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话
粤西沿海地区的闽南语方言
海话是粤西沿海一带的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茂名市的电白区东部电城镇、旦场镇(部分)、麻岗镇、树仔镇、岭门镇、马踏镇和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沙扒镇书村、上洋镇福湖。
分布地区
粤西沿海一带,主要分布在茂名市电白区东部电城镇树仔镇岭门镇马踏镇
分类
儒洞海话
主要分布在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全镇,沙扒镇书村,上洋镇福湖村,新圩镇马车村等地区。
儒洞海话和电白海话的区别在于发音的区别。儒洞海话发音主要在第1和第2个调。电白海话发音一般都在第3个第个调上。儒洞海话比电白海话发音更接近闽南话
相关历史
茂名市电白区麻岗、旦场、树仔、电城、爵山、岭门、马踏等地。所讲的方言本地人称为“海话”,也就是“电白海话”。
据1982年全县(区)文物普查考证,茂名市电白县(区)境内远在7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时百越族先民在此生息繁衍。隋唐时县东部、东北部、中部一带主要是瑶族人聚居,西南部至西北沿海,沿江地区则主要是俚族和壮族人活动。至于汉人最早于何时徙入已很难考证,不过汉人大批移民入境当从宋代开始。宋徽宗年间(1101-1125年)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中原时有战乱和福建人多地少,大批汉民从福建的莆田、晋江、闽县、福州、汀州等地和广东的东北部地区徙入。此外,还有神电卫驻军官兵(多为浙江人)的后裔及到此经商贸易的商贾人留居的,有到高、雷、廉、琼等州县任职的仕官退职后在此择居的——他们先后在此繁衍,于是境内的汉人数量越来越占优势,而原来的土著民族只得远徙广西和海南等地,部份则与汉人同化。
移民成份的复杂,使电白方言呈纷繁多样状态。部分福建渔民,迁至电白沿海打渔为生。后来逐渐在东部沿海地区定居下来,并且有一部分人弃渔从耕。他们的后代分布在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已包括爵山镇)、旦场镇、树仔镇麻岗镇岭门镇马踏镇等地。他们所讲的方言本地人称为“海话”。海话与黎话可以通话,同属于闽方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2 21:30
目录
概述
分布地区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