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浙江省
宁波市辖区,位于宁波市中西部,总面积595.2平方千米,东隔
奉化江与
鄞州区相邻,北濒
余姚江与
江北区相望,西与
余姚市接壤,南与
奉化区连接。截至2023年,辖9个街道、7个镇、1个乡,共101个社区、165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县前街61号。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0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8.9%。
历史沿革
春秋,为越国地。
战国,为楚国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国后平定江南地区,降百越之君,置会稽郡,今海曙区境域分属鄮县和句章县。
两汉,沿袭秦制。
三国,鄞、鄮、句章三县属于吴国。
隋朝,鄞、鄮、句章、余姚4县合并为句章县,县治位于今海曙区鄞江镇。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置州,以原句章、鄞、鄮三县地置鄞州,设治于
三江口(分属今海曙区、鄞州区、江北区),此为境内设治之始。
唐武德八年(625年),废鄞州复鄮县,徙治于四明山麓的小溪(今海曙区
鄞江镇)。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置明州,以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析原鄮县地立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海曙为明州鄮县属地。
唐天宝元年(742年),明州改为余姚郡,海曙为余姚郡鄮县属地。
唐乾元元年(758年),余姚郡复改为明州,为明州鄮县属地。
唐大历六年(771年),鄮县县治由小溪徙三江口。
唐长庆元年(821年),明州第二十四任刺史韩察以州治小溪地形卑隘,向浙江东道观察使薛戎请准,徙州治于鄮县县治所在地三江口,同时迁鄮县治于小溪。并在现在的中山广场到鼓楼一带建立了一座内城,古称子城(南门),也即鼓楼,彼时称“谯楼”。
唐乾宁五年(898年),明州刺史黄晟主持建造了罗城,也就是外城,位置大致相当于今长春路、灵桥路、东渡路、和义路、永丰路、望京路一圈。城内逐渐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两条主干道,即今中山路、药行街和镇明路、开明街雏形,形成了城市的基本框架。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升明州为明州望海军,为避后梁太祖朱温之祖朱茂琳(鄮、茂同音)讳,改鄮县为鄞县,海曙为明州望海军鄞县属地。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为明州奉国军鄞县属地。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为庆元府,为庆元府鄞县属地。
南宋福祐五年(1257年),制置使吴潜拓旧立新,辟十座城门。
元初,强令全国各地拆毁城墙,鼓楼亦在劫难逃,被夷为平地,子城毁。
元至元五年(1264年),又在旧子城处重建鼓楼,名“明远楼”,不久又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庆元府改称
庆元路,海曙为庆元路鄞县属地。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驻庆元都元帅纳麟哈刺为防反元义军
方国珍来犯,又重新筑城,设置东渡、灵桥、长春、望京、永丰、和义等六座城门。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方国珍占据庆元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方国珍降朱元璋,庆元路改明州府,为明州府鄞县属地。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中的“明”字,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海曙为宁波府鄞县属地。
明宣德九年(1434年),宁波知府黄永重建鼓楼,正面题名“四明伟观”,北面悬额“声闻于天”。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又毁,知府蔡贵易重建,名“海曙楼”,取自杜审言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海曙因此得名。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宁绍台道道治移至境内。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占宁波,改为宁波郡,海曙为宁波郡属地。
清咸丰十二年(1862年),太平军撤离,复改宁波府,海曙为宁波府属地。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境地属鄞县。
民国9年(1920年),有拆城造路之议,三年内拆除有6个城门的月城。
民国13年(1924年),拆灵桥、东渡二门。
民国16年(1927年)7月,设宁波市,划鄞县城厢及近郊六七里地为市区(今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分设6个区,今海曙辖境为第一、二、三、六区。
民国20年(1931年)1月,宁波市裁撤,复入鄞县,同时开始全面拆城。
民国22年(1933年),老城区城墙全面拆除,并沿当时的城基建造马路,分别以所在城门之名命名为东渡、灵桥、长春、望京、永丰、和义路。
民国24年(1935年),撤区,设湖东、湖西、灵桥、唐塔、县东、县西、西郊、北郊、长春等镇。
民国36年(1947年),并为海曙、灵塔、镇明、长春、西郊、北郊等镇。
1949年5月25日,宁波城区解放,市和专区并设。
1949年11月,将6镇分设为海曙、镇明两区公所。
1951年,分设为海曙、望京、月湖、灵塔4个区。
1952年8月,复为海曙、镇明2区。
1956年2月,撤销区建制,分设苍水、鼓楼、孝闻、西郊、仓桥、县学、江厦、天封、湖西、药行等10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9月,再次并为海曙、镇明2个街道办事处。
1960年6月,改建为海曙人民公社。
1963年7月,分为海曙、镇明2个公社。
1969年12月,复区建制,分设海曙、镇明2区。
1978年9月,省政府批准海曙、镇明为市辖区一级(县级)政权建制。
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为宁波市,市级党、政、军机构均驻今海曙境内。
1984年1月,海曙、镇明两区合并,成立海曙区。同时划鄞县石碶、望春乡的一部分入区境,设置段塘镇,扩大西郊乡。
1992年5月,合并10个街道办事处为鼓楼、灵塔、月湖、西门、南门等5个街道办事处。
2002年1月,撤销西郊乡、段塘镇,分别更名为望春街道和段塘街道。至此海曙区乡镇建制消失,全区共辖8个街道。
2016年9月,原
