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Helen Elizabeth Clark),女,1950年2月26日生于
新西兰汉密尔顿,政治家,新西兰第37任总理。
人物经历
1950年2月26日,海伦·伊丽莎白·克拉克(以下简称:克拉克)出生于新西兰汉密尔顿。先后在提帕胡小学、奥克兰艾普松女子语言学校、奥克兰大学接受教育。在奥克兰大学期间,克拉克主修政治学,并以文学硕士学位毕业。
1971年,克拉克加入新西兰工党。
1973年至1981年,克拉克在奥克兰大学教授政治学。
1975年,克拉克首次参加议会选举,竞争皮亚科选区的议员席位,但未成功。
1981年,克拉克当选为新西兰国会议员,从而正式跻身政界。
1985年,克拉克出任新西兰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
1987年起,克拉克相继出任新西兰环境保护部长与住房部长。
1989年,克拉克出任新西兰副总理,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副总理。
1993年,克拉克在新西兰工党内部废黜
迈克尔·穆尔,成为工党领袖。
1999年12月,克拉克当选为新西兰总理,并成为该国的第二任女总理。
2002年6月,克拉克宣布提前举行大选,以重新寻求选民对她领导的工党的支持;同年7月,其领导的新西兰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却未赢得国会半数以上议席,但仍继续担任政府总理。
2005年9月,克拉克在议会选举以微弱优势领先于唐·布拉什领导的国家党,第三次连任新西兰总理。
2008年11月,克拉克所领导的工党被
约翰·基领导的主要反对党国家党在议会选举中击败。
2009年起,克拉克出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
2016年4月,克拉克在美国纽约宣布新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的角逐,与此同时,新西兰政府向联合国大会致函,正式提名克拉克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候选人。
2020年7月,克拉克与利比里亚前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共同领导世界卫生组织“新冠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
为政举措
社会方面
2002年2月,克拉克以新西兰总理身份首次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举行招待会,在会上对居住在新西兰的华人承认,新西兰政府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对华人推行的歧视性政策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2004年,克拉克宣布新西兰政府拨出500万元资金,成立华人人头税遗产基金会,以资助新西兰华人历史研究、保护华人文化和语言、提高公众对少数民族多元化的认识等工作。
外交方面
2001年4月17日,克拉克在出席香港贸发局的午餐会时,表示非常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日,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与克拉克在香港礼宾府举行的会议上同意正式展开中国香港和新西兰两地经贸合作协定谈判。
2004年5月,克拉克在奥克兰出席中国和新西兰贸易经济合作框架的签署,两国自由贸易协议的可行性研究正式开始,并为启动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2008年4月7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克拉克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了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等双边合作文件签字仪式并分别致辞。该自由贸易协议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
2001年2月,克拉克与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签署有关新西兰移民澳大利亚享受社会福利的协议,以此协议规定生活在澳大利亚的新西兰公民必须符合在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条件,才能享受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但该规定不适用于当时已经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四十万新西兰人。
军事方面
2002年9月,应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组长汉斯·布里克斯的提议,克拉克在与内阁成员讨论后表示,派出10人加入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担当对伊拉克武器核查任务;同月,克拉克的联合政府明确表态,不会支持未在联合国授权之下的任何打击伊拉克的行动。
2003年9月,克拉克决定开始向伊拉克派遣61位军工专家,也会依据联合国的要求考虑向伊拉克派遣维和士兵的可能性。
2004年5月,克拉克拒绝意大利总理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要求新西兰延长驻伊拉克军队驻扎期限的提议。
主要贡献
*注:主要指克拉克出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时期对全球发展的成果
2010年12月,克拉克与世界银行行长
罗伯特·佐利克、小岛国联盟主席
蒂尔曼·托马斯、丹麦气候、能源大臣兼妇女大臣吕克·弗里斯在坎昆共同签署协议,为一些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小岛国提供援助,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1年11月,克拉克与丹麦首相托宁·施密特在丹麦外交部共同发布题为《可持续性与平等:共享美好未来》的报告,以此呼吁全球持续关注人类整体生活水平的进展。
2013年3月,克拉克与墨西哥总统恩里克·涅托共同主持全球发布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南方的崛起:多元化世界中的人类进步》。
2016年9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
徐绍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份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
人物荣誉
个人生活
克拉克是家里四个女儿中的老大。父亲乔治·克拉克是一位农民,也是一名坚定的中右翼国家党成员;母亲玛格丽特是一名学校老师,整个家庭在怀卡托蒂帕胡的一个农场生活。然而,其母亲玛格丽特于2011 年在陶朗加医院去世,享年87岁。
克拉克的丈夫是大学的公共健康学教授彼得·戴维斯。
克拉克与戴维斯于1981年结婚成为夫妻,但两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异地分居的状态,克拉克于初期在惠灵顿出任议员工作,而戴维斯则在奥克兰大学人口社会统计研究小组主任,负责人口健康与统计的交叉研究。在克拉克出任新西兰总理之后,两人均从奥克兰的家中搬出,戴维斯未有随同克拉克前往惠灵顿的总统府,而是去奥塔哥大学的基督城医学院工作。此后,戴维斯也非有随出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的克拉克迁居纽约。
克拉克的业余爱好是徒步旅行和山间滑雪,她也是一名登山家,曾登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和南美最高峰。
社会活动
2016年11月,克拉克参与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女性峰会,以此强调女性在使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突出作用。
2020年9月,克拉克与英国前首相
特蕾莎·梅和黑石集团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苏世民等众多全球政商界人士参与由韩国《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举办的世界知识论坛。
2023年1月,克拉克以演讲嘉宾的身份出席在中国香港举办的第16届亚洲金融论坛的专题午餐会。
人物评价
海伦·克拉克在新西兰总理的位置上足足有九年之久,乃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政治家之一。其在位期间新西兰获得了稳定的政局,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同时与中国发展出深厚的农牧业合作关系。(央视财经频道评)
海伦·克拉克在新西兰的政坛地位显赫,在其执政期间,新西兰经历了多年来不曾见过的高速经济增长和拥有了工业国最低失业率。她辩论言辞犀利,工作作风强悍泼辣,曾拒绝美方在没有联合国的批准下加入对伊拉克的入侵行动的请求。此外,克拉克自从担任新西兰总理以来,一直很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人民网评)
人物事件
2004年7月,克拉克为赶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一场橄榄球比赛,其车队违规超速行驶,此举遭到国内反对党的强烈批评。但其事后表示这是警方根据交通情况以及有关应对措施所做的决定。