渣尔泰群,划分五组、十一段,认为可与滹沱群对比;《内蒙古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将该群改称渣尔泰山群,归属“震旦亚界”,并将原划分的五个组由下而上命名为书记沟组、增隆昌组、阿古鲁沟组、刘洪湾组和白音布拉沟组;1984年内蒙古地矿局105地质队与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合作研究,认为渣尔泰山群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介于2300~2400Ma至1380~1490Ma之间,刘洪湾组第二岩段以下地层属五台群,渣尔泰山群划分为四个组,并认为该群与白云鄂博群为同时异相产物,归入中元古界长城系。1989年、1992年王楫等再次提出渣尔泰山群四分的意见,并认为刘洪湾组第二岩段以上岩层为韧性剪切和多期变形的产物、被推覆到刘洪湾组之上,时代应属新太古代,渣尔泰山群与白云鄂博群形成于同时代的不同构造环境。
特征
为遭受绿片岩相温度、压力变质和多期构造变形的陆相至浅海相地层,由向上变细再变粗的碎屑岩、页岩、碳酸盐岩所组成,在渣尔泰山总厚>3000m。与下伏新太古代岩群为不整合接触,其上,估计为什那干群所不整合覆盖。当前,渣尔泰山群分为四个组。由下而上分述如下:书记沟组(ShujigouFm):命名剖面位于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书记沟。主要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砂砾岩、砂岩、石英岩及粉砂岩、板岩,中部夹有变质玄武岩、安山岩。厚度约1000m。不整合于新太古代岩层之上。增隆昌组(Zenglongchang Fm):命名剖面位于乌拉特前旗增隆昌一带,上部为含叠层石的碳酸盐台地相白云质灰岩,硅质条带结晶灰岩。含叠层石Gruneria f., Omachtenia f., Eucapsiphora f., Xiayingella f., Scopulimorpha f., Kussiella f., Conophyton ocularoideum等和微古植物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中部炭质、泥质板岩,含砂质微晶灰岩;下部为滨岸相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灰色粉砂质板岩。共厚约280m。与下伏书记沟组呈整合接触。阿古鲁沟组(Agulugou Fm):建组地点位于渣尔泰山西北侧,命名剖面为书记沟剖面第1~19层。主要岩石均含炭质,下部为暗灰色板岩;中部灰色、深灰色微晶灰岩夹板岩、泥质白云岩;上部为暗灰色板岩夹砂质结晶灰岩。上部含叠层石 Conophyton f., Conistratifera f., Scopulimorpha f.,等;炭质板岩中有Quadratimorpha simplicis, Stictosphaeridium formosum, Pseudozonosphaera sinica, 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等微古植物化石。全组厚1520m。与下伏增隆昌组为整合关系。刘洪湾组(Liuhongwan Fm):建于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刘洪湾、石龙湾一带。主要岩石为滨海相中—薄层状浅色细粒石英岩,夹含砾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等。与下伏阿古鲁沟组为整合接触,除第四系外,未见直接的上覆地层。本组可见厚度300~500m。渣尔泰山群广泛分布在固阳至狼山一带,东西延伸达300km。自渣尔泰山向东西两侧,地层厚度及岩性均有较大变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20:03
目录
概述
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