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德国陆军大将、军事家,“
闪击战”的创始人。
人物生平
少年生活
1888年6月17日,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出生在
维斯瓦河边的库尔姆。
1891年,由于父亲调驻阿尔萨斯州的柯尔马,古德里安在柯尔马入学读书。
1900年,父亲又调驻
柏林州的圣阿伏德,因当地没有高级中学,且父亲收入有限,希望两个儿子都以军人为职业,所以选定军官学校作为他们的升学对象。
1901年4月5日,古德里安和弟弟一起进入了
巴登地方的卡尔斯鲁厄军官学校。
1903年4月1日,古德里安转到
柏林军事学院去学习军事。
1907年2月,古德里安毕业,被分配驻在柏林州,比特赫的第十汉诺威轻步营当见习官。
成家立业
1907年4月至12月,古德里安在梅兹参加了短期军事训练。
1908年,古德里安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晋升为
少尉,后来又回到了原队。
1909年10月1日,古德里安所在的轻步兵营被调到汉诺威省,去担任驻防的工作。
1911年,古德里安和在汉诺威省驻防时相识的玛加丽特·哥尔尼(Margarete Goerne)相爱,但他父亲认为他还太年轻,不应该过早结婚,因此派他到第三无线电营执行任务。
1913年10月,古德里安和玛加丽特·哥尔尼结婚,并生有两个儿子。一战期间,古德里安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长。
1922年,古德里安调任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机械化观念。青年时期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兵种。他经常在《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以至于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采访他。他经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坦克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摩托化步兵部队总监部参谋长。
羽翼渐丰
1933年,德国兵工署主持的近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
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亲自指导的摩托化部队表演时,情不自禁地一再说道:“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
1934年7月,德军建立
装甲兵部队,希特勒派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系统地研究了一战时期战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英国人
利德尔·哈特和富勒的军事理论,逐渐萌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机动、进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也被古德里安欣然接受。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
1935年,德国建立起3个装甲师,古德里安任第二装甲师师长。每个装甲师中有一个装甲旅,其坦克总数不少于561辆,支援它的有一个
摩托化步兵旅,另加摩托化炮兵、工兵、通信、战防等单位,还有一个搜索营。从此,德军装甲兵得到了飞速发展。
古德里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战术远见,他设计的作战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进攻。从1936年至1937年,他出版了一本名叫《注意—坦克!》的书,书中阐明了德军以后将要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
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兵部队的一切组织和训练事项。同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领两个装甲师打头阵。尽管路上有些战车因技术故障而抛锚,但还是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部队机动速度的新记录。从而显示了装甲兵部队的优越性。
实地表演
1939年,古德里安为第19军军长。这个军包括第3装甲师、第2和第20摩托化师。同年9月,德国法西斯对波兰进行突然奇袭,这是闪击战的第一次实地表演。当时古德里安刚就任装甲兵第十九军军长,下辖有国防军第3装甲师、第2和第20摩托化师。它的任务是突入波兰边防线,其后从
波美拉尼亚快速前进,直抵
维斯杜拉河,切断波军通往
波兰走廊的退路。
古德里安在这次闪电战中也遇到了在平时演习时所碰不到的问题,他在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惊险的描写:“9月1日清晨4时45分钟的时候,全军都同时在边界上开始行动。最初地面上有一层浓厚的晨雾,使空军不能对我们作任何支持。我在第一次攻击波中,就跟第三装甲旅一同前进,一直到曾贝堡以北的最前线,那就是序战开始的地方。不幸得很,虽然我已经严令第三师的重炮兵不得开炮射击,但是在大雾之中,他们还是忍不住开炮乱打起来。第一颗炮弹恰好落在我的指挥车前50码的地方,第二颗就落在后50码的地方。我马上想到要是再来一颗的话,就一定会直接命中。于是马上就命令驾驶员转过车来离开这个地区,这种突如其来的炮击使驾驶员有一点神经错乱,拼命的一冲就掉在一个沟里去了。”
古德里安把他所属的“
北方集团军群”中的两个装甲师和两个轻装甲师集中起来使用,横冲直撞,锐不可当,强渡了那累夫河。1939年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筑垒地域,17日,跟“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装甲兵部队在
布格河畔的符沃达瓦会师。
黄色方案
1940年2月,德国陆军总司令颁发关于进攻西欧——“
黄色方案”修正案的训令。这次战役的目标是占领荷兰、比利时、法国,迫使英国缔结有利于德国的和约。“黄色方案”是由
