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萃取法又称溶剂萃取或抽提。用溶剂分离和提取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的过程。在液体混合物中加入与其不相混溶(或稍相混溶)的选定的
溶剂,利用其组分在溶剂中的不同
溶解度而达到分离或提取目的。例如用
苯为溶剂从
煤焦油中分离酚,用
异丙醚为溶剂从稀
乙酸溶液中回收乙酸等。实验室中用
分液漏斗等仪器进行。工业上在
填料塔、
筛板塔、离心式
萃取器、喷洒式萃取器等中进行。应用于有机化学、石油、食品、制药、
稀有元素、
原子能等工业方面。
计算公式
液-液萃取常用于样品中被测物质与基质的分离,在两种不相容液体或相之间通过分配对样品进行分离而达到被测物质纯化和消除干扰物质的目的。在大部分情况下,一种液相是水溶剂,另一种液相是有机溶剂。可通过选择两种不相容的液体控制萃取过程的选择性和分离效率。在水和有机相中,亲水化合物的亲水性越强,憎水性化合物将进入有机相中的程度就越大。通常,分析化学家首先在有机溶剂中分离出感兴趣的被测物质,然后,由于常用的溶剂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溶剂除去,以便浓缩这些被测物质。
液-液萃取技术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分配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的目的。Nemat分配定律指出:物质将分配在两种不混溶的液相中。如果以有机溶剂和水两相为例,将含有有机物质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有机化合物就在这两相间进行分配。在一定的温度下有机物在两种液相中的浓度比是一常数:
KD = CO/Cab
式中,KD是分配系数,co是有机相中物质的浓度,Cab是水相中此物质的浓度。有机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比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以将它们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分配系数越大,水相中的有机物可被有机溶剂萃取的效率会越高。但是,在许多的样品体系中这些物质的分配系数差别较大,使用一次萃取是不可能将全部物质从水相中移入有机相中。
常规液液萃取
常规的液 液萃取方法使用
分液漏斗,需要10-1000ml的液相(每一种)。对于一步萃取,为了获得较大的回收率(在某一相中达99%以上),分配系数KD必须大于10,因为相比(Vo/Vaq)必须保持在0.1-10 之间。在大部分的分液漏斗的液 - 液萃取方法中,定量回收需要两次或更多次的萃取。如下式:
E = 1-[1/(1+KDV)]n
式中,n 是萃取次数。如果某一种物质的分配系数KD=5,两相的体积相等时(V=1),必须进行 3 次萃取(n=3)才能获得大于889的回收率。每一次萃取都使用新鲜的溶剂。一般来说,多次萃取与一次萃取相比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
色谱分析中使用较多的是从水相中用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萃取有机物。通常使用的萃取器皿是
分液漏斗。操作时应当选择容积较液体样品体积大1倍以上的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擦干,薄薄地涂上一层润滑脂,塞好后再将活塞旋转数圈,使润滑脂均匀分布,然后放在萃取架上。关好活塞,将含有有机物的水样品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自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塞好塞子。一般情况下,溶剂体积约为样品溶液的30%-35%。为了增加两相之间的接触和提高萃取效率,应取下分液漏斗进行振荡。开始时摇晃要慢,每摇晃几次之后就要将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朝向无人处),打开活塞,使过量的蒸气逸出(也叫放气)。然后将活塞关闭再进行振荡。如此重复直至放气时只有很小的压力,再剧烈地摇晃3-5min 后,将分液漏斗放回漏斗架上静置。