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陵,位于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清西陵内,是
雍正皇帝的陵墓,建于清雍正八年至清乾隆元年(1730—1736年),占地面积8.47公顷,是清西陵中的第一陵,内葬雍正皇帝、
孝敬宪皇后、
敦肃皇贵妃。
历史沿革
清乾隆元年(1736年),清泰陵竣工。
清
乾隆二年(1737年),雍正皇帝葬于清泰陵。同年,圣徳神功碑楼立碑。
清乾隆六年(1741年),圣徳神功碑楼竣工。
清乾隆七年(1742年),圣徳神功碑楼满、汉两种文字全部镌刻完毕。
清乾隆十三年(1747年),乾隆皇帝从礼制和孝道的考虑,在七孔桥北添置五对石像生。
1980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清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同年4月8日,正式发掘清泰陵地宫。
2003年9月7日,火焰牌楼上的石质蹲龙四座、火焰宝珠一座被盗。
建筑格局
清泰陵以永宁山为祖山,蜘蛛山为案山,元宝山为朝山,建筑从南到北依次是:火焰牌楼、五孔桥、石牌坊三座、大红门、俱服殿、圣徳神功碑楼、七孔桥、
石像生、龙凤门、三孔桥、三路三孔桥、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二柱门、
石五供、方城、
明楼、
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神道碑亭左是
神厨库,库内建神厨、南北神库、省牲斤,神厨库南墙外有井亭一座。
清泰陵的建筑布局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坐北朝南。地宫坐落在
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等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尺度、体量、色彩、手法进行了配置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素的展开并不断深化。
主要建筑
火焰牌楼
火焰牌楼规制为三门四柱,高六米有余,柱身饰有云板。两柱间用大小石额枋连接。三间的大石额上铆接石雕三个须弥座火焰珠,每个火焰珠重达3吨。在清代帝王陵寝中这是唯一的一座。
三架石牌坊
三架石牌坊既属于清泰陵,又是整个
清西陵威严肃穆形象的象征。其中一架居中面南,两架稍后,分朝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构成一个宽敞的方形广场。这种格局在中国现存帝王陵墓中是少有的。三架石牌坊大小相等,建筑形式相同,每架高12.75米,宽31.85米,均为五间六柱十一楼的形式。全部以青白石料雕成,采用仿木结构的手法,不用铁活,构件之间采用卯榫对接形式,并仿木构建筑雕刻楼脊、瓦垄、勾滴、斗拱、额枋、雀替等,楼顶为最高等级的庑殿顶式。坊身高浮雕的龙、凤、狮、麒麟和浅浮雕花草、龙凤等图案相结合,造型生动,雕技精湛。
大红门
大红门是清泰陵的门户,也是清西陵的总门户。建筑形式为单檐庑殿顶,面阔34.8米,进深11.35米,高13.3米。整座门系砖石垒砌,油灰灌浆,异常坚固。顶覆黄色琉璃瓦,周身红色,3个拱式门洞,3对合扇门板,每扇门板高4.5米,宽2.3米,各扇门钉为封泡铜圆帽钉,横竖各9行,共81个。大红门前有
獬豸一对,通高3.15米,基座长2.2米,宽1.57米,高1.57米,意在避邪并以其忠直勇猛而护卫着帝后的陵寝。
具服殿
具服殿又名更衣殿,位于神道东侧,坐东朝西,独立成院,院内有正殿,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盖顶。是皇帝祭祀前更衣之处,也是清代帝王陵寝中仅存的一处。
圣徳神功碑楼
圣徳神功碑楼坐于神路正中,建筑形式为四面辟门,重檐九脊歇山顶,黄琉璃瓦。楼内中间有一对高大的
赑屃驮着石碑,碑高13.2米,宽2.25米,厚0.6米,碑身阴刻满、汉两种文字颂扬雍正皇帝的功德。
七孔桥
七孔桥是清西陵中较大的一座桥,也是清代帝王陵寝中现存较长的石桥,总长107米。
石像生
石像生作为陵寝建筑组群的一部分,其配置并无定制。在修建清泰陵时,因为风水的原因而未设置。清乾隆十三年(1747年),乾隆皇帝从礼制和孝道的考虑,在清泰陵七孔桥北添置五对石像生,分别是狮子、大象、骏马和文臣武将。
龙凤门
龙凤门位于石象生之北,神道正中,其建筑形式为:三门、六柱、三楼、四壁。柱子用青白石雕成,柱顶雕有异兽
望天吼。门楼顶脊、兽吻、瓦垄、勾滴、斗拱、梁枋等均为彩色琉璃件组成。四壁正面中心各嵌琉璃盘龙一条,背面各嵌琉璃鸳鸯、荷花,象征帝后共穴,永远和好。
神道碑亭