曼施坦因制定的。但是,古德里安在草拟和执行该方案中都起了一定作用。
为了进行西线战争,希特勒调集了136个师,3000余辆坦克,4500余架飞机,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辖64个师作为左翼,担任主攻,由
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从
亚琛至
摩泽尔河一线发起攻击,突破色当,直插
英吉利海峡沿岸;“B”集团军群辖28个师,由博克上将指挥,任务是越过荷兰和比利时,作为右翼插入法国;“C”集团军群17个师,由
威廉·里特尔·冯·勒布上将指挥,其任务是牵制
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此外,还有47个师作为预备队。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隶属于“A”集团军群。
1940年3月,“A”集团军的高级将领被召集到柏林总理府中,每一个将领都要报告自己所担负的任务,以及将如何去执行自己的计划。古德里安谈到自己的任务是:在奉命进攻之日,就要越过卢森堡的国界。经过比利时南部,然后突破色当,渡过马斯河,并在对面建立一个桥头阵地,以掩护后续的步兵军渡河。他计划战争的第五天就强渡马斯河,并在当天下午在对岸建立好桥头阵地。当古德里安汇报到这里时,希特勒发问道:“那么以后你又准备做些什么呢?”古德里安回答说:“除非我已经接到了其他的命令,否则我将决定次日继续向西推进。最高统帅应该决定我的目标是亚眠还是巴黎。我个人的意见认为正确的路线是通过亚眠,直趋英吉利海峡。”这里反映了古德里安一再强调的原则——装甲兵在进攻时应永不停顿。但后来,在德国空军总司令
戈林的劝说下,希特勒命令德军在敦刻尔克前停止进攻,放跑了33万英法联军。
装甲狂飙
转战西欧
波兰战败投降后,古德里安又转战西欧。
他指挥的装甲兵第19军属于
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1940年5月,该部队作为在色当地区的攻击主力,从法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5月13日,渡过
马斯河。一天之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在色当以西、以南,扩大了桥头堡阵地,击退了法军第三装甲师和第四装甲师的多次反击。当时在他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阻止装甲兵部队的前进,即汽油耗尽、到达
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兵部队的迅速进攻所达到的巨大战果而感到惊讶,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装甲兵部队停止前进。对前线战况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等一些前线指挥官们认为,这无异于放弃奇袭,会丧失一切初步战果。于是他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准作进一步的“强力侦察”、“扩大桥头堡阵地”。古德里安对这项命令加以灵活解释,率领部队沿
索姆河一线迅速前进。
5月18日,到达
圣康坦,19日,强渡索姆河,20日,其先头部队抵达
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紧接着经由阿布维尔继续向北进攻,22日,攻占布伦。6月上旬,古德里安就任第2集团军司令,率领所部又得到了一连串的重大胜利,其中第3装甲师还获得了“铁甲尖刃”“装甲狂飙”的美誉。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空前的胜利。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起侵苏战争,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主要担负了莫斯科西南方向的突击任务。战争初期,他们节节胜利,10月,曾前进至距
莫斯科仅几十公里的地方。但到了12月上旬,由于冬季来临,苏军的英勇顽强抵抗和德军的战略目标分散等各种原因,进攻莫斯科战役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被编入预备役,过了一年多的闲散生活。
形势规划
古德里安对德国的战争形势作了预测。他认为,到1944年,德国就该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而进攻的方式,还应是以装甲兵部队为主,一个装甲师,只有当它的坦克和其他种类的兵器与车辆保持一个正确的比例时,才会有充分的战斗力。德军每一个装甲师,照原定计划应有4个坦克营。换言之,全师需要坦克总数为400辆,如果全师坦克数量减至400辆以下,那么它们的全部组织就不能够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攻击力量。而展现在古德里安面前的装甲部队竟没有一个符合这一标准的。因此,在古德里安看来,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是,重建装甲师,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古德里安拟定了1943年适用的组织系统表(计划)。关于坦克装备,他认为德军当时的主战坦克是Ⅳ型,它主要用于非洲和东方战线,仍需要大量的补充和提高。而“虎”型和“豹”型坦克的生产是不受冲击和影响的。他们还对坦克的性能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其火力系统,并把75mmL48的火炮加装在了Ⅳ型坦克上,大大提高了这种坦克的性能。为了增加坦克的数量,古德里安还想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延长坦克的使用寿命,为此他们对新型的车型进行反复实验,尽量使其性能尽善尽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例如“豹”型坦克的生产和投入使用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古德里安常常去工厂和坦克学校了解情况。处在卡斯尔的亨西尔工厂是生产“虎”型和“豹”型坦克及88mm战防炮的工厂,古德里安常来这里视察,有时也去学校拜访坦克设计者。他对“虎”型坦克“菲迪南”式的坦克设计者波尔西教授所设计的坦克火炮系统即88mmL70火炮的性能,及时指出了它的弱点。对坦克的“围裙”的改进也提出了意见。
