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塘的两岸,除了大片的绿色桑园外,便是黄色的水
稻田。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嘉兴地区种植的都是双季稻。在海盐塘的一侧,有一条不到一米宽的塘路,这是人们沿河行走踩出来的一条泥路。过去农村里的人穷,为了省下几角钱的轮船票钱,许多人是顶烈日冒寒风在这条塘路上来来往往的。有时,可以看到牧童骑在大水牛上,悠闲地在塘河边放牧。
在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季节,那些还未熟透的稻田需要大量的河水来浇灌滋润。坐在船上不时能见到两岸有农夫踩着水车,这种水车一般要四个人来踩,其中也有中青年妇女,他们站在水车架上,步调一致地不停踩踏,把河中的水源源不断地输入到水田中。塘河边也常常能看到牛车盘,在低矮的圆形茅草栅下,一头蒙着双眼的大水牛一圈圈地绕着圆形转盘不停地向前走,拉动水车把河里的水抽到水田中。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这种使用了千百年的人力水车和牛车盘才陆续被抽水机所替代。
河里除了
客轮,更多的是满载货物的航快船,这些船大多靠纤夫们弯腰弓背用人力拉动。这样的景象,会使我想起俄罗斯著名油画家列宾的名画《
伏尔加河纤夫》。如果是顺风而行,满载货物的航快船会升起高高的布帆,借助风力快速行进。
在海盐塘的两岸,有许多大小集镇和村落,其中规模较大、人口较多的是于城、沈荡、余新三个集镇。当年,这些集镇上的房屋大多是破败陈旧的木结构房屋,街道都很狭小。另外,在海盐塘上还有几座较大的石桥,在海盐轮船码头西侧有同安桥,于城大桥、沈荡大桥、余新镇南北的塔塘桥和纤径桥,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石拱桥。轮船经过嘉兴南湖后要穿过一座铁路桥,最后一座桥便是当年人民公园西侧的城区大桥,过了这座桥后,便能看到不远处的嘉兴轮船码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