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
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
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的前身是周村革命烈士陵园,1948年在周村丝绸路南端落成,占地2.5万平方米,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社会各界人士3万余人在清明节和节假日之前来祭扫瞻仰,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84年6月,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市乃至鲁中地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
历史沿革
1976年,周村革命烈士陵园大门重建,为古牌楼式水泥结构,长32米,高10米,飞檐高脊,设4扇红色铁门。牌楼上方正中刻有“革命烈士陵园”阴文金字匾额,背面刻有“死难烈士万岁”草书金字。大门东西两侧刻有金黄色联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与门前绿树交映生辉。陵园门内百余米长的中心路上,有一座基座10米见方、总高5米的解放军战士塑像,象高3.5米,身披战衣,双目远视,右手挥向前方,左手紧握冲锋枪,展现出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的英姿。陵园中部东侧的一座高9米、宽11.7米的前廊式二层楼房,烈士事迹陈列馆就设在这里。一楼大厅陈列着1054名烈士名录和《烈士事迹英名录》、《光照千秋》、《英名千古》等书籍。二楼陈列室分为4个展室,分别陈列着1945——1948年间我军4次解放周村的史料、图表和照片,还有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九纵全歼国民党整编32师1.5万余人、一举解放周村的事迹材料,九纵对作战有功集体和个人授发的锦旗,对配合野战部队作战的长山县第三、四区地方武装授予的“劳苦功高”锦旗等。还有一批弥足珍贵的照片,如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接见山东纵队首长的合影;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建立时的组织者领导者的合影;山东纵队政委黎玉为妇女干部作报告时的照片;济南前线司令员肖华步入周村市区视察时的照片;周村市第一任市长马千里视察市区的留影;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抬担架、送给养、护伤员的镜头;解放军战士炸碉堡、突破敌军防线的情景等,一一再现了当年解放周村时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
硬件设施
周村烈士陵园内建有前出厦的烈士骨灰堂一座,迎门后山上悬挂着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潘建军、李宗山等著名烈士的遗像,以及其他烈士名谱。陵园广场有3座建筑物与“三马”烈士墓相对称:中间有1987年7月29日落成的南疆战士塑像,东侧有一“浩气长存”碑亭,西侧有一南疆战士碑亭,正面刻有“南疆战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刻着329名烈士名谱。陵园中心路南首东侧,是一座砖石结构前出厦式老干部骨灰堂,面积105平方米。连同办公室、接待室、花室,整个陵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在建筑物的间隙植有各种乔灌树株与多种花卉,使整个陵园区显得古朴幽静,庄重大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建筑物根基下沉梁木腐朽,难以维修。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陵园所在地已成了市区中心,四周环境嘈杂交通不畅,不利于保持陵园应有的庄严肃穆气氛,与上级要求达到的“国家级保护单位”和园林开放式陵园差距甚远。周村区多次研究论证后,形成搬迁陵园的一致意见,征得省、市政府同意,将搬迁方案附诸实施。搬迁工程被列入周村区1999年度重点建设工程。
1999年3月,正值周村解放51周年之际,在交通便利、土质肥沃、海拔较低、水源较好宜绿化,而且离周村城区仅5公里的大埠山,举行了隆重奠基仪式。
2000年,新陵园建设被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12件好事之一。
2000年3月,占地100亩、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新陵园在大埠山落成,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清明节期间,省、市领导和各界群众3万余人参加了隆重揭牌仪式和纪念活动。
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坐南朝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是革命烈士理想的安息之地。陵园园门是一座牌坊式建筑,有11个门洞,其中两侧各有4门,正面有3门,一大二小,正门内外两侧各饰有两幅精美的浮雕,分别是日、月、山、河,包含着着革命先烈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的深刻寓意。门额上刻有书法家王一川手书“烈士陵园”四个金色大字,笔画遒劲,灿然生辉。大门内是陵园广场,建有“十大功劳园”、“桃花园”、“吉祥园”、“樱花园”、“玉兰园”、“梅园”等绿化园地,一座6.2米高的解放军战士身挎长枪、肩托幼童的铜铸雕塑——“为了 明 天”矗立其间,造型逼真,英姿飒爽,深刻表达了革命先烈出生入死为人民打天下、为后人谋幸福的主题,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侯一民教授在周村烈士陵园深入生活三天后构思而成。“思源湖”碧波荡漾,垂柳倒映,与雕塑和绿地交相辉映。迎面39级台阶两侧,以常青树木构成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豁然醒目。
走上39级石阶,是3万多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广场分作三层,第一层是可以容纳上万人的宽阔平台;第二层广场东侧树立着“浩气长存”碑,西侧树立着南疆烈士碑,碑的背面刻有329位烈士姓名;第三层广场上建有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陈列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解放淄博、建设淄博英勇献身的烈士的事迹和遗物,版面整洁大方,声、象、图三位一体,是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出纪念馆,中央台阶东侧是鲁中地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耀南、马晓云、马天民烈士的墓地,墓穴均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上面刻有五星与花环,墓南侧分别立有墓碑,上面镶嵌着烈士生前照片。墓东侧一块太湖石上,镌刻着徐向前元帅为三烈士的题词:“马耀南、马天民、马晓云三位烈士永垂不朽”。台阶西侧,依次是迟浩田聂凤智、孙正、景晓村、张维滋的题词石刻,其中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的题词是:“为解放周村牺牲的战友们永垂不朽!”原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的题词是:“依靠人民力量解放周村,动员人民力量建设周村。”中央台阶两侧,系由侯一民教授设计、周村籍陶瓷艺术家朱一圭以淄博陶瓷工艺精心制作而成的巨幅陶瓷壁画,一幅表现了我军将士搏马俯冲、解放周村的场面,另一幅反映了我军孟良崮英雄连与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事迹。
沿中央台阶上行便是烈士墓区,排列有序的429座黑色大理石墓碑与墓基连为一体,斜卧于碧草绿树之中。其中长眠着陵园中唯一的女烈士于淼,她生于1923年,1947年牺牲;还有淄博籍人、陕西东桐峪金矿公安科经济民警陈乐彬。他生于1975年,1999年2月在扑灭山林大火中英勇献身,如今长眠在故乡的土地上。
纪念意义
沿着108级台阶可到达山顶,耸立于山巅的是一座19.99米高、状似三把利剑的纪念碑,象征着这一处崭新的烈士陵园建于公元1999年。纪念碑下面三层大小不一的底座,象征着已经被我军民推翻的三座大山。纪念碑周围三条断开的锁链,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挣脱了旧社会的羁绊。朝北的正面红色大理石上镌刻毛泽东主席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朝向东南、西南方向的两面刻有建设新陵园的碑文。其中西南方向是周村区人民政府的碑文:
周村以“天下第一村”名扬海内,饮誉古今。百年风雨,灾难深重,民生凋敝,长夜难明。公元1948年8月,首获解放,后历经三失而三得。1948年3月12日,我山东兵团第九纵队以风卷残云之势,一举歼灭守敌,周村终获解放。直至和平建设时期,无数英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欣逢盛世,人民安居乐业;饮水思源,铭记先烈伟绩。爰立此碑,以励后人。
通过陵园西侧15米的绿化带,就到了安葬380名革命老干部的“功德园”。整个墓区层次分明,排列整齐,环境幽雅,风景秀丽。
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园回首眺望,美丽的周村城区历历在目。“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导师的教诲犹在耳畔。设计新颖、施工考究、气势宏伟的烈士陵园,将成为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最佳课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09: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