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是清华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历史
初创期
1926年秋,清华大学生物系正式成立。
1930年夏,建成生物学馆,并正式成立理科研究所生物学部,公开招收研究生。
1935年,系开展论文报告会活动,并成立系内生物学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联合大学成立,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生物系联合组成西南联大生物系。
1946年5月,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结束,生物系在沦陷期间遭受重创。
1952年—198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入其他院校。
新起点
1984年6月,学校领导决定恢复并重建生物系,同年9月,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正式成立。
1987年,生物物理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生物物理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8年,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被批准为博士点。
1999年,设立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生物物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4年—2006年,学院“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三次年检中均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基地。
2005年,获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6年,生物系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新增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9年9月,撤系建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
2010年,完成首批生物学国际学科评估的试点工作。
2011年,成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2012年,生物学一级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
2017年,生物学学科获评A+。
2019年,成立了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并开始招收TIMBR项目博士生;同年,签约了“清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生物学博士项目”。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设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职教职工总数为129人,其中,教研系列69人,教学系列9人,研究系列20人,实验技术系列28人,教育职员系列3人;有在站博士后214人,合同制员工336人;在教研系列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各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饶子和孟安明王志新隋森芳、施一公、李蓬陈晔光谢道昕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施一公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施一公
世界科学院院士:孟安明
教学建设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优秀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现代生物学导论
学科建设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下设“细胞、发育和遗传学”、“生理和分子医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及交叉学科”、“神经生物学”以及“植物学”等多个二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生物学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海洋生物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生物学
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
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被评为A+学科。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有国家公共平台与新型科研机构2个,北京市公共平台与新型科研机构1个;有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蛋白质科学”实验室、“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蛋白质药物”实验室
国家公共平台与新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
北京市公共平台与新型科研机构: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研究所: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中心: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承担了大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约4000万元,获得中国国内外授权专利100多项。在基础研究领域,生物系所发表的生物类SCI收录论文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Cell、PNAS、EMBO、Plant Cell、MCB、Journal of Neuroscience、JBC、The 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AIDS、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Journal of Virology、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国际刊物。
学术交流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搭建了创新型研究生学术交流体系。该体系包括每年一次的“博士生论坛”(秋季)和“生命科学交叉论坛”(春季)、分别每两周一次的“水木清华论坛”和“生物论坛”、以及每周一次的“生命学院研究生学术交流会”。
2008年开始举办“博士生论坛”,2013年开始举办“交叉论坛”,2008年开始举办“生物论坛”,2013年开始举办“水木清华论坛”。
2021年10月,学院举办了第十四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和“北京动物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
合作交流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部分同学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芬兰阿尔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等中国国外大学交换学习一个学期。
2019年,学校签订了“清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生物学博士项目”,该项目利用两校在教育、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生物学青年人才。
文化传统
文化活动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曾举办“新生团队训练营”、“学生社会工作课”培训、新生舞会、学生节、卡拉OK大赛、毕业舞会、“旧书市”、迎新活动、辩论文化节等活动。
学院刊物
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宣传中心主办院刊——《荷风》,2008年,《荷风》被评为首都高校优秀校园刊物。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清华大学生命学院.
院长致辞.清华大学生命学院.
学科概况(研究生).清华大学生命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3 18:09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