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
苯(英语:Benzene),化学式为C6H6,旧称囷、焑、㷍、菕、轮质等,是芳香烃,在常温为易燃、易挥发、具有特殊芳香气味、无色液体。苯有剧毒,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苯在1类致癌物清单中。
研究简史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即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首先发现的。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从生产煤气的原料中制备出煤气之后,剩下一种油状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法拉第是第一位对这种油状液体感兴趣的科学家。他用蒸馏的方法将这种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得到另一种液体,实际上就是苯。当时法拉第将这种液体称为“氢的重碳化合物”。
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即恩斯特·埃尔哈德·米希尔里希,ErnstEilhard Mitscherlich,1794-1863)通过蒸馏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与法拉第所制液体相同的一种液体,并命名为苯。待有机化学中的正确的分子概念和原子价概念建立之后,法国化学家日拉尔(即查理·弗雷德里克·日拉尔,Charles Frederic Gerhardt,1816-1856)等人又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苯分子中碳的相对含量如此之高,使化学家们感到惊讶。对于如何确定苯的结构式,化学家们遇到了难题:苯的碳、氢比值如此之大,表明苯是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但它又不具有典型的不饱和化合物应具有的易发生加成反应的性质。
奥地利化学家洛希米特(即约翰·约瑟夫·洛希米特,Johann Jasef Loschmidt)在他的《化学研究》(1861年出版)一书中画出了121个苯及其他芳香化合物的环状化学结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即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von Stradonitz,1829年-1896年)也看过这本书,在1862年1月4日给其学生的信中提到洛希米特关于分子结构的描述令人困惑。不过,洛希米特把苯环画成了圆形。
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他曾提出了碳四价和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接成链这一重要学说。对苯的结构,他在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排列十分紧凑,它可以与其他碳原子相连形成芳香族化合物。于是,凯库勒集中精力研究这6个碳原子的“核”。在提出了多种开链式结构但又因其与实验结果不符而一一否定之后,1865年他终于悟出闭合链的形式是解决苯分子结构的关键。
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1890年,在柏林市政大厅举行的庆祝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25周年的大会上,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应该指出的是,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
但是,1992年,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化学教授约翰·沃提兹(John H. Wotiz,1919年-2001年)在《凯库勒之谜,对化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挑战》(The Kekulériddle, a Challenge to Chemists and Psychologists)一书中对凯库勒在苯环结构建立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质疑。早在1854年,法国化学家劳伦(即奥古斯特·劳伦,Auguste Laurent,1807-1853)在《化学方法》一书中已经把苯的分子结构画成六角形环状结构。沃提兹还在凯库勒的档案中找到了他在1854年7月4日写给德国出版商的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出由他把劳伦的这本书从法文翻译成德文。这就表明凯库勒读过而且熟悉劳伦的这本书。但是凯库勒在论文没有提及劳伦对苯环结构的研究,只提到劳伦的其他工作。
物质结构
苯的苯环结构给它特殊的芳香性。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由六粒碳原子构成六元环,每粒碳原子接一组基团,苯的6组基团都是氢原子。
苯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列的轮烯,原子间成键并不是不连续的单双键交替,而是给离域π电子云覆盖。