鄞州区西部集士港镇、古林镇、高桥镇、横街镇、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石碶街道等9个乡、镇、街道划归海曙区管辖,成立新海曙区。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等市级机关迁至位于鄞州区的东部新城。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海曙区辖9个街道、7个镇、1个乡、165个行政村、101个社区。人民政府驻江厦街道县前街6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曙区位于宁波市的中心区域,中心位置约在北纬29°88′07.92″,东经121°55′72.89″,东临奉化江,北濒余姚江,西与余姚市接壤,南与奉化区连接。全区面积59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曙区境内平均海拔高程2.20米。晚更新世初期,暂时性流水携带山区物质由山前向平原堆积,组成洪积平原,后天气转冷,海面下降,洪积平原上形成带状河流。当气候回升转暖,流水作用活跃,河流下切加剧,东侧奉化江河道、北侧古大隐古河道在今城区北部汇合,经镇海入东海。其后海面上升,流水下切减弱,进入以堆积为主阶段,出现河流相堆积地层。晚更新世中期,海面继续上升,河流后缩,宁波平原北部地区演化成湖泊,形成以湖泊为主夹带冲积相物质的灰绿色亚黏土,覆盖于堆积层之上。最后一次海侵中,平原大部分被淹没,形成滨海湿地和湖沼洼地。因海潮内侵,山水出没,呈现水网纵横的地形地貌。
气候
海曙区位于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季风气候区,属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冬季受西风带冷空气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台风和西南气流影响,多异常天气。季风交替明显,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水文
发源于四明山的余姚江和奉化江,流经海曙区境域北边和东边,在桃花渡外三江口交汇成甬江水系出镇海口入海。余姚江、奉化江均属潮汐河流,每天定时形成高低潮位。古代天封塔曾作为船只进出航标。两河交汇处河塘纵横,水网密布,有前塘河(南塘河)、中塘河、后塘河及广德湖、月湖、日湖。
奉化江,民国以前称鄞江。上游剡江发源于四明山的秀尖山东南麓(一说乌山撞天岗南麓),过奉化、鄞州境,水流平缓,江道曲折蛇行,经十八湾至城区。西侧依境内流经段塘街道、南门街道、江厦街道,至辖区东北端与余姚江汇合为甬江。
余姚江,又名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南岸依境内北郊路、永丰路战船街,经解放桥,出新江桥至辖区东北端与奉化江汇合为甬江。姚江原系潮汐江,1959年兴建姚江大闸,由大闸节制水位,挡潮阻咸蓄淡。大闸上游遂无潮汐,成淡水内江。
南塘河,清代前称雨水,又称前塘河。上接樟溪,源出四明山,经它山堰、横涨、栎社,与奉化江平行并间接相通,在段塘街道流入境内,自南水门进入三市。1977年,南门三市段填塞,河道西头移至南门三市。是河为引樟溪水至城区月湖的主要河渠,为行洪、排涝、灌溉、航运的骨干河道。后因汽车运输发展,航运功能衰退。
中塘河为区别于东乡中塘河,又称西中塘河。源出草湾岗山麓,流经大雷,汇芝溪岙水、武陵溪。东流至双瑞桥分南、北两支。北支汇入后塘河,南支经林村隐仙桥后称中塘河,流于境内经望春桥与后塘河相接。早期曾为提供境内自来水源主要河道之一。
后塘河为区别于东乡后塘河,又称西塘河。源出大雷山诸溪,到双瑞桥分流。北支过锲桥即为后塘河,经由山下庄、石塘,经望春与中塘河汇合后入城区西门口(旧有西水门),系境内沟通鄞州区西部的主要航运通道,也是鄞西引流、灌溉的主河道。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曙区常住人口1041285人。
截至2022年末,海曙区户籍总户数261279户,总人口为643291人。按性别分,男性311589人,占48.4%;女性331702人,占51.6%。全年出生人口3701人,死亡人口4498人。
截至2023年末,海曙区户籍人口643270人,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其中,出生人口3448人,死亡人口5821人。年末常住人口为106.5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88.9%。
政治
经济
综合
2023年,海曙区全区生产总值(GDP)为1646.9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3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22.07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207.30亿元,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7.1%和92.0%。三次产业结构为1.1:25.6:73.3。GDP地均集约度为2.77亿元/平方公里。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15.5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017美元),增长5.2%。
2023年,海曙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27元,比上年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81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50元,增长6.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50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179元。
财政收支
2023年,海曙区财政总收入218.5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45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11亿元,增长0.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8.8%、13.1%和75.0%。
固定投资
2023年,海曙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9.9%,其中项目投资下降17.3%。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1.0%。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下降8.8%,制造业投资下降23.0%。全年新开工项目157项,年末共有各类在建项目496项,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3项,5亿元及以上项目86项。
第一产业
2023年,海曙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0.80亿元,林业产值1.21亿元,畜牧业产值0.76亿元,渔业产值1.12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47亿元。
第二产业