神道碑亭又称小碑楼,是放置皇帝谥号碑的建筑。重檐歇山式,黄琉璃瓦覆顶,四面辟门。楼内竖赑屃驮一石碑,碑面镌刻着皇帝的谥号和徽号。
隆恩门
隆恩门是进入陵寝宫殿区的门户,为整座陵寝引导建筑的结束处与主体建筑的开始处。面阔5间,进深2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中间一门门楣之上悬挂“隆恩门”匾额。
隆恩殿
隆恩殿又称享殿,是陵寝中较为重要的殿宇之一,为陵寝祭祀的主要场所。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忌辰五大祭,每月朔、望两小祭都在这里举行。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下檐重昂,上檐单翘。明柱沥粉贴金包裹,殿顶有旋子彩画,梁枋上装饰金线大点金,枋心彩画是“江山一统”和“普照乾坤”。
石五供
明楼宝顶前,设有石祭台一座,是皇太后、皇后及妃嫔、公主等皇族女眷祭祀的地方。祭台分上、下两个部分构制而成,上有香炉一樽居中,两侧中各有花瓶、蜡台分列,共计三种五样供品,均为用青白石雕成,故又名“石五供”。下为供座,系由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宽6.43米,厚1.66米,高1.47米。
方城、明楼
方城是指明楼下面的方形城台,呈正方形,长、宽各20.55米,高15.4米,台面东、西、南三面边沿上砌成锯齿状的垛口,北面砌女儿墙。
明楼又称庙号碑楼,建在方城顶上,为整座陵寝建筑的至高点,重檐歇山顶。楼内树圣号碑,以朱漆涂碑,碑基为须弥座,游龙浮雕,施有五彩,碑身以朱砂涂面,碑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世宗宪皇帝之陵”字样。
宝城
宝顶外周旋绕的城墙称为宝城,宝城内上部为宝顶,面积为3600多平方米;下部为地宫,地宫内除埋葬着雍正皇帝外,还附葬着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
神厨库
神厨库位于陵前左侧,独立成院。院内有东房,称为神厨,面阔5间,进深2间,黄琉璃瓦悬山式顶,是祭祀时制作供品的地方。神厨前有南、北房两座称为神库,均面阔3间,进深2间,黄琉璃瓦悬山式顶,是专门存储原料和放置供品的库房。神厨南侧有省牲厅一座,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顶,是专供礼部屠户杀牛宰羊的地方。
历史文化
碑文
圣德神功碑碑文
鸿惟我圣祖仁皇帝,统承三圣之模烈,奠万方,抚临天下六十有一年,实兼开创与守成之事。……于时为春,在人日仁。尊严之气,物之凝闭。于时为秋,在人日义。挑地圣皇,是则是效。雨露雷霆,罔非至教。徳厚于地,智崇如天。仪我后昆,亿万斯年。
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孝子嗣皇帝弘历敬述
相关人物
清世宗雍正皇帝名
胤禛,爱新觉罗氏(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于紫禁城。清圣祖
康熙皇帝第四子,母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过度死于
圆明园。卒谥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泰陵。
孝敬宪皇后
清世宗孝敬宪皇后
乌拉纳喇氏(?—1731年),管步军统领事内大臣
费扬古之女。世宗为皇子时之嫡福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长子
弘晖。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立为皇后。雍正九年(1731年)卒,年50余岁,上谥为孝敬皇后。高宗弘历继位,加谥,祔太庙。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合葬清西陵之泰陵。嘉庆四年(1799年)、二十五年(1820年)两次加谥,为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敦肃皇贵妃(?—1725年12月27日),年氏,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帝皇贵妃。康熙朝致休湖广巡抚、后雍正朝太傅、一等公
年遐龄之女。其兄为雍正朝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后加从一品左都御史
年希尧(长兄); 原授雍正朝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
年羹尧(次兄)。
传说轶事
清泰陵的方城与宝城之间,有一个小院落,叫做“