苯分子是平面分子,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6个碳和6个氢均等,C-H键长1.08Å,C-C键长1.40 Å,此数值介于单双键长之间。分子所有键角均为120°,说明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这样每粒碳原子还剩余一条p轨道垂直于分子平面,每条轨道有一粒电子。于是6条轨道重叠形成离域大Π键(即π66),有下图所示的共振式,现在认为这是苯环非常稳定的原因,也直接使苯环有芳香性。
从分子轨道理论来看,可以认为苯的6条p轨道相互作用形成6条Π分子轨道,其中ψ1、ψ2、ψ3是能量较低的成键轨道,ψ4、ψ5、ψ6是能量较高的反键轨道。ψ2、ψ3和ψ4、ψ5是两对简并轨道。基态时苯的电子云分布是三个成键轨道叠加的结果,故电子云均匀分布于苯环上下及环原子上,形成闭合的电子云。它是苯分子在磁场中产生环电流的根源。
物理性质
苯的沸点80.1 ℃,熔点5.5 ℃,在常温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易挥发。苯比水密度低,密度为0.88 g/cm3,但其分子质量比水高。苯难溶于水,1升水最多溶解1.8克苯;但苯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有机分子和一些非极性无机分子的能力很强。
苯能与水恒沸,沸点69.25 ℃,含苯91.2%,在有水生成的反应中常加苯蒸馏,以将水馏出。
10~1500 mmHg间的饱和蒸气压可以根据安托万方程计算:
P单位为mmHg,t单位为℃,A=6.91210,B=1214.645,C=221.205。
化学性质
苯参加的化学反应大致有3种:一种是其他基团和苯环上的氢原子之间发生的取代反应;一种是发生在苯环上的加成反应(注:苯环无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的独特的键);一种是普遍的燃烧(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卤素、硝基、磺酸基、烃基等取代,生成相应的衍生物。由于取代基的不同以及氢原子位置的不同、数量不同,可以生成不同数量和结构的同分异构体。
苯环的电子云密度较大,所以发生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大都是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是芳环有代表性的反应。苯的取代物在进行亲电取代时,第二个取代基的位置与原先取代基的种类有关。
卤代反应
苯的卤代反应的通式可以写成:
反应过程中,卤素分子在苯和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异裂,X+进攻苯环,X-与催化剂结合。
以溴为例,将液溴与苯混合,溴溶于苯中,形成红褐色液体,不发生反应,当加入铁屑后,在生成的溴化铁的催化作用下,溴与苯发生反应,混合物呈微沸状,反应放热有红棕色的溴蒸汽产生,冷凝后的气体遇空气出现白雾(HBr)。催化历程:
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冷水中,有红褐色油状液团(溶有溴)沉于水底,用稀碱液洗涤后得无色液体溴苯。
在工业上,卤代苯中以氯和溴的取代物最为重要。
硝化反应
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生成硝基苯
硝化反应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很容易生成一取代物,但是进一步反应速度较慢。其中,浓硫酸做催化剂,加热至50~60摄氏度时反应,若加热至70~80 ℃时苯将与硫酸发生磺化反应,因此一般用水浴加热法进行控温。苯环上连有一个硝基后,该硝基对苯的进一步硝化有抑制作用,硝基为钝化基团。
磺化反应
用发烟硫酸或者浓硫酸在较高(70~80 ℃)温度下可以将苯磺化成苯磺酸。
苯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后反应能力下降,不易进一步磺化,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引入第二、第三个磺酸基。这说明硝基、磺酸基都是钝化基团,即妨碍再次亲电取代进行的基团。
傅-克反应
在AlCl3催化下,苯也可以和醇类、烯烃和卤代烃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生成烷基苯。这种反应称为烷基化反应,又称为傅-克烷基化反应。例如与乙烯烷基化生成乙苯:
在反应过程中,R基可能会发生重排:如1-氯丙烷与苯反应生成异丙苯,这是由于自由基总是趋向稳定的构型。
在强硫酸催化下,苯与酰卤化物或者羧酸酐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酰基取代生成酰基苯。反应条件类似烷基化反应,称为傅-克反应。例如与乙酰氯的反应:
Blanc氯甲基化反应
氯甲基苯可通过苯与甲醛、氯化氢在无水氯化锌作用下反应制得,此反应称为Blanc氯甲基化(chloromethylation)反应,是在芳环上引入取代基的重要方法。
Gattermann-Koch反应
在加压或氯化亚铜催化下,苯或其他芳香化合物与一氧化碳、氯化氢反应,生成芳香醛,称为Gattermann-Koch反应。
加成反应
苯环虽然很稳定,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发生双键的加成反应。通常经过催化加氢,镍作催化剂,苯可以生成环己烷,但反应极难。