2023年,海曙区工业增加值33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9.81亿元,增长0.3%,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84.40亿元,下降1.1%。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019.46亿元,下降0.3%;利润总额49.70亿元,利税总额75.88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9.85亿元,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0.9%,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3.5%。
2023年,海曙区建筑业增加值83.48亿元,比上年下降0.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3家,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5家,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33家,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二、三级和其他资质企业95家;全年建筑业产值593.28亿元,增长2.5%,其中省内产值504.46亿元,增长5.8%;房屋施工面积3170.9万平方米,下降4.3%;平均从业人员14.3万人,增长5.6%。
第三产业
房地产
2023年,海曙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33.24亿元,比上年下降5.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9.80万平方米,下降2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0.87万平方米,办公楼销售面积1.56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23年,海曙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1.7%。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608.54亿元,增长10.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89亿元,增长2.7%。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中,金属材料类1367.96亿元,增长19.2%;化工材料和及制品类830.08亿元,增长54.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265.76亿元,下降3.8%;石油及制品类211.75亿元,下降1.1%;汽车类140.12亿元,增长10.4%。
旅游业
2023年,海曙区规模以上旅行社营业收入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6.43亿元,增长15.5%。年末拥有星级酒店1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2家。
对外经济
2023年,海曙区货物进出口总额96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出口总额808.00亿元,增长4.6%;进口总额155.01亿元,增长59.7%。共引进各类企业5626家,比上年增长13.6%;注册资金约530.92亿元,增长39.8%,其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46家。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138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4.2%;实际利用外资20546万美元,下降20.1%。全年新设立内资企业8134家,比上年增长2.7%;新增注册资本(金)579.9亿元,增长26.2%。新设立个体工商户12692家,增长0.9%;资金数额12.6亿元,增长4.9%。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112户,增长111.3%。全年大市外内资累计到位资金216.87亿元,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117.87亿元。
金融业
2023年,海曙区金融业增加值17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本外币存款余额45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本外币贷款余额4123.3亿元,增长11.4%。保险保费收入7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财产险32.47亿元,下降1.1%;人身险42.94亿元,增长29.9%。各类赔付支出35.38亿元,增长8.3%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海曙区全年科技信贷风险池服务科技企业38家次,累计授信额度近1亿元。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0家,新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家。技术交易额72.0亿元,比上年增长84.7%。现有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10家,3家省级众创空间获评省级优秀。全年新增专利授权量47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79件。
截至2023年末,海曙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966件,增长18.5%。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建设创新平台34个,集聚高素质人才超1000名,承担国家级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2个,孵化科技型企业超50家。入选“科创中国”系列榜单3项,数量全市第一,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专项,实现海曙区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级重大专项“零”突破。
2023年,海曙区新建博士后工作站4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新招引进站博士后29人。举办职业技能竞赛23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高技能人才0.7万人。做优“菁英汇海”青年人才服务,新引进大学生总量全市第三。
教育事业