最后哀歌
复出扩编
1943年2月,希特勒在
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后,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派他为装甲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兵部队的发展、组织、训练。
在他任期,调整了装甲兵部队的编制,把每个师的坦克团又扩编成坦克旅,每个旅辖四个营。编制的扩大,对坦克的需求也就越大。在古德里安的努力下,德军的坦克的生产与装备有了一定的改善。德国著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正式投产,重整军备。尽管他的努力也没能够改变德国的命运。古德里安抓坦克的生产对于德国支持战争是有很大作用的,德国生产量最多时每月达1955辆。至诺曼底登陆之前,古德里安已经重新整编出10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为在东线战场大伤元气的德国装甲部队补充了新生力量。同时古德里安还认为应该把自行火炮归为装甲兵,但是没有得到希特勒的同意。
斯大林格勒会战使德军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但是,希特勒不甘心失败,决定于1943年夏天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发起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会战,代号为“堡垒”,妄想制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夺回已经失去的战略主动权。1943年5月上旬,希特勒在慕尼黑召集会议,听取高级指挥员的意见,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克鲁格元帅表示赞同,制定“堡垒”战役计划的希特勒对胜利充满信心,而曼施坦因表示疑义。古德里安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库尔斯克的进攻是没便宜可占的。5月10日,他再次去见希特勒并劝阻他发动这次进攻。古德里安说:用装甲兵去硬攻具有坚固防御的库尔斯克是愚蠢的。最后,希特勒还是决定执行“堡垒”计划。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北两翼集中了17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和18个步兵师进攻,这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坦克会战。库尔斯克战役从7月5日开始,8月23日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德军损失50余万人、3000门大炮、3700多架飞机、1500辆坦克。至此,德军装甲兵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正如苏联元帅
科涅夫后来所描述的,
库尔斯克会战的枪声是“德军坦克这只天鹅临终时的哀歌”。
大厦将倾
1944年6月6日,盟军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苏联红军又展开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德国岌岌可危,统治者内部危机加剧,7月20日爆发了刺杀希特勒事件。希特勒在一时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于7月22日任命古德里安为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这时德军的失败已成定局,第三帝国大厦将倾,已是独木难支。
1944年12月25日,希特勒在事先未经古德里安知道的情况下,就直接下命令把吉勒所指挥的党卫队第4装甲军,包括武装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和
维京师在内的两个党卫队装甲师,从华沙以北地区调往巴尔干以解布达佩斯之围,代号“康拉德一号”。最初阶段的行动虽很顺利,但最终因为苏军巨大的兵力优势像海绵一样吸干了德军的动能,所以武装党卫队第4装甲军并没有冲破苏军的包围,因而也没能达到最终解围的目的。
此后,古德里安与希特勒因为战略战术上的分歧发生多次争吵,两人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1945年3月下旬,接近崩溃边缘的希特勒已经不能再忍受古德里安的指责,以健康疗养的名义罢免了古德里安总参谋长的军职,再次将其贬入预备役,古德里安从此彻底离开自己奋斗了大半生的装甲部队。
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及其全体官兵向美军投降,他作为战俘被关押在美国三年。
1948年6月17日,在审判过程当中没有被指出任何战争罪行的指控。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古德里安是军事顾问之一,并帮助建立了
西德军队的防御体系。
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心脏病在巴伐利亚去世,终年65岁,根据遗愿而被埋葬在他最初服役的地方戈斯拉尔。
主要影响
理论创立
他认为:“只有支援坦克的其他兵种具有与坦克相同的行驶速度和越野力时,坦克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在诸兵种合成兵团内,坦克应起主导作用,其他兵种则根据坦克的需要行动。因此,不要把坦克编在步兵师内,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种的装甲师,以使坦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闪电战术有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他认为在作战中应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其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军队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胜利。古德里安认为这种战术对进攻战役的胜利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还认为坦克武器具有三个特征:装甲、机动、火力。凡是要准备进行激烈战斗的一切坦克,应具有相当强度的装甲,能够不为对方的防御火力所击毁;要想取得胜利,尽量使坦克运动迅速,不顾敌人的阻挠,一直向前运动,使敌人无法建立一个新的防线,最后把攻势深入敌人的后方,火力是坦克武器的最重要特征,它的火炮在坦克静止和运动时,都可以开炮射击,坦克前进时,可以把它的火力携带着一同行走。