此外由苯生成六氯环己烷(六六六)的反应可以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由苯和氯气加成而得。该反应属于苯和自由基的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苯和其他的烃一样,都能燃烧。当氧气充足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但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明亮并有浓黑烟。这是由于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大。
苯本身不能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在苯环连有直接连着H的C后,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被臭氧氧化,产物是乙二醛。这个反应可以看作是苯的离域电子定域后生成的环状多烯烃发生的臭氧化反应。
在一般条件下,苯不能被强氧化剂所氧化。但是在氧化钼等催化剂存在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苯可以选择性的氧化成顺丁烯二酸酐。这是屈指可数的几种能破坏苯的六元碳环系的反应之一。
还原反应
澳大利亚化学家伯奇(A. J. Birch)发现,碱金属(钠、钾或锂)在液氨与醇(乙醇、异丙醇或二级丁醇)的混合液中,与芳香化合物反应,苯环可被还原成1,4-环己二烯类化合物,该反应被称为Birch还原。
配位反应
苯及取代苯均可与过渡金属形成π配合物。例如钛蒸汽与苯蒸汽混合,并用液氮冷却至-196 ℃可以得到钛的苯配合物。
光照异构化
苯在强烈光照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杜瓦苯(Dewar苯):杜瓦苯的性质十分活泼(苯本身是稳定的芳香状态,能量很低,而变成杜瓦苯则需要大量光能,所以杜瓦苯能量很高,不稳定)。
在激光作用下,则可转化成更活泼的棱晶烷:棱晶烷呈现立体状态,导致碳原子sp3杂化轨道形成的π键间有较大的互斥作用,所以更加不稳定。
其他
苯在高温下,用铁、铜、镍做催化剂,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联苯。和甲醛及次氯酸在氯化锌存在下可生成氯甲基苯和乙基钠等烷基金属化物反应可生成苯基金属化物。在四氢呋喃、氯苯或溴苯中和镁反应可生成苯基格氏试剂。
苯不会与高锰酸钾反应褪色,与溴水混合只会发生萃取,而苯及其衍生物中,只有在苯环侧链上的取代基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与氢相连的情况下才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本质是氧化反应),这一条同样适用于芳香烃(取代基上如果有不饱和键则一定可以与高锰酸钾反应使之褪色)。这里要注意:1.仅当取代基上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2.这个碳原子要与氢原子相连(成键)。
至于溴水,苯及苯的衍生物以及饱和芳香烃只能发生萃取(条件是取代基上没有不饱和键,不然依然会发生加成反应)。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26.25
2、摩尔体积(cm3/mol):89.4
3、等张比容(90.2K):207.2
4、表面张力(dyne/cm):28.8
5、极化率(10-24cm3):10.40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5.5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相关物质
衍生物
1.取代苯:
烃基取代:甲苯、二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苯乙炔、乙苯
基团取代:苯酚、苯甲酸、苯乙酮、苯醌(对苯醌、邻苯醌)
卤代:氯苯、溴苯
多次混合基团取代:2,4,6-三硝基甲苯(TNT)
2.多环芳烃:联苯、三联苯
3.稠环芳烃:萘、蒽、菲、茚、芴、苊、薁
主要异构体
制备方法
苯可以由含碳量高的物质不完全燃烧获得。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和森林火险都能生成苯。苯也存在于香烟的烟中。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主要成分为苯。
直至二战,苯还是一种钢铁工业焦化过程中的副产物。这种方法只能从1吨煤中提取出1千克苯。1950年后,随着工业上,尤其是日益发展的塑料工业对苯的需求增多,由石油生产苯的过程应运而生。21世纪以来全球大部分的苯来源于石油化工。工业上生产苯最重要的三种过程是催化重整、甲苯加氢脱烷基化和蒸汽裂化。
从煤焦油中提取
在煤炼焦过程中生成的轻焦油含有大量的苯。这是最初生产苯的方法。将生成的煤焦油和煤气一起通过洗涤和吸收设备,用高沸点的煤焦油作为洗涤和吸收剂回收煤气中的煤焦油,蒸馏后得到粗苯和其他高沸点馏分。粗苯经过精制可得到工业级苯。这种方法得到的苯纯度比较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工艺比较落后。
从石油中提取
在原油中含有少量的苯,从石油产品中提取苯是最广泛使用的制备方法。
烷烃芳构化
重整这里指使脂肪烃成环、脱氢形成芳香烃的过程。这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形成的工艺。
在500-525 ℃、8-50个大气压下,各种沸点在60-200 ℃之间的脂肪烃,经铂-铼催化剂,通过脱氢、环化转化为苯和其他芳香烃。从混合物中萃取出芳香烃产物后,再经蒸馏即分出苯。也可以将这些馏分用作高辛烷值汽油。
蒸汽裂解
蒸汽裂解是由乙烷、丙烷或丁烷等低分子烷烃以及石脑油、重柴油等石油组份生产烯烃的一种过程。其副产物之一裂解汽油富含苯,可以分馏出苯及其他各种成分。裂解汽油也可以与其他烃类混合作为汽油的添加剂。