2023年,海曙区新建学校(园)5所、新增学位7860个。全区有中小学61所,在校中小学生87399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34人;幼儿园119所,在园幼儿28874人;事业编制教师5146名,其中省特级教师18名、正高级教师20名、市级名优教师150余名,人才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海曙中学实现高起点独立办学。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奖3项,入选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成为“宁波市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域推进区。
文化事业
2023年,海曙区新建5家浙江省乡村博物馆、5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家城市书房、2家文化驿站、2家“天一书房”、3家“一人一艺新空间”;新培育16家“书香工厂”,实现镇(乡)街道全覆盖;新增2处省级文保单位。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宁波塘河文化陈列馆开馆。海曙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快乐小“绳”童》获“浙艺少年”首届浙江省青少年艺术普及系列活动之舞蹈类金奖;《沧海长歌》获浙江省第22届群众音乐大赛金奖。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海曙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55家,医院36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家;实有病床1113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071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7265人,注册护士8510人。海曙区人民医院、海曙区第三医院确定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全区现有托育服务且在“浙有善育”登记的机构115家,新增托位数845个,普惠托位720个,总托位数4331个,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4.07个。建有40个村、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站点。全年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资金6537.6万元。
体育事业
2023年,海曙区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跑酷大师赛、攀岩大师赛。提升“全民健身月月赛”品牌,开展海曙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举行群众体育活动项目20余个。全年新建1个体育公园、1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2个百姓健身房项目。
社会保障
2023年,海曙区拥有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单位4.6万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缴费人数分别为39.8万人、53.8万人、46.6万人。各项待遇发放总额57.13亿元。户籍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95%,居全市前列,困难群众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新增实体社保卡3.44万张、电子社保卡5.03万张,实体社保卡考核完成率117.4%。
2023年,海曙区新建1家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5G智慧养老院、10家标准化老年食堂、22家无感智能设备终端、4家康养联合体、15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全区现有养老机构32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273个,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年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31889人次4381.4万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1800人次378.3万元、照护费1800人次147.1万元。
2023年,海曙区城镇新增就业2274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5人。
交通运输
海曙区辖区内有铁路宁波客运站、汽车南站,距宁波栎社机场仅8千米,与
宁波港客运站仅一桥之隔,沪杭甬高速公路宁波市区出入口设在海曙区,所有的市内公交线路和
出租汽车几乎全由海曙辐射市区的四面八方。
2018年,海曙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2.99亿元,同比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6.95亿元,增长4.7%;营业利润4.8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货运代理企业营业收入增长0.4%,营业利润增长7.8%。
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
孟姜女》、《
牛郎织女》、《
白蛇传》并称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国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
宁波地区有句俗语:“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梁山伯庙去烧香,拜拜多情祝九娘。少年夫妻双许愿,不为蝴蝶即鸳鸯。”年轻夫妻到
梁山伯庙祭拜,已成宁波地区人们的普遍行为。
有关传递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目前已搜集到100多篇异文,其中在宁波高桥镇范围内搜集到18篇;梁祝长篇歌谣有近二十首,短歌十几首,流传至今。在宁波地区,旧时玩花牌(一种赌博形式)时,每抓到一张花牌就要唱四句民歌,其中就有一套《
梁山伯与祝英台》花牌民歌。从宁波梁祝传说的内容来看,既有梁祝爱情的传说,又有梁山伯清官的传说,还有梁祝“前世”和“身后”的传说,充分体现了传说的整体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具有鲜明的“发源地”标志。
2006年,通过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的积极协调,浙江省宁波市等四省六地联合申报,“梁祝传说”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属
