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足鹱
鹱科鹱属动物
淡足鹱(学名:Ardenna carneipes):鹱科、鹱属海洋鸟类。体长45厘米,翼展99-107厘米,体重580-765克。全身羽毛呈黑褐色,通常在头部、颈部、飞羽上部和尾部的颜色较深。腹部比下体其他部分显得更苍白并具更淡的斑点。虹膜黑色,喙粉红色至角色,尖端有一个黑点。腿肉粉色,脚趾的一部分呈灰色。
动物学史
淡足鹱(Ardenna carneipes)在2014年之前被归入剪水鹱属(Puffinus)。
形态特征
淡足鹱体长45厘米,翼展99-107厘米,体重580-765克。是一种大型、宽翼的海鸟。全身呈深色羽毛,有着强壮的苍白色鸟喙。全身羽毛呈黑褐色,通常在头部、颈部、飞羽上部和尾部的颜色较深。覆羽和尾上覆羽有棕色边缘,会出现轻微的鳞片状外观,这在肩角处更为明显。飞羽的底面颜色更灰、更苍白。在某些光谱下,较大的隐蔽体可能或多或少呈现银色。腹部比下体其他部分显得更苍白并具更淡的斑点。
虹膜黑色,喙从粉红色到角色不等,尖端有一个黑点。腿肉粉色,脚趾的一部分呈灰色。雌雄羽色相同,但雄性更大一些。
幼鸟与成鸟相似,但4-7月的幼鸟羽毛是新长出的,而年长的鸟则已经磨损或换毛。
在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筑巢的淡足鹱比西澳大利亚的大。淡足鹱可能会与粉脚鹱混淆,但较黑的腹部可以识别这两个物种的不同。许多深色鹱会混群占据相同的区域,但它们的大小和喙结构通常不同。
栖息环境
淡足鹱是一种独特的海洋物种,栖息在开放的海洋及海岛环境中。主要出现在亚热带大陆架和斜坡上,偶尔也出现在近岸水域。这些鸟在树木繁茂的山丘上筑巢,尤其是那些长满灌木和森林的山丘。它们也在面向大海的斜坡或草坡上繁殖。
当迁徙到北太平洋和印度洋时,有些个体也会穿过热带和更深的水域。在西南太平洋13-23℃的水域和北太平洋11-16℃的水域都有个体记录。
生活习性
迁徙
淡足鹱是高度迁徙的物种,是候鸟。每年从3月到9月,来自豪勋爵岛的繁育者在韩国过冬。新西兰生活的种群范围向北到鄂霍次克海。有些在暖水年飞到美国西海岸。西澳大利亚的种群迁徙到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它们五月底到达那里,一直呆到八月。淡足鹱在迁徙期间,在太平洋西北部,它们下降的深度略深于2.50米,而在繁殖开始时,它们能够达到8.70米的深度。
行为
淡足鹱不太合群,但它们形成松散的群体,有时会与其他种类的海鸥混群。这些鸟经常跟随拖网渔船进行大扫除,捕获被扔到海里的碎片。该物种主要是白昼活动。
声音
淡足鹱大多在夜间从洞穴内鸣叫 。它们也在陆地和飞行中鸣叫;偶尔会在白天叫。会发出“gug gug gug”,然后是转换为“ku-kooo-ah”的悠扬的三音节叫声。声音的第二部分重复了5或6次。以慢慢消失的咕哝声或噼啪声结束。3个部分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持续约10秒的鸣叫声表演。
食性
主要通过追逐潜水捕鱼,也会潜入水面以下5米的深度。食物主要由鱿鱼和鱼组成,尤其是在繁殖季节。然而,在稳定环境中进行的长时间研究表明,这些鸟类也吃软体非头足类无脊椎动物。此时(非繁殖期),消化道内发现的动物主要是灯笼鱼科灯笼鱼或秋刀鱼。还发现了其他种类的鱼类,例如鲷鱼飞乌贼
分布范围
繁殖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非繁殖地:印度、日本、韩国、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阿曼、俄罗斯(东亚区)、斯里兰卡、美国和也门。
旅鸟:法属波利尼西亚和汤加。
留鸟:英属印度洋领地、加拿大、斐济、法属南部领地、马尔代夫、墨西哥和南非。
游荡(非繁殖地):以色列、约旦和阿联酋。
游荡:印尼、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
来源不确定(季节性不确定):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伊朗、基里巴斯、朝鲜、毛里求斯、瑙鲁、新喀里多尼亚、诺福克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留尼汪岛、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图瓦卢、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瓦努阿图、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