哑巴院”。“哑巴院”北墙上的琉璃影壁是进入墓穴的隧道口,影壁墙的下面是地宫的封口处。传说按照前代惯例,凡参与修筑墓穴封闭工程的工匠,当皇帝的梓宫(棺椁)入葬后,都需要给皇帝进行殉葬。但清朝已革除了殉葬这种陋习,又怕封闭墓穴的工匠泄露了机密。于是大臣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叫哑巴来完成这最后一道工序。这样在完工之后即使把这些哑巴放出去,他们也泄露不了秘密。于是在陵寝即将竣工时,监工大臣们就把从全国各地选来的哑巴运到工地,让他们来完成封闭墓穴和修筑“月牙城”这地宫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些哑巴们,既不会说话,更不能识文断字,所以这是一个保守机密的好办法。为了稳妥起见,还让这些哑巴们白天休息晚上做工,使他们不分白天黑夜,整天迷迷糊糊的不知干了些什么。完工之后,又把这些哑巴发配到边关服苦役。因为“月牙城”是哑巴们修建的,所以人们又叫它“哑巴院”。在古代建筑中,通常把位于隐蔽位置的建筑部位冠以哑巴的称谓,这个小院子比较隐蔽,所以才称做“哑巴院”。
学术研究
清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远离父祖,另选陵址于直隶易州,第一个在清西陵建陵,泰陵遂成为清西陵中第一陵,首开清西陵。雍正泰陵的营建打破的中国传统子随父葬的制度,因而历来有多种说法。
清雍正五年(1727年)依子随父葬旧制,清世宗命精通堪輿之人在孝陵、景陵附近相度万年吉地,因无可营建之处,未得。又命怡亲王
允祥在遵化境内其他地方踩卜,卜择遵化州九凤朝阳山,吉地破土兴工,却发现穴中之土带有砂石,犯了陵寝营建的大忌。经通晓风水大臣再次详细相度,发现九凤朝阳山吉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认为此地“实不可用”,被雍正果断废弃。清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任命熟谙风水的两江总督
高其倬为选陵大臣,随怡亲王允祥踏勘陵址。见泰宁山横展巨帐,颇有王气,可作“统龙之尊。雍正对诸位大臣说“高其倬所奏太平峪吉地事宜,甚属妥善。”
可是选择这样的陵址,雍正又担心远离父、祖陵墓,恐与祖制不合,于是谕令朝臣会议具奏。善体上意的大臣们通过查阅史籍,引经据典,很快列举了历史上有许多远离祖陵另辟陵区的例子,从夏商到明代,皆有父子分葬情况,而且远的不止千里。大臣们同时还指出“易州地界与遵化州地界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为遥远”,况且“地脉之呈瑞,关乎天运之发祥”,劝雍正择胜而断。在关系到“国家命运兴亡”的重大问题面前,雍正皇帝接受了臣下的意见,把自己的万年吉地定在易州太平峪。
文物价值
清泰陵无论是选址,还是规划布局,都是雍正年间国家繁荣与稳定的写照,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辉煌时代的产物。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清泰陵在内的清西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清泰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清西陵内。
开放时间
旺季(每年4月1日—10月31日)8:00—17:30
淡季(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7:00
门票价格
旺季(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通票:108元/人(包含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永福寺)
下午2:00以后可购买单点门票,泰陵:45元/人
淡季(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通票:80元/人(包含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永福寺)
下午2:00以后可购买单点门票,泰陵:35元/人
交通路线
根据《关于易县清西陵景区旅游巴士运输价格的复批》(保发改价调【2022】910号文件)相关规定文件,2023年1月1日起清西陵景区中巴车将进行收费,收费标准如下:
1、1.2米以下儿童免费;中巴车优惠政策如下:
2、现役军人、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费;
3、60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