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恪
汉语词语
清恪,汉语词汇,拼音是qīng kè,解释是廉洁恭谨。
解释
廉洁恭谨。
出处
《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曹公愍其守志清恪,离羣寡俦。”
《三国志·吴志·是仪胡综传论》:“仪清恪贞素。”
《南史·梁吴平侯景传》:“景居州清恪,有威裁。”
《旧唐书·郑善果传》:“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殉国。”
康熙四十年初春,春节刚过,福建各地已经是桃花盛开,春意浓浓了。这时,新任的巡抚已经到任。巡抚府衙宫灯高挂,鞭炮阵阵。府中大小都在为迎接新来的巡抚而忙碌着。
新巡抚的到来并没有让百姓喜庆多少。在百姓看来,无论谁来做巡抚,他们都会中饱私囊明哲保身,没有一个愿意关心百姓疾苦的。福建丘陵山区众多,耕地稀少。因此,每年都要从外省买来大量的粮食。可是,以前的几任巡抚对这种状况视而不见,听任不法商贾囤积聚奇,牟取暴利,坑害百姓。
新任巡抚走马上任后,他没有沉浸于灯红酒绿,而是走到了百姓之中,首先了解百姓的疾苦。他微服私访,走访了许多村庄县镇。他了解到的问题多如牛毛,可是,最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百姓卖粮难的问题。
回到福州,他立刻召集有关官员,商讨此事:“闽地少粮缺,百姓生活异常贫困。作为一方父母官,必须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大人,深为朝廷命官,你应该考虑国家大事,至于这鸡毛蒜皮之事应该让属下去办理。”部分官员不以为然,他们毫不在乎地说。
“岂有此理!民以食为天。粮食系关民生大事,必须立刻解决!”
不久,新巡抚动用官府银两从山东、湖北以及河南购进一大批大米和小麦。然后在粮食奇缺时低价买出。百姓奔走相告,都说福建来了“好晴天”。
可是,不久,一份奏折传到了京师。康熙帝看后顿时大发雷霆。奏折里写道:福建新任巡抚动用国库银两,倒卖粮食,大发横财……
康熙不大信任,决定派钦差去过问此事。钦差到了福建,经过走访了解,情况根本不是奏折反映的那样。新任巡抚不但没有自己从中捞财,还把自己的许多钱财捐给了苦难的饥民。钦差返回京师,上报给圣上,康熙看后高兴不已,于是,亲手为这位巡抚写下了“清恪”二字。事后,人们才知那新任巡抚名叫张伯行
参考资料
清恪.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0-11-29 19:49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