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唐代高适诗作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诗作。此诗首两句为饯行时劝酒之词。三四句写秋天远别,满怀愁绪。“淇水眼前流”说明作者的隐居地就在淇河之畔。末两句是对韦司仓前途的惦念,也说明淇河当时是可以行舟航运的。
作品原文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
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注释译文
①韦司仓:名未详。司仓,官名。汉有仓曹史,主管仓库,为州郡的属官。北齐称仓曹参军。唐制,在府的称仓曹参军,在州的称司仓参军,在县的称司仓。参阅《通典·州郡下》。滑台:据《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滑州,“其城在古滑台”,又云:“滑州,治白马城,即古滑台城。昔滑氏于此为垒,后人增以为城。”②穷秋:晚秋,深秋。指农历九月。《文苑英华》作“新秋”。
创作背景
高适曾于开元二十九年(741)隐居淇上一年。其间曾送韦司仓顺淇水去滑台故作此诗。
作品鉴赏
此诗为淇上送别而作,诗曰“终念对穷秋”,暂定为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季作。从“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两句可知,淇上别业离滑台不远。前两句以劝对方多饮酒来抒别情;三、四句言从淇上至滑台虽非远别,亦难排遣别愁;五、六句写送别渡头之景,别愁有如眼前流水;七、八句情景相生,余意不尽。整首诗语言生动流畅,感情真实自然,后四句以景写情,情景之间的关联若有若无、似断实续,韵味独特。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1:3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