待漏斗中两层液相完全分开后,打开上面的瓶塞,再将活塞慢慢地旋开,将下层液体自活塞放出。分液时一定要尽可能分离干净,有时在两相间可能出现的一些絮状物也立应时放出。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切不可也从活塞放出,以免被残留在漏斗颈上的第一种液体所玷污。将水倒回分液漏斗中,再用新鲜的溶剂萃取。萃取次数取决于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一般为3-5 次。将所有的萃取液合并,加入合适的干燥剂干燥后即可用于色谱测定。如果浓缩倍数不够,可将萃取液进行蒸发浓缩。
连续液液萃取
如果KD值小或者需要的样品量大,多次萃取是不实际的。根据式(10-2-3)可能会需要很多的萃取次数,并且萃取的总体积也太大。在某些情况下,萃取的动力学可能是很慢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平衡。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连续液 - 液萃取技术。
在连续液 - 液萃取中,新鲜的有机溶剂可以循环地连续使用,通过含有被萃取的水相。图10-2-1表明一个连续液 - 液萃取器的结构,使用比水重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这种萃取溶剂从烧瓶中被加热蒸馏,上升到冷凝器被冷凝,并淋漓出两种不混合的水和带有萃取物的溶剂。最后,溶剂和萃取物返回到烧瓶中。此过程连续地进行直到足够量的被测物质被萃取出来。在某些模块中,烧瓶也作为浓缩器使用,连续萃取之后便于蒸发和除去萃取溶剂。
图10-2-1所示的装置也可以使用比水轻的有机溶剂进行连续萃取。可以撤去溶剂返回管,由两个塞子堵住接口,并将一端有玻璃筛板的漏斗管放进萃取器中,在萃取器中放入样品和溶剂。冷凝的溶剂掉入漏斗并由于冷凝液的静压高差通过玻璃筛板。较轻的溶剂通过液体上升并且由于在萃取管中溢出而返回到烧瓶中。如果使用
玻璃微珠充填萃取管内空间以减少萃取体积,给萃取溶剂提供弯曲的途径以改进液 - 液接触。
另一种连续萃取器在回流管中安装有憎水膜,有商品的一步快速浓缩器(USA 产品)。膜将水隔离出浓缩器,因此,由于水引进的干扰被消除了,减少了整个萃取过程所需的时间,这样通过蒸发也可以定量回收小于1ml的样品。
与液 - 液萃取相比,连续液 - 液萃取具有如下优点:无需人工操作,可以处理低KD萃取,使用较少的溶剂,较高的效率。缺点是:在蒸馏过程中可能会损失高挥发性的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也可能会降解,除非他们能够接受沸腾溶剂的温度。如果膜安装到系统中,可能会阻止废水粒子,诸如泥巴等。
逆流萃取
逆流萃取(Countercurrent Distribution)装置可以提供1000 或的者更多的塔板数用于更有效的液 - 液萃取,但是它需要很长时间和工作量。逆流萃取可以回收分配系数KD值相当小的组分。
从原理上讲,可以在一系列的
分液漏斗中进行逆流萃取,每一个漏斗含有一个指定的较低的相。样品被引进到分液漏斗中上层液相并且在含有被测物质的上层液相平衡以后转换到第二漏斗中。然后,引入新的上层溶剂相到第一漏斗中。重复这个平衡过程许多次。随着自动逆流萃取装置出现,此过程会进行数百次传递。逆流萃取过程非常类似于低分辨柱色谱,通过几个萃取管分布着样品的组分。对于难度大的样品,逆流萃取过程是最有用的大范围分离制备技术。
逆流色谱与逆流萃取紧密相关,逆流色谱是液 - 液分布技术,其中离心力和重力保持着固定相。
据调查,一种较新的逆流技术叫做离心萃取色谱,从水样品中萃取欲测物质。在离心萃取色谱中,一系列的盘分立和相互无关的分配通道中的离心力保持着液体固定相。流动相以微小的液珠形式连续地通过固定相。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分配,并且依据它们的分配系数被分离。一个已知体积的样品已经通过离心萃取色谱柱以后,流动方向变成反向并且新鲜的萃取溶剂被引进柱中将液体固定相中的被测物质淋洗出来。此技术已经被用于提纯许多种化合物,包括废水中的生物碱、脂肪酸、抗生素(amtiboitics)和
表面活性剂,废弃(spiked)试剂和废水中的酚、有机氯杀虫剂。已有的研究中,与传统的液1 液萃取相比,此项技术具有重要改进,诸如测定酚的溶剂用量少、浓缩倍数高、回收率好。但是,有机氯杀虫剂的回收率差异较大。
微萃取