裂解汽油中苯大约有40-60%,同时还含有二烯烃以及苯乙烯等其他不饱和组份,这些杂质在贮存过程中易进一步反应生成高分子胶质。所以要先经过加氢处理过程来除去裂解汽油中的这些杂质和硫化物,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分离得到苯产品。
芳烃分离
从不同方法得到的含苯馏分,其组分非常复杂,用普通的分离方法很难见效,一般采用溶剂进行液-液萃取或者萃取蒸馏的方法进行芳烃分离,然后再采用一般的分离方法分离苯、甲苯、二甲苯。根据采用的溶剂和技术的不同又有多种分离方法。
Udex法:由美国道化学公司和UOP公司在1950年联合开发,最初用二乙二醇醚作溶剂,后来改进为三乙二醇醚和四乙二醇醚作溶剂,过程采用多段升液通道萃取器。苯的收率为100%。
Sulfolane法:荷兰壳牌公司开发,专利为UOP公司所有。溶剂采用环丁砜,使用转盘萃取塔进行萃取,产品需经白土处理。苯的收率为99.9%。
Arosolvan法:由联邦德国的鲁奇公司在1962年开发。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了提高收率,有时还加入10-20%的乙二醇醚。采用特殊设计的Mechnes萃取器,苯的收率为99.9%。
IFP法:由法国石油化学研究院在1967年开发。采用不含水的二甲亚砜作溶剂,并用丁烷进行反萃取,过程采用转盘塔。苯的收率为99.9%。
Formex法:为意大利SNAM公司和LRSR石油加工部在1971年开发。吗啉或N-甲酰吗啉作溶剂,采用转盘塔。芳烃总收率98.8%,其中苯的收率为100%。
分子中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甲苯脱烷基化
甲苯脱烷基制备苯,可以采用催化加氢脱烷基化,或是不用催化剂的热脱烷基。原料可以用甲苯及其和二甲苯的混合物,或者含有苯及其他烷基芳烃和非芳烃的馏分。
甲苯催化加氢脱烷基化
用铬,钼或氧化铂等作催化剂,500-600 ℃高温和40-6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甲苯与氢气混合可以生成苯,这一过程称为加氢脱烷基化作用。如果温度更高,则可以省去催化剂。反应按照以下方程式进行:
根据所用催化剂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又有多种工艺方法
Hydeal法,由Ashiand & refing和UOP公司在1961年开发。原料可以是重整油、加氢裂解汽油、甲苯、碳6-碳8混合芳烃、脱烷基煤焦油等。催化剂为氧化铝-氧化铬,反应温度600-650℃,压力3.43-3.92 MPa。苯的理论收率为98%,纯度可达99.98%以上,质量优于Udex法生产的苯。
Detol法,Houdry公司开发。用氧化铝和氧化镁做催化剂,反应温度540-650 ℃,反应压力0.69-5.4 MPa,原料主要是碳7-碳9芳烃。苯的理论收率为97%,纯度可达99.97%。
Pyrotol法,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公司和Houdry公司开发。适用于从乙烯副产裂解汽油中制苯。催化剂为氧化铝-氧化铬,反应温度600-650 ℃,压力0.49-5.4 MPa。
甲苯热脱烷基化
甲苯在高温氢气流下可以不用催化剂进行脱烷基制取苯。反应为放热反应,针对遇到的不同问题,开发出了多种工艺过程。
MHC加氢脱烷基过程,由日本三菱石油化学公司和千代田建设公司在1967年开发。原料可以用甲苯等纯烷基苯,含非芳烃30%以内的芳烃馏分。操作温度500-800 ℃,操作压力0.98 MPa,氢/烃比为1-10。过程选择性97-99%(mol),产品纯度99.99%。
HDA加氢脱烷基过程,由美国Hydrocarbon Research和Atlantic Richfield公司在1962年开发。原料采用甲苯,二甲苯,加氢裂解汽油,重整油。从反应器不同部位同如氢气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温度600-760 ℃,压力3.43-6.85 MPa,氢/烃比为1-5,停留时间5-30秒。选择性95%,收率96-100%。
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随着二甲苯用量的上升,在1960年末相继开发出了可以同时增产二甲苯的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技术。
这个反应为可逆反应,根据使用催化剂、工艺条件、原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工艺过程。
1.LTD液相甲苯歧化过程,美国美孚化学公司在1971年开发,使用非金属沸石或分子筛催化剂,反应温度260-315 ℃,反应器采用液相绝热固定床,原料为甲苯,转化率99%以上。
2.Tatoray过程,日本东丽公司和UOP公司1969年开发,以甲苯和混合碳9芳烃为原料,催化剂为丝光沸石,反应温度350-530 ℃,压力2.94 MPa,氢/烃比5:12,采用绝热固定床反应器,单程转化率40%以上,收率95%以上,选择性90%,产品为苯和二甲苯混合物。
Xylene plas过程:由美国Atlantic Richfield公司和Engelhard公司开发。使用稀土Y型分子筛做催化剂,反应器为气相移动床,反应温度471-491 ℃,常压。
3.TOLD过程,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1968年开发,氢氟酸-氟化硼催化剂,反应温度60-120 ℃,低压液相。有一定腐蚀性。
其他方法
此外,苯还可以通过乙炔三聚得到,但产率很低。
应用领域
早在1920年,苯就已是工业常用的溶剂,主要用于金属脱脂。苯有毒,人体能直接接触溶剂的生产过程现已不用苯作溶剂。