付诸实践
古德里安上述理论的创立,一方面是他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摩托化车辆运输部队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得到启示;另一方面,他汲取了英国人
富勒、
利德尔·哈特等人著作中的主张和思想,利德尔·哈特是第一个注意到使用装甲兵作远距离的突击,向敌人的交通线发动攻击,而且建议成立一种装甲和装甲步兵混合单位的新型种。以后古德里安创建和训练的就是这样的新型部队。
古德里安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理论,而更主要的在于将它付诸实践。他主持改进和试制新型坦克,如
虎式重型坦克、
豹式坦克。
闪击波兰
1939年8月,二战即将爆发。古德里安任
费多尔·冯·博克辖下的第19装甲军军长(包含第3装甲师)。第19装甲军作为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开路先锋,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在随后不到2个星期的时间里,古德里安和
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的装甲军的高速前进,就使战术落后的
波兰人陷入重围,德军步兵所起的作用就是俘虏包围圈里的敌军。在战役开始1个月零1天后,波兰战役结束,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在整场战役中只阵亡150人,受伤700人。
古德里安于此役中,首次实现了他装甲兵作战的战术理念,即在合适地形的战术方向上,以装甲集群作为火力,机动与防护三位一体的突击手段,集中于敌防线的某一点进行突破,成功后即向敌纵深迅猛发展,致敌无法重整集结,以再次构筑防线。在他的战争回忆录中,他不无骄傲地声称,他很有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位坐在装甲指挥车中利用无线电指挥部队,随同一线战斗部队一起冲过敌人防线的高级指挥官。
横贯法国
1940年5月,古德里安参加了
法国战役,且再次成为攻击矛头——担任A集团军辖下的第19装甲军军长。在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建议下,希特勒赞同、采纳了这位时任A集团军参谋长的进攻计划。计划中德国人将主要攻势从右翼
费多尔·冯·博克上将率领的以比利时北部列日地区为攻击目标的B集团军转移到了中央地区的A集团军手中。并以阿登山脉——这个被认为是机械化部队无法通过的地区为突破口。他的第19装甲军仅用两天时间便成功穿越了阿登山脉110千米长的峡谷地带。在战役中优异的表现也令古德里安重塑了以往被认为只会纸上谈兵的印象。他的进攻速度不仅令对手甚至连他的上级龙德施泰特和希特勒都胆战心惊:在强渡
马斯河后,古德里安就不再将坦克当自行火炮使用,而是尽可能地发挥其高速特性向纵深地区运动,从色当直到滨海的
阿布维尔、格拉夫林,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巨大包围圈。这个包围圈把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在行军期间古德里安的部队甚至没有时间俘虏敌军,而是通过扩音器大叫:“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并且离开道路以免阻碍我们前进。”以此他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最快的进攻速度,即在不到6天的时间里他的装甲军长驱直入400多千米横贯法国,将坦克开到了大西洋岸边。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希特勒决定以三个集团军群对苏联发起迅速的闪击战——他们分别是勒布元帅所率领的北方集团军群、博克元帅所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龙德施泰特元帅所率领的南方集团军群。古德里安则是隶属于中央集团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辖下的第2装甲集群司令。7月9日上午,分管第2装甲集群的第2军团司令克鲁格元帅,因为听说准备强渡第聂伯河,而赶到他的驻地,准备进行阻止。随后古德里安成功的说服了克鲁格,批准其强渡第聂伯河向
斯摩棱斯克发起进攻。直到7月11日德军已经几乎攻占了白俄罗斯全境,向东前进了约450至600公里。7月12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包围了前往救援斯摩棱斯克的苏联红军第13集团军的4个师和第20机械化师的部分力量。次日苏军进行了猛烈反击,苏联中央方面军总司令提摩胜科下令在
戈梅利附近的总计20个师兵力向古德里安发动攻击,处在包围圈内的苏军亦开始了突围行动。激烈的战斗后,第2装甲兵团击退了反攻的敌人,得以继续向斯摩棱斯克前进。7月15日凌晨,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第71步兵团在天色掩护下经一条乡间小路占领了位于斯摩棱斯克外围防御圈中的炮后阵地。7月16日古德里安攻下了斯摩棱斯克,次日希特勒在古德里安的
骑士铁十字勋章上加授橡叶。
后世影响
古德里安虽然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德国法西斯称雄一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一人,他的肖像一直还挂在德国装甲兵部队的军营里。
历史评价
英国军事理论家
利德尔·哈特:(他是)一个曾经大规模创造历史的人……古德里安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没有他,也许希特勒在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可能失败了。