微萃取是另一种形式的液 - 液萃取技术,采用0.001-0.01范围的相比率值(V)进行萃取过程。与传统的液 - 液萃取相比,它采用小体积有机溶剂。微萃取提供的回收率较差,但是在有机相中的欲测物质的浓缩大大地增高。此外,使用的溶剂量也大大地减少。在容量瓶中进行萃取,可以选择比水密度低的有机溶剂,结果有机溶剂积累在瓶颈部分并且便于抽取它们。在有机相中的被测物质的浓缩可以通过盐析作用得到加强。可以采用样品加入内标和萃取校正标准的方法进行测定。
萃取小柱技术
(Cartridges)
使用萃取夹代替
分液漏斗完成液 - 液萃取,将一种液相混合到一种惰性介质中并经过一会儿地渗滤,与色谱相类似的方式,不相容相进入不流动相。这些萃取小柱同固相萃取小柱一样,在
聚乙烯管中填充经煅烧助溶的高纯硅藻土。这些管的体积从0.3-300ml( 有商品出售)。具有大表面的填充物可提高萃取效率、防止水溶液样品(被硅藻土吸附的)和有机萃取溶剂之间的乳化。此技术操作简单,可以用于含有误用药物的体液的萃取。可先使用样品润湿萃取小柱中的吸附剂几分钟后,再将有机萃取溶剂加入到萃取小柱中。当有机溶剂还保存在萃取
小柱中时(已经含有萃取物质),分别调节pH值在4.5 和9.0 时,以萃取样品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在线萃取
程的萃取效率是萃取环中保持时间、沉淀量、环直径尺寸和结构材料的函数。在萃取环的终端,水或有机溶剂在相沉淀器中被不断地分离。
含有被测物质的部分常常使用流过监测器测量,不想要的部分被直接地排除掉。也有学者研究了更复杂的在线萃取系统,应用膜分离器件、吸收水的微柱分离器、预浓缩装置等浓缩欲测定物质。
在线萃取系统的优点是,可用于非常小的样品体积(低于100ml),使用小量的试剂和有机溶剂(费用降低),闭环系统(样品不会暴露到大气中,防止了污染和对人的毒性及溶剂的可燃性),高的样品萃取产率,可充分自动化,流动系统的接口可直接与分析仪器相连接。缺点是,与批萃取(使用预浓缩技术除外)浓缩技术相比,灵敏度较低,要求更复杂的硬件(泵、相沉淀器、相分离器)。通常,人们不愿接受常规样品制备中的流动萃取系统。
自动液液萃取
传统的液 - 液萃取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当样品负荷增加,并超过了合理的程度,人们就会考虑自动化。许多仪器厂家研制了全部自动或者部分自动地完成样品萃取和浓缩的装置。某些气相色谱或者
高压液相色谱的
自动进样器和工作站可以完成自动液! 液萃取过程。
这种自动系统大多应用于液体易于分散和混合的体系,在小样品瓶中进行液 - 液萃取。某些自动化系统通过自动进样器针头交替地抽取和注入溶剂和样品的方法在小样品瓶中进行液 - 液萃取。也有这样的装置,使用涡流混合的方法使样品瓶高速旋转,完成液 - 液萃取。然后静置样品瓶,直等到样品瓶中液体分层分离时,通过控制自动进样器的针头长度,或者抽取上层或者下层液体进行仪器分析测定。此种方法通常处理小体积的样品(ml 水平),对于大体积样品的液 - 液萃取处理还需要进行改进,诸如1L 水样品(美国EPA 要求的方法)的液 - 液萃取。
美国OI分析公司根据EPA - SW 846 方法3510-3520,研制了ExCell自动液 - 液萃取系统。此系统使用
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在约+9 时间内可同时处理 6 个1L水样品中半挥发性物质的液 - 液萃取。此系统的萃取过程与传统的
分液漏斗的液 - 液萃取不同,如图10-2-3所示。在萃取池中装有二氯甲烷溶剂,溶剂液体表面上通过风机作用使萃取池形成轻微的真空,水样品以液滴方式连续地被引进到萃取溶剂中。水样品液滴在进入二氯甲烷溶剂过程中,先通过一个专用的由外部电极产生的电场区域。电场促使萃取溶剂中的水滴进行运动,液滴形
状产生扭曲并分裂成更小的液滴。这种分裂在水相和
二氯甲烷相之间的界面上大量增加,导致水滴中的欲测定有机物分子快速地扩散进入二氯甲烷中。
在萃取之后,这个电场的另一个区域是促使碎裂的液滴融合并重新聚集,因为萃取过程具有这一特性,所以不会发生乳化。此装置还可以处理像淤泥和尘粒这样的多水样品。
所有的水样品通过电场之后,样品被分成两层。二氯甲烷萃取液可以被自动地输送到收集器中用于蒸发浓缩或者再进一步地样品制备。如果必要的话,一个任选的在线干燥装置可用于除去萃取液中残存的水。萃取完成时,萃取池可自动地使用溶液清洗四次。ExCell系统可使用 3 个串联的80ml 萃取器同时回收目标化合物。在配制的6个含50mg/L浓度酚和多环芳烃的水溶液标准样品中,此系统提供萃取回收率等同于可接受的连续液 - 液萃取方法,平均标准偏差为2%-5%。
破乳常用方法