苯有减轻爆震的作用而能作为汽油添加剂。在1950年四乙基铅开始使用以前,所有抗爆剂都是苯。然而现在含铅汽油淡出,苯又重新起用。苯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对地下水质也有污染,欧美国家限定汽油中苯的含量不得超过1%。2011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再次收紧限制,汽油的苯含量上限降至0.62%。
苯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做化工原料,主要用途如下:
1.用作合成染料、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谷物、塑料、医药、农药、照相胶片以及石油化工制品的重要原料。本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因而被广泛地用作胶黏剂及工业溶剂例如:清漆、硝基纤维漆的稀释剂、脱漆剂、润滑油、油脂、蜡、赛璐珞、树脂、人造革等溶剂。
2.测定折射率用的标准样品。可用作精密光学仪器、电子工业等的溶剂和清洗剂,有机合成等。
3.用作分析试剂。如作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
4.化妆品溶剂。主要用作指甲油等化妆品的稀释剂,以加速干燥和硬化,并增进树脂等皮膜成分的溶解性。
5.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安全风险
健康危害
苯易挥发,暴露于空气中很易扩散。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有研究报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苯在体内转化为苯酚。
苯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中毒。重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症状,严重者会因中枢系统麻痹而死亡。少量苯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头昏、心率加快、头痛、颤抖、意识混乱、神志不清等现象。摄入含苯过多的食物会引起呕吐、胃痛、头昏、失眠、抽搐、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死亡。吸入20000 ppm的苯蒸汽5至10分钟便会有致命危险。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研究报告指出,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至15年。
妇女吸入过量苯后,会导致月经不调达数月,卵巢会缩小。苯对胎儿发育和对男性生殖力的影响尚未明了。孕期动物吸入苯后,会导致幼体的重量不足、骨骼延迟发育、骨髓损害。
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确认为致癌物。
安全措施
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分储。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灭火方法
燃烧性:易燃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相关法规
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 ,苯≤0.03 mg/m3,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20),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苯≤0.06 mg/m3,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室、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图书馆、体育场、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苯≤ 0.09 mg/m3
接触限值
中国PC-TWA:6 mg/m3;PC-STEL:10 mg/m3
美国 ACGIH 10 ppm, 32 mg/m3 TWA: OSHA 1 ppm, 3.2 mg/m3
代谢:苯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47-80%)、胃肠及皮肤吸收的方式进入人体。一部分苯可通过尿液排出,未排出的苯则首先在肝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作用下被氧分子氧化为环氧苯(7-氧杂双环[4.1.0]庚-2,4-二烯)。环氧苯与它的重排产物氧杂环庚三烯存在平衡,是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中间体。接下来有三种代谢途径:与谷胱甘肽结合生成苯巯基尿酸;继续代谢为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偏苯三酚、邻苯醌、对苯醌等,以葡萄糖苷酸或硫酸盐结合物形式排出;以及被氧化为己二烯二酸。乙醇和甲苯可以降低苯的毒性。
苯的代谢物进入细胞后,与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会使染色体发生变化,比如有的断裂,有的结合,这就是癌变(形象地说,是发生变异,因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它控制着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等),长期如此,就会引发癌症。