弹词类,俗称“宁波文书”,后改称“四明南词”。早期四明南词所写的脚本多由文人雅士执笔,受诗词曲赋的影响较深,讲究平仄、对仗、音韵,还夹着不少词牌和曲牌。
由于四明南词词藻华丽、曲调优雅,尤为
士大夫们所推崇、欣赏。多在寿诞、喜庆的堂会上演唱。宁波当时的民谚说:“南词唱华堂,走书下农庄,评书进茶坊”,说的就是四明南词与其它曲种的不同分野。
四明南词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约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宁波历史上出现过崇德社、永裕社、引凤轩等一批四明南词行会组织,最有名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丝竹歌咏班。他们将传统书目中的精彩章回改编为折子书,出现一批人称“五公座”的艺人,成为四明南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四明南词的传统书目辞藻秀丽、文字熨贴。同时,融唱、奏、念、白、表于一身,表演艺术上要求较高。演唱形式分:单档,双档……十三档不等,每档都安排以不同的乐器,并以俗称“五柱头”作为演唱的基本曲调。
以乡音说唱的四明南词构成了当时宁波特有的文化风景线,同时运用汉族音乐中不多见的
复调音乐手法,这是音乐审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宁波作为文化之邦在地方艺术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时的产物。
风景名胜
月湖
月湖又名湖西河或西湖,占地南北约1160米,东西约130米,周围2430多米。位于宁波市城区的西南,开凿于唐
贞观年间,是宁波市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千米。
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十洲分别是:湖东的竹屿、月岛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屿、竹洲、
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烟屿、雪汀和芙蓉洲。此外还有三堤七桥交相辉映。
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
贺知章、北宋名臣
王安石、南宋宰相
史浩、宋代著名学者
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
万斯同,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天一街10号,在月湖历史文化景区内。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之间,原为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书楼,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阁主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前凿池,名“天一池”。
范钦原藏书籍7万余卷,至解放前只剩1万3千多卷。保存下来的图书,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其是为数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种和明代科举录370种,更是研究中国明代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同时,由于天一阁所具有的广泛的感召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陆续有一批藏书家将自己的藏书捐献给了天一阁,如张氏樵斋、朱氏别宥斋、孙氏蜗寄庐、杨氏清防阁、冯氏伏跗室等,现藏阁古籍达30余万卷,约13万册。
天封塔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郡庙东南侧大沙泥街西端与南大路(今解放南路)交会处,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一696)年间,故名“天封”。原塔高18丈,六角形,相传建造时采用了泥沙层层堆积把砖石送上去的办法,大沙泥街、小沙泥街由此得名。后塔刹毁,残高41米,六面七级,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重建,1989年重修。现天封塔高51.5米,平面六角形,七明七暗,共14层,有飞檐、平座、栏杆等,朱栏青瓦,飞檐翼角,呈宋代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风貌,登塔可以鸟瞰宁波市容。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5日,海曙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2020年1月2日,海曙区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66。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68。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78位。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区”。
2021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1年12月,入选首批浙江省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名单。
2021年12月23日,拟确定为浙江省首批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2022年2月,被评为浙江省2021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区。
2022年2月,海曙区荣获2021年度浙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
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名单(改革探索类试点)。
2022年11月,入选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排名第99。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6。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0。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76。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0。
2024年12月,入选2024全国百强区综合发展指数“全国百强区”名单中排名第2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