液 - 液萃取中非常重要的操作是急速地振动样品。此步骤可确保两相的完全接触,有助于质量传递。在
分液漏斗发生完全的混合,产生大量的界面区域使得有效的分配出现。由于物质剧烈的振动,在液 - 液萃取中乳化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那些含有
表面活性剂和脂肪的样品。收集欲测物质必须先进行破乳。为了防止乳化形成,应用采取加热或加盐的方法破乳。通过改变KD,改变溶剂或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诸如使用缓冲剂调节pH,盐调节离子强度等。用于破乳的常用技术如下:
①加盐;
②使用加热 - 冷却萃取容器;
③通过玻璃棉塞过滤乳化液样品;
④通过相过滤纸过滤乳化液样品;
⑤通过离心作用;
六加进少量的不同的有机溶剂。
在液 - 液萃取过程中,有机相、水相、乳化物和外力是乳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破坏乳化形成的条件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乳化的形成。诸如,在脏器、血液等生物样品的萃取前,在研钵中先加入等量的
无水硫酸钠与样品同时研磨,直至干沙状后,经有机溶剂萃取就不会发生乳化现象,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但本法不适用溶液萃取。在水溶液样品中加入氯化钠使之饱和,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可有效地防止因为有机相与水相比重接近易引起的乳化现象。在生物体试样中含有蛋白、油脂等乳化物,它们具有降低有机相和水相界面张力的功能,将有机相液珠与水相粘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如果除去这些乳化物就能避免乳化的形成。除去乳化物的方法很多,应当根据萃取的目的决定。例如,在萃取生物试样中不
挥发性有机物时,常用的方法有:酸性乙醇浸取法、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法、冷冻除油脂法等等均可除掉样品中的蛋白、脂肪等乳化物。此外,提高两相的体积比,一般地保持两相体积比为1:(5-10)时,可有效地防止乳化。在剧烈振摇时发生乳化,采用缓慢振摇可防止乳化。
在液 - 液萃取过程中发生乳化现象时,可根据乳化的程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乳化。
如果样品出现高度乳化(即全部乳化),可采用离心法破乳。破乳率随离心转数的增加而增大,也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通常采用2000r/min,作用2minj 后的破乳率可达100%。但离心法不适用微乳液的破乳。也可以采用
无水硫酸钠研磨法破乳,将乳浊液转入研钵中,使用无水硫酸钠研磨至沙状后再进行萃取可消除乳化现象。还可以采用蒸干法,将乳浊液置入蒸发皿中,于100℃沸水浴蒸干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本法不适用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如果样品出现中度乳化(乳化率达50%),可加入电解质破乳。诸如,如果是属于两相比重引起的乳化,加入可溶解性无机盐(例如氯化钠)于水相中,通过提高体系中水相的比重使两相分层;如果仍然不能分层,可加入1mol/L的盐酸消除乳化。如果属于两相比重相差较大形成的乳化,加入
无水乙醇能溶解相互粘合的两相液滴,破乳的效果也比较好。通常,破乳率与加入电解质的量成正比。此外,将乳浊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漏斗过滤也可以完全地消除中度乳化。
如果样品出现轻度乳化(两相间形成一薄乳化层),可使用玻璃棒搅动乳化层,削弱乳化物分子的吸附作用;或者使用细金属丝与容器壁摩擦,破坏胶体粒子的双电层。这种方法能消除轻度乳化,既简单又避免了杂质的引入。由于乳浊液是液体杂质以微小珠滴散布在液体溶剂中的一种分散体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如果将其静置一定的时间后,可自然分层。此种方法比较费时间,但是不会引入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