来源不确定:智利和俄罗斯。
这些大型海鸟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澳大利亚南部海岸和新西兰北岛连接两大洋,构成了分布范围的南界。在太平洋,北界由一条相当直线组成,它们从萨哈林岛开始,穿过堪察加半岛的尖端,连接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半岛。主要的筑巢地点是:圣保罗(印度洋南部)、澳大利亚西南部、豪勋爵岛(澳大利亚东部)、北岛附近的新西兰小岛和分隔纽西兰两个主要岛屿的库克海峡新西兰。
繁殖方式
淡足鹱成对在沿海森林、灌木丛或草原的倾斜地面上的洞穴中的岛屿上繁殖。巢由位于洞穴末端的扩大室组成(长1-3米),入口通常被植物材料覆盖。
该物种完全是夜间活动,在日落后约30分钟到达繁殖场。筑巢时间于9月底或10月初随着鸟类返回栖息地开始。第一枚卵产在11月20日至12月12日之间,幼鸟在4月底或5月初孵化。淡足鹱是殖民地,使用与灰脸圆尾鹱相同的洞穴,灰脸圆尾鹱是冬季筑巢者。它们在1到2米长的隧道中产卵。每窝产1枚白色的卵,平均大小为7厘米。孵化期约为53天,豪勋爵岛的孵化期要缩短9天。
刚出生的雏鸟有灰色的绒毛,它们会被捂热2天,然后每天由父母喂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餐的食量和数量会增加,但频率会降低。幼鸟体重迅速增加;当它们有545克的体重时,就会在92天后起飞并离开巢穴。
在幼鸟繁殖期间,为了寻找食物,西澳大利亚的种群会进行远征,它们飞行到距离出生地近300千米的地方。豪勋爵岛的物种进行两种类型的旅行,最短的不到3天,最长的估计超过3天。豪勋爵岛的育雏成功率估计为60%。淡足鹱的预期寿命为30年。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近危(NT)。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淡足鹱在2004年估计全球物种数量超过650,000只,但已经发现的历史文献和2015年的物种数量调查中发现存在一些重大错误后,这一数字已被向下修正。总的来说,全球种群数量比之前想象的要少得多,仅包含大约74,000对繁殖对(Lavers 2015年)。在澳大利亚,1978年,估计豪勋爵岛上的种群数量约为20,000-40,000对,2003年估计有17,462对。2009年,物种数量估计为16,267对(95%置信区间为11,649–21,250),这表明自2003年以来,繁殖对的数量下降了6.8%,相当于每年下降约1.3%(Reid等人,2013年)。在新西兰,1983年估计的繁殖种群数量为50,000-100,000对,而Taylor(2000)认为种群数量为25,000-50,000对。新的调查表明,总量接近10,000-15,000对(Baker等人2010年,Waugh等人2013年)。西澳大利亚数量从无危升级为近危(D Pa W 2015年)。在修订繁殖种群规模后,该物种在澳大利亚被列入近危(Garne ttetal.2011年),在新西兰被列入国家级易危(Robertsonet al. 2013年)。
趋势理由:尽管历史记录不佳且缺乏所有物种数量的数据来评估全球总量,但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其物种数量受到澳大利亚渔业的强烈影响(Tuck等人,2003年,Baker和Wise 2005年、Tuck和Wilcox2008年、Richard和Abraham 2014年)以及豪勋爵岛和桑迪岛以及爱丽丝夫人岛(新西兰)的数量正在下降(Tuck等人 2003年,Reid等人 2013年,Waugh等人 2013年,Barbraud等人 2014年)。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6 14:04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