张勤,杨承清编著《
星级战将》:古德里安是十分全面的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在无线电通信部队任职,对通信技术有一定的接触之后又被调往参谋总部,这为他全面的军事战略眼光打下了基础。在研究坦克的过程中,他不耻下问,向各个方面的技术人才请教,终于成为坦克技术专家,无论是筹划组织一次战役,还是在前线指挥,他都十分在行。作为一名统帅,他可以轻松诙谐地与士兵交流,同时又严峻无比地对待他的上级,也可以大胆顶撞希特勒。
史清源《
古德里安全传》:总的来说,古德里安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及时发现对方的弱点,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懂得战略与战术的有机结合,更具有卓越的领导组织才能,能将部队打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善于接受新事物,不为时代所惯用的技术和装备所制约,创造了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战理论。他所建立和训练的装甲部队,在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初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速战速决的作战方式使他成为纳粹德国的得力帮凶。
人际关系
古德里安的父亲菲德烈·古德里安是普鲁士第二波美拉尼亚轻步兵营的中尉连长。母亲名叫卡拉娜·克尔齐霍夫。古德里安有个小他1岁的弟弟弗里兹·古德里安。
主要作品
《注意——坦克!》
《西欧可以防御吗?》
《坦克-前进!》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回忆录》
《装甲兵部队的发展、战术、潜能》
所获荣誉
带剑奥地利战争纪念勋章
带剑匈牙利战争纪念勋章
三军战斗荣誉勋章一级
战斗纪念勋章(1938年3月13日)占领奥地利后
布拉格城堡勋章(1938年10月1日)波兰战役后
荣誉骑士十字勋章
坦克突击银质勋章
铁十字勋章一级 1939版(加授带)
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
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941年7月17日)
人物争议
通常,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被认为是“德国装甲兵之父”和德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似乎德军装甲作战理论的发展和装甲部队建设都是古德里安一人之功。这种观点在中国国内广为流传,许多文章言之凿凿,不少德军军迷也往往把古德里安作为偶像。究其根源,这种观点大多是受到古德里安战后撰写的回忆录的影响。可是,就国外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看来,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有太多的自我吹嘘的成分。例如,在书中第一章叙述德国装甲作战理论早期发展情况的文字中,古德里安宣称:“由于国内直到现在(1922年)都没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因此,不久以后我就被誉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了。这其中是因为我曾在《军事周刊》上发表过几篇小文章。这本杂志的主编冯·阿尔特洛克曾多次找过我,鼓动我到杂志社工作……”事实又是如何呢?从1922年到1928年,古德里安在《军事周刊》上发表的文章仅有5篇,而且平淡无奇,仅对他当时任职的摩托化运输部队相关问题的讨论,包括:《凡尔登战役中的法国摩托化补给》(French Motorized Supply at Verdun),《摩托化部队行军过程中的侦察与安全》(Reconnaistended and Securjty for Motor Marches),等等;他撰写的战术文章《骑兵与装甲汽车》(Cavalry and Armored Cars)和《摩托化部队的机动和对空防御》(Troops on Motor Vehicles and Air Defense)也只有一两页纸的篇幅。
直到1929年,在一次对瑞典近卫军的访问中,古德里安才第一次见到坦克的实物。他关于坦克作战的第一部著作——《注意——坦克!》一书是在1936年1937年之间撰写的,书中涉及的多是装甲师的具体战役和战术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此之前,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军事理论家们已对坦克和装甲作战进行了长久的探讨。
在20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在装甲作战理论方面真正的先驱是恩斯特·福尔克汉姆(Ernst Volckheim)上尉。古德里安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有意贬低了福尔克汉姆对德国早期装甲作战理论发展的突出贡献,称他的理论和资料都是“浅薄的”。事实并非如此。福尔克汉姆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见识了足够多的坦克作战。战后,他被留在了泽克特的“条约军队”中,在1923年被分配至国防部摩托化运输监察部工作。两年后,成为杜布里茨步兵学校的坦克和摩托化战术教官,事实上,直到1942年退役,他余下的职业生涯都致力于装甲和摩托化部队的发展。
德军中装甲理论先驱不止福尔克汉姆一个人。坦克技术家威廉·勃兰登特中尉在20代也撰写了数篇针对装甲作战的技术问题的文章,而弗里兹·黑格尔在这方面则更胜一筹。
那么究竟谁才有资格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呢?按照二战时德军最有才华也是最负争议的装甲指挥官——内林将军的权威著作《德国装甲部队史》(The History of the German Panzer Troops)中所述,至少有几十名军官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德军装甲部队的强大是德军军官队伍集体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