急性苯中毒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者可有头痛、头晕、流泪、咽干、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步态不稳;皮肤、指甲及粘膜紫组、急性结膜炎、耳鸣、畏光、心悸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
2、中度和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嗜睡、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等外,还可能迅速昏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全身皮肤、粘膜紫绀、呼吸增快、抽搐、肌肉震颤,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躁动、欣快、谵妄及周围神经损害,甚至呼吸困难、休克。
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所有的衣服及颈、胸部纽扣。腰带,使其静卧,口鼻如有污垢物,要立即清除,以保证肺通气正常,呼吸通畅。并且要注意身体的保暖。
2、口服中毒者应用0.005 g/ml的活性炭悬液或0.02 g/ml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催吐,然后服导泻和利尿药物,以加快体内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物吸收。
3、皮肤中毒者,应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清洗皮肤和头发。
4、有昏迷、抽搐患者,应及早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由专人护送医院救治。
毒理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800 mg/kg(大鼠经口);4700 mg/kg(小鼠经口);8272 mg/kg(兔经皮)
LC50:31900 mg/m3(大鼠吸入,7 h)
刺激性
家兔经皮:500 mg(24 h),中度刺激。
家兔经眼:2 mg(24 h),重度刺激。
3.3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家兔吸入10 mg/m3,数天到几周,引起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加。慢性中毒动物造血系统改变,严重者骨髓再生不良。
致突变性
DNA抑制:人白细胞2200 μmol/L。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200μmol/L。细胞遗传学分析:人吸入125 ppm(1a)。体细胞突变:人淋巴细胞1 gm/L。
致畸性
小鼠孕后6~15 d吸入最低中毒剂量(TCLo)5 ppm,致血和淋巴系统发育畸形(包括脾和骨髓)。小鼠腹腔内给予最低中毒剂量(TDLo)219 mg/kg,致血和淋巴系统发育畸形、肝胆管系统发育畸形。
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G1,确认人类致癌物。
其他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o):15 ppm/24 h(孕7~14 d),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育异常。
生态学数据
生态毒性
LC50:45 mg/L(24 h)(金鱼);20 mg/L(24~48 h)(蓝鳃太阳鱼);27 mg/L(96 h)(小长臂虾);
LC100:12.8 mmol/L(24 h)(梨形四膜虫);
LD100:34 mg/L(24 h)(蓝鳃太阳鱼);
TLm:36 mg/L(24~96 h)(虹鳉,软水)
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h):120~384
厌氧生物降解(h):2688~17280
非生物降解性
水相光解半衰期(h):2808~16152
光解最大光吸收波长范围(nm):239~268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h):50.1~501
生物富集性:BCF:3.5(日本鳗鲡);4.4(大西洋鲱);4.3(金鱼)
储存运输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检测各种产品中苯的含量。苯的纯度的测定一般使用冰点法。
对空气中微量苯的检测,可以用甲基硅油等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或者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吸收,然后通过色谱进行分析;或者采用比色法分析;也可以将含有苯的空气深度冷冻,将苯冷冻下来,然后把硫酸铁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得到黄褐色或黑色沉淀,再用硝酸溶解,然后通过比色法分析。或者直接用硝酸吸收空气中的苯,硝化成间二硝基苯,然后用二氯化钛溶液滴定,或者用间二甲苯配制的甲乙酮碱溶液比色定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8:46
目录
概述